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西安世园会旅游效应研究

2013-03-26刘笑明

刘笑明

摘 要: 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是影响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11年西安世园会这一重大事件为对象,通过实际访谈、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从居民视角对其旅游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居民对世园会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应以正面感知为主,负面感知较弱。(2)居民对相对微观、涉及自身利益的一些选项支持率不高,这源于其参与机会和程度的不均等。(3)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是影响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重大节事旅游应设立必要的反馈机制,针对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消极感知向积极方向转化;重大节事活动更应重视其民生效应,要充分注意居民的感知差异,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健全社区参与机制,从而推动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居民感知;旅游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1-0093-06

引 言

旅游效应(即旅游影响)是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调查、分析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则成为探究旅游效应的重要途径。作为最重要的利益主体,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可以通过其态度、行为等直接影响旅游者在当地的旅游体验质量及其对旅游地的直观感觉,进而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

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2],研究案例层出不穷,研究方法不断推新,并形成了若干解释居民感知较为成熟的理论,如愤怒指数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承载力理论、Butler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依附理论和社会破坏理论等[2,3]。对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同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国内的研究较注重理论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并多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陆林、张捷教授为代表,逐渐形成了对古镇古村落、城市等类型旅游目的地的系列研究[47]。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少有针对目的地居民对重大节事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重大节事的举办引发大量游客到访,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居民视角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测度这些影响,从而为相关部门评判节事活动的价值,总结其经验教训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政府部门了解本地居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提供依据。2011年4月1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浐灞新区隆重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性活动。本次世园会应邀参展的城市及机构达100多个,参观人数超过1 500万人次。作为一次重大事件,世园会的举办为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其必将深刻影响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本文拟以西安世园会这一重大节事活动的旅游效应为目标,通过实际访谈与问卷调查,对西安本地居民对世园会的旅游感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世园会评判价值、经验总结以及今后类似重大节事活动的举办与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项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在参考已有文献[7,8],特别是Howard和Crompton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设计[9, 10]。内容包括10个样本特征选项、40个旅游影响感知题项(包括居民对世园会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感知以及对待世园会旅游的总体态度)。问卷题项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要求受调查居民表明对调查表所列观点的感知(5=非常同意;4=同意;3=中立;2=反对;1=非常反对)。通过初试,首先对以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分析,删除了一些不适当的变量,最后保留了31个旅游影响感知题项。正式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问卷分发在世园会园区内外、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池景区、小寨十字、钟楼附近等人流量较大区域随机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7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92.0%。统计分析的工具主要采用SPSS11.5和Excel软件。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被调查居民的背景情况

被调查居民的背景情况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职业、月收入、与旅游(业)的关系、居住时间、与园区空间距离等10个指标(见表1)。其中,与园区的距离一项由调查员控制,如果居民来自灞桥、未央、新城、莲湖、碑林,则认为离园区近,如果来自雁塔、阎良、长安、高陵、临潼,则认为离园区较近,否则认为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