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权力心态的失衡与调适
2013-03-27○杨丽
○杨 丽
权力心态指个体拥有权力时的心理状态,主要反映个体以一种什么心态去面对权力、行使权力。健康和谐的权力心态是当权者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内在基础和根本保障。权力心态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个体外在的执政行为,从而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审视领导干部的权力心态,谨防其心态失衡,以确保领导干部在权力面前不忘本、不变性、不异质,即不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不改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异化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本质。
一、领导干部权力心态失衡表现
《贞观政要》有言:“心为万事之主,动而无节即乱。”心态不平衡,行为易错乱。冰山理论也认为:个体的外在行为以及应对方式只是人们能看到的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内在心理。当前,拥有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贪污腐化、消极堕落等问题行为,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心理弊病,其中,权力心态的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个别领导干部当权后心态发生变化,内心失去平衡,出现一些不和谐不健康的心态,亟需予以摒弃。
1.“公权”就是“私权”的狭隘心态。个别领导干部拥有权力后,狭隘错误地认为权力来源于上级个别领导的赏识,来源于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于是他们感恩于个别领导、感恩于自己,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自己没收益,逢迎拍马、唯上是从、唯利是图。在他们的认知领域,公共权力完全等同于私有器具,是个人“寻租”的工具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海口市地税局龙华分局原局长陈小涛被判刑后,在悔过书中写道:权力观扭曲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自认为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上级个别领导给的,是自己奋斗得来的。于是,他将公权变成了私权,最终,从人民公仆沦为了阶下囚。
2.“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焦躁心态。在翻滚涌动的经济大潮中,个别领导干部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心态日益浮躁。面对权力,担心人生苦短,焦虑权力丧失,于是,争分夺秒地尽情挥霍手中的权力,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当权信条。在这种焦躁心态驱使下,他们不是把权力用给党和人民,用在全心全意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上,而是用在为个别小集团和自己谋利益上。重庆市北碚区原副区长赵文锐自述其心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权期间滥交朋友,与社会上各色各样老板称兄道弟、吃喝玩乐,大搞权钱交易,用手中权力为他人拉项目、包工程,自己从中得红利,最终受惩入狱。
3.“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贪婪心态。回顾贪官们的人生轨迹,有许多人都像重庆“不雅视频”中被曝光的官员一样,仕途刚起步时,工作兢兢业业、作风踏实严谨,然而,一旦到了功成名就之时,却往往把持不住,“栽”在了权钱、权色交易上,是什么导致这些人心态的失衡?分析原因,有一点最为突出:即内心贪婪,鱼和熊掌想要兼得,既想享有权力和名誉,又贪图钱财和美色。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诸多权力资源,将目光投向钱色黑洞。极个别人甚至以“升官发财死老婆”作为自己人生的三大幸事。他们不是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殊不知,贪念就如同毒品一样,最终警醒之时,早已是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4.“权力高于一切”的骄横心态。个别官员拥有权力之后,日益骄横,认为权力高于一切,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目中无他人,心中无法纪,随心所欲、骄傲放肆,甚至还出现“一人当权,全家升天”的现象。2010年16日晚21时40分许,河北大学新校区一辆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不但没停车,反而继续前行。被拦截后,肇事者直呼“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据查,该肇事者为保定一公安分局副局长之子。2011年10月2日,安徽桐城市人民医院一男子暴打医生,边打边呼“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打不死你”。面对权力,个人及亲属的骄横心态可见一斑。
5.“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的昏庸心态。个别领导干部把权力当做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拥有权力之后,便认为目标达成、万事皆休,整天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还有的认为自己已经到达权力的顶峰,继续升迁的机会不多、提拔无望,于是得过且过,当起了撞钟和尚。在这种心态影响下,个别干部对待日常工作毫无热情,对待群众需求麻木不仁,对待法纪约束不以为然,容易陷入精神懈怠、脱离群众、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的危险。还有的则把自己人生的“兴奋点”转移到钱财上,有了“不捞白不捞”、“捞了再走人”的想法,以致“59岁现象”不断上演。
二、领导干部权力心态调适
心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培养正确的权力心态,一方面需要当权者加强学习、自觉修炼,深入锤炼健康和谐的心态,以自身的正能量来自觉抵制心态的失衡。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通过制度规范、法律约束和教育引导等途径来强化塑造。
1.个人层面:深入锤炼五种和谐权力心态
(1)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奉献心。《尹文子·大道上》曰:“故曰礼义成君子,君子未必须礼义,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名利于常人,再正常不过。领导干部拥有公共权力,要争当善待名利、淡泊名利的智者。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功名利禄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人生的本质还在于追求快乐和意义。其次要赋予权力新的积极意义,要时刻告诫自己“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权力不是风光,是重担;权力不是安逸,是辛劳;权力不是索取,是奉献;权力不是终极目标,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当领导干部以奉献之心来对待权力,就会自觉抵制名利的诱惑,自觉摒弃消极的态度,主动做到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比一般人想得更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干得更多;不计得失、推功揽过,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和意义。
(2)谨言慎行,保持一颗敬畏心。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要常持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是个别人给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私利;要时刻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可以赋予权力,也能推翻权力,权力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有力工具,不是为自己及家人服务的尚方宝剑。为此,领导干部要谨言慎行、慎重对待权力,肩负权力时不仅自己要敬畏权力,而且要带领身边家人敬畏权力,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维护群众利益,自觉培养高尚情操,自觉做到生活圈严谨、交往圈纯洁、娱乐圈健康。
