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LP技术与领导干部心理弹性提升

2013-03-27○王

党政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信念领导干部

○王 敏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简称,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人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创立于美国加州大学。NLP的中心信念是: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自动选择最好”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新编码或整合,使其具备健康心灵状态,从而在遇到问题时,能找到一种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NLP理念是积极心理学中的卓越理论,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对调适领导干部心理弹性有一定的启示。

一、运用“破框”思维,激发开拓精神

NLP强调的破框法启发我们,面对现实要学会“破框”思维,正确感知周围的发生的一切,分清现实和非现实、理性与感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想敢干意味着在工作中要冲破一切旧的思想框框,摆脱一些旧的心理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新路。

NLP的破框技术包括:一是破除“应该如此”框框。NLP技术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地发展中变化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应该”这样的说法。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在职业生涯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比如,盲目追求地位稳定,一切按上级要求办事,不求业绩突出,只求平稳过渡;不考虑工作职责,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够大胆,缺乏开拓精神,往往成为上一届领导的人生续集。NLP技术就是倡导不能被动接受,要敢于面对新问题,接受新情况,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发挥潜意识能量,积极调节能力与责任的关系,做到在其位谋其事。二是破除“不能改变”框框。这里是指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受传统观念和已有经验的影响,从众心理太强,往往缺乏自我观点和冒险精神。21世纪,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的主要角色已经由过去的“发号施令者、特权掌握者、操控者”逐步向“推动者、倡导者、团队成员兼指导者”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很多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只能顺应大潮,随波逐流,体现出一种被动适应、无所作为的消极心态,缺乏积极的开拓精神。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改革、推进发展的重任,要自觉打破这种想法、破除惯性思维制约,积极拓宽视野,善于改进思维模式,迎接新挑战。三是破除“没有办法”框框。就是在现实中,我们常以“没有办法”为借口,没有积极地搜寻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抱以悲观态度。目前没有取得期望的成就,只是说明至今用过的方法不能达到预想效果,或者“已知、探索过”的办法行不通了,不能说明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NLP强调凡事都至少有三种解决的方法,一种选择叫没有选择,两种选择叫左右为难,三种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放弃。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过去尚未想过、用过的方法,等我们自己找到了,我们就成了创新者。

二、运用检定语言模式,管控压力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显露,人的心理压力往往反映为以语言为表征的心理困惑。NLP中检定语言模式认为,语言可以塑造思维,起到暗示心理作用。检定语言模式提倡主动去挑战自己种种无助、无力的语辞特征,不为语言所困惑,发展我们清晰思考、驾驭语言的能力。

领导干部作为领导者、决策者,时常面对各种压力的考验,必须具有较强的压力掌控能力。分析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源,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心过强,二是工作强度增大,三是人际关系变化。加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在面对不能承受的心理压力时,会采取“忍”的态度,压力长期得不到合理宣泄,这种“忍”的方式常会将压力带来的危害压回潜意识层面,从而出现心理问题。通过运用检定语言模式,改变语言就可以改变自我告知的内容,有效思考,重组内心世界,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变,保持对压力的合理控制。一是经验重组。每名领导干部都有做过令自己特别骄傲的经历或事情,即优良状态。如某次成为先进工作者、年度优秀人物、杰出贡献个人或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决定。这证明其本身具有驾驭本职工作所需的潜能。经验重组法通过言语内部对话的方式,使人回忆以往成功事例的做法和经验,找到自己大脑中所储存的一些积极的因素和想法,使其在思维中更加活跃,有利于内心的能量变得更容易提取和运用,从而认识到自己也有优秀的一面,加以充分利用,调整思维,进入工作的最佳状态。二是借力法。NLP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复制。从这个理念发展而来的技巧就是借力法,即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所用,以影响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在工作中,领导干部最需要的是自信、冷静、勇气、灵活等因子,最不想但最容易出现的是压力调控问题,这一点在领导干部自己看来,是很难调和的矛盾。通过借力法,可以引导他们找出一个自己认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来,想象他成功的经历,鼓励自己学习借鉴他人优势,使自己减少压力,增添成功的元素。三是暗示法。深层心理结构是内心深层的意念,通过说出来的语言文字的表层结构来表达。暗示法就是运用询问的技巧把它产生的过程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这些资料往往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受困的真正原因。例如,当领导干部对某一工作不满意时,一个积极的想法能够把他的思想状态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现过去忽略了的积极意义和有效方法,从而改变他以后的工作思路和行为。语言的使用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相关,所以领导干部要善用内部言语对话,实现语言上的掌控,做到正视压力,沉着对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三、运用“内力转移”技术,调控情绪

