关于推动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2013-03-27刁菲
刁 菲
(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21)
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文化强国”的主旋律之后,党的“十八大”再次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出口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交流,推动龙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将其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此先后出台了《哈尔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及四大基地,为哈尔滨市文化发展和“走出去”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现状
文化“走出去”主要分为两条途径:一是文化的对外交流,二是文化产品出口。首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哈尔滨市具有对俄文化交流的传统,尤其与哈巴罗夫斯克市已形成较稳定的对等文化交流关系。在每年“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国际合作委员会”会晤期间,双方都会签订互访演出协议。目前哈尔滨市已与26 个国家的31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通过友城协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哈尔滨市的艺术院团在奥地利维也纳、丹麦奥胡斯、希腊哈兰德里等多个城市均进行过演出。其次,在文化出口方面,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冰灯和动漫等产品出口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先后赴巴西、阿根廷、南非、法国、芬兰、荷兰等国家举办室内冰灯展览,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平房区动漫基地培育出的一批骨干企业,制作生产的优秀动漫原创作品和大型网络游戏已出口美国、澳洲、韩国、台湾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哈尔滨市文化产品出口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 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哈尔滨市演艺院团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精品节目缺乏、高端艺术人才匮乏和发展后继乏力等问题。在文化出口方面尚无完善的文化出口统计系统,文化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尤其缺少国家级重点出口企业和项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显著差距。据调查,2007—2008年度,哈尔滨市均无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仅有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冰雕艺术展”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11—2012年度,哈尔滨市仅有5 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市级企业无国家级重点项目。
二、加快推动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将“建设文化名城”作为未来发展目标之一。为实现哈尔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到6%以上,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战略目标,推动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将是一个重要举措。
1. 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文化交流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哈尔滨市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哈尔滨市的国际友好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首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由市政府与各国际友好城市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定期组织艺术院团互访,邀请外国文艺团体艺术家来哈尔滨市交流、指导和合作。二是鼓励艺术创作锐意创新,增强文化国际吸引力。针对哈尔滨市艺术院团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应鼓励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解放思想,兼容并蓄中西方元素。如借鉴辽宁芭蕾舞团的经验,在芭蕾舞中融入民族舞、现代舞以及东北秧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着力打造中西合璧、国内外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三是创新“走出去”模式。在艺术水平和节目质量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在国内各地演出精品节目,吸引外国游客观看,不出国门就可实现演出产品的“出口”。
2. 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出口
一是加大对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的开发力度。推进冰雪文化、金源文化等与旅游、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节会等相关行业嫁接融合,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产品。二是将适宜产业化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方正剪纸、柳编、桦树皮画、青牛葫芦、角雕和木雕等)引入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往对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鼓励开发,使其在民间形成了松散的产业链。将其引入产业园区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管理,可以建立外向型的科研、创意、制作、营销模式,以生产性保护促进传承,使民族文化走出国门。三是大力开发动漫衍生产品。根据欧美文化强国发展经验,文化产业链包括三个层次:原创市场、制作和传播发行市场、衍生品市场(包括服饰、玩具、生活用品等)。三个层次市场规模呈金字塔式结构,文化产业的主要利润和用于原创产品的研发投入都主要来源于第三层次市场。目前哈尔滨市出口的动漫产品以原创作品和服务外包产品为主,可以研究整合衍生品及出版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打造哈尔滨市动漫出口特色品牌。
3.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对外文化贸易机制。一是制定总体规划。根据国家文化“走出去”总体战略,制定符合哈尔滨市实际的文化“走出去”专项规划和实施细则。二是多部门联动,建立促进文化“走出去”协调联系制度。目前哈尔滨市参与文化“走出去”的机构较多,各部门之间应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三是积极服务文化企业。相关部门应积极向商务部推荐优势企业和项目,争取哈尔滨市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列为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定期向文化出口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指导企业了解相关关税减免政策,扶持文化企业在境内外参展。四是整合供求信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哈尔滨市文化交流项目库和出口文化产品网上展览区,对外展示哈尔滨市文化交流项目和出口产品资源;利用哈尔滨市驻外机构、文化机构对外国特有民族文化和市场的了解,在信息交流平台上为哈尔滨市文化企业及时提供国际文化市场动态信息,使文化产品迎合市场,适销对路。
4. 落实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企业发展
以优惠政策为导向,鼓励文化企业开展各类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业务,支持文化“走出去”。一是财政政策。设立哈尔滨市对外文化交流专项资金,对获得国际、国内重要奖项的作品,给予适当奖励;对动漫游戏软件产品出口和服务外包外汇收入进行补贴,补贴主要用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等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境外演出取得的境外收入免征营业税。二是金融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允许有出口实绩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探索文化品牌质押贷款模式。三是土地政策。区别对待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用地和一般工业用地,符合法定条件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可采取划拨、出让、租赁等方式供地;鼓励利用城区内现有旧工业厂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土地登记用途、建筑物主体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前提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扩大出口规模。
5. 重视人力资源培养与引进,增加文化人才储备
挖掘本地人才,引入外地优秀人才,促进文化“走出去”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培育地市优秀表演艺术人才。推动少年宫、高校艺术院系与专业演出院团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发掘哈尔滨市优秀青少年文艺人才,培养储备对外文化交流骨干力量。二是引入高端文化贸易人才。积极引进既熟悉文化产品生产流程,又了解国际文化市场运作的复合型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在落户、薪酬、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重点培养复合型动漫人才。哈尔滨市动漫出口高端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建议哈尔滨市相关高校探索双学位授予模式,完善培养规划和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兼具动漫游戏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 哈办发[2011]7 号.
[2]冯英. 关于尽快出台支持文化“走出去”的相应法规政策的提案 . [EB/OL]. 人民网(http: //lianghui.people.com.cn/2012cppcc/GB/17352170.html.) ,2012 -03 -11.
[3]张殿军:“文化走出去”的三个致力之点[J]. 理论探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