(3)耐住寂寞,保持一颗宁静心。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耐住寂寞是一种境界;面对物欲横流,耐住寂寞是一种品格;面对金钱美色,耐住寂寞是一种能力。能否耐住寂寞,既是对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水准的检验,也是领导干部在从政为官过程中必须做出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领导干部在有权有势时,不但要耐住寂寞,而且要学会寂寞,善于寂寞,乐于寂寞。耐住寂寞,就是要在面对诱惑和“糖衣炮弹”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淡泊明志,做到知足常乐。无论环境怎样变迁,无论身处怎样的繁华喧嚣之中,都应始终守住内心的那份恬淡从容,守住内心的宁静寂寞。
(4)豁达宽容,保持一颗平和心。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内心不豁达、身心难和谐,内心不和谐、表现难豁达。当前社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各种思想不断涌现,价值取向不断多元。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修炼平和的心态,豁达处世、宽容处世。一是要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豁达宽容,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群众工作,处理不断涌现的社会矛盾。二是要在个人职位的进退留转时保持豁达宽容。要深刻认识到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权力队伍的新老交替、领导班子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5)理智从容,保持一颗平衡心。实现心态和谐,需用理性引导情感。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论哪一种情感失控,都会破坏心态和谐,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从而破坏外在的和谐。因而,领导干部要学会自我调节,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衡。领导干部首先要培养激动时克制、得意时谦逊、徘徊时执著的辩证思维,当消极心念出现时,要学会分析其中的谬误,换一种角度或者换一种身份来全面看待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其次,可以掌握一些心态调节的方法:一是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在与自己的战斗中获胜,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调适自己。了解自己的途径很多,包括静思、自省、检讨、以及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等。二是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成就,肯定自己的价值,把人生的目标和要求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三是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要正确选择个人兴趣爱好,培养高尚的情趣,练就健康的体魄,脱离低级趣味的活动,以健康的兴趣爱好充实生活、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不贪不奢,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2.组织层面:强化塑造和谐权力心态的三条途径
(1)用制度规范和谐权力心态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坚持用好的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当前个别权力部门的领导干部成为寻租的对象,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使得一部分官员心态扭曲,以致无力抵制各种诱惑而不惜以身试法,最后身陷囹圄,在断送了个人前程的同时,也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现行制度尚待完善有一定关联。为此,组织部门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提高对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强化领导干部对权力的畏惧心理。二是要形成严密的防范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提升监督成效入手,推动监督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的党内监督转向全方位监督,在强化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的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网络、群众等新生监督主体的强大威力,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将不良的权力心态以及问题行为扼杀在摇篮里。三是要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不仅要考核其工作能力、民主作风,还要将其考察其从政心态,将从政动机、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2)用法律约束和谐权力心态
从本质上讲,法律与权力是统一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法律既制约监督权力,同时也在尽力保障和督促权力的正常运行;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犹如鱼儿在水中生存,既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又无后顾之忧。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在法律的监督下实施,否则,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疯狂出轨,而行使权力的主体就可能心态异化,行为腐败堕落。因此,组织部门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同时在领导干部队伍中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法制思维,用法律来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心理。具体而言,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强调依法治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要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作用,强调对权力的使用和限制应以法律为依据和标准,并通过法律对公共权力的性质、目的、程度、行使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3)用教育引导和谐权力心态
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培育和谐的权力心态,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管理、制约权力心态的失衡,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感召人性中的“善”来积极引导和谐心态。对此,组织部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面警示为辅的原则,通过影视作品、网络、新闻报导以及当事人现身说教等形式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广泛树立勤廉兼优、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勇斗邪恶的先进标竿。杨善洲同志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心态,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原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曾说:“在先烈们用命换来的土地上工作,干什么都很幸福,能为老百姓办事,就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正是有了这样的权力心态,他能够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全力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这些榜样人物组织部门要大力宣传,通过他们的言行来滋养、感召、唤醒当权者的心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组织部门可对贪污堕落官员的扭曲心理、腐败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个人、家庭、社会大众的深重影响与危害进行全面的报道,以此震慑当权者的内心,提醒他们预防权力心态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