挫折情境会引发人的负面情绪。弗洛伊德曾说:“挫折情境引发的情绪,表现在外,是对他人的攻击;表现在内,是对自己的失望与愤怒。”NLP理论中的情绪训练假设是通过运用“内力转移”技术,来改变个人消极情绪,产生新兴趣。这种情绪自由训练方法要求把世界上的事情看成容易和简单的,转移注意力,学会把心理的力量集中到想要得到的结果上来,从而改变过程的神奇性而不是害怕这个过程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兴趣的替代与转移。

对领导干部来说,科学运用“内力转移”技术,更有利于调控情绪、放松心态、提高领导效能。因为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常处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一线、“险滩急流”的旋涡当中,面临重重考验与挫折,容易出现以下不良情绪:一是愤怒。愤怒能使人失去理性思考,人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不顾忌别人的尊严,损害他人的感情,失去合作的机会。二是猜疑。有的领导干部多疑、敏感,常怀疑下属,对周围的人都存有戒心。三是忧郁。忧郁属于一种悲伤、沮丧、消沉、颓废等不愉快情绪综合而成的心理特征。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动辄将怒气发泄在下属身上,会极大地破坏人际关系;而深深地压抑,则会产生抑郁。领导干部的情绪反应强度并不随职位的高低产生质的变化,它与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场所紧密联系。运用“内力转移”技术,能够适应心理调适的长期性特点,及时跟进调控领导干部的情绪状态,比如,当领导干部适应新事物时,起初往往感到不舒服、不适应,有种保持旧习惯的冲动,这时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内心的对话方式,通过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坚信这种不适感只是暂时的,改变之后感觉会更美好,随着时间的延续,就会得到一种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因而,通过“内力转移”技术,改变领导者内部对话方式,改变思想行为方式,就能控制情绪,学会自我控制焦急、烦燥、忧虑等不健康心理,使自己不受情绪波动,以正常的心理适应周围的环境,正确地控制情绪和欲望。

四、运用“冲突信念融合法”,促进自我平衡

NLP理论认为,信念既可以是增强性的也可以是限制性的,限制性的信念是个人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严重不协调或不吻合,内心矛盾重重,各种内部力量互相牵制,导致个人内心失去平衡。NLP中有一个著名的技巧称为“冲突信念融合法”,专门处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通过“接受自己”和“自我整合”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提醒自己现在的状态,适当地调整目标,减弱矛盾心理,努力改善挫折情境,说服自己发展新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安顿个人心灵、构建精神家园,从而保持内心和谐、强化信念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改革深化,领导干部实践更加复杂,领导能力面临考验更加突出,领导干部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情商问题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领导干部的胸怀、气量、情绪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其能力水平的发挥,关乎个人成长、事业成败。而心理问题、情商问题说到底则是一个人的信念问题。信念不牢,地动山摇,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如此。在现实中,面对各种压力与诱惑的考验,有的领导干部常常出现思想困惑、价值迷茫,丧失对工作信心的现象。破解这一难题,应积极借鉴“冲突信念融合法”理论,主动介入、干预其心理内在冲突,鼓励其多注意那些开心积极的东西,学会释放潜能,多回忆成功的因素,抑制消极观念再现,把内心对自己失败的想象替代为放映自己成功的纪录片,让追求积极向上成为一种自觉习惯。在此基础上,以融合整合的方法对信念进行筛选、过滤,“抽离”不愉快的经验,“联合”积极的成功经验,重新编码自己的经历和感觉,控制心理,重新绘制自己心灵地图,进而化解信念冲突,实现自我心理平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信念领导干部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不能比领导帅
干部任免
信念的传承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