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心标准,你达标了吗

2013-03-27闫丽华

大众标准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孝心美德关怀

● 闫丽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把母爱的无私和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孝道很好地体现出来。尽孝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文化的洗礼,孝道在今天依然深入人心吗?母亲节刚过,父亲节如约而至,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网络电视,均能看到关于“感恩父母、关心老人”的宣传,看来在当今社会孝道回归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风尚。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孝道还拥有了全新的诠释,尽孝竟上升到了标准的高度。据悉,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标准内容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为父母建立“关爱卡”,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等,将“24孝”融入现代元素,呼唤全社会的孝子之心,倡导共同关爱老人,这一“孝心标准”一经发布就赢得了公众的拍手叫好!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人无孝心,哪来善行?孝是德之本,是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根本。古往今来,国人秉承“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使得家庭安宁、和美,社会稳定、和谐。现代社会,孝道更是公众意识、社会公德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文关怀意识的前提。遗憾的是,反观我们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抛弃了对老人应承担的责任,感恩之念和孝敬之心淡薄,人情冷漠;对家庭、社会、国家毫无责任感;更有甚者不奉养父母甚至虐待,致使老人孤苦伶仃,无家可归等,孝道几乎成为奢谈。数千年来以孝文化为本,现如今孝道却被无情地冷落,同时也诱发了当前诸多社会问题。亟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重拾孝道美德,重塑道德风尚。

新“24孝”标准的出台,直指伦理重塑的纠偏。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与精神认同,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一部现代版的尽孝之道,它的实施对强化当代孝心道德意识,关爱老人,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价值,值得称颂。

标准一旦真正落实无疑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大好事。然而,标准能否在全社会实行,切实深入人心呢?表面上看来,标准从物质关怀、精神关怀、心理关怀、身体关怀等几个层面规定子女的孝道,是一个常识性的示范文本,蹈行之间并不难,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贴近生活的常识性条款,又有几人能真正躬身践行?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被急剧发展变化的时代洪流裹挟前行,传统意义上的“尽孝”对很多人来说早已力不从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父母到远方打拼,由于工作繁忙,生存压力,疲于奔命,很多人无暇关心父母的冷暖,为工作、为生活、为梦想、为永无尽头的追逐……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赶路,从未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更未回头看看身后父母那关切的目光。常回家看看,对父母嘘寒问暖,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向父母尽孝方面,86.3%的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仅13.7%的人觉得“足够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已使得传统孝道日渐式微。在这一现状下要实现“24孝”标准似乎难度大了点。

要将24孝标准切实落到实处,真正在全社会推行“仁孝”行动,看来不是光靠口头上的倡议、呼吁等就能实现的,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提高孝道意识,加强伦理道德修养,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孝行文化,才是真正孝顺父母,关爱老人,实现标准的有效之举。其实,孝敬父母是一种自然情感,无须掩饰和强制,所谓“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诗经中也早已唱出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悲叹。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应该明白这个基本的仁孝之理,孝敬父母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那么,从现在开始,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他们拥有一个美好、欢乐的“夕阳红”,行动起来吧,“常回家看看”!

猜你喜欢

孝心美德关怀
诚实是美德
排毒孝心汤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孝心歌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助人为乐是美德
孝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