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风参加重庆土改纪事

2013-03-26颜坤琰

红岩春秋 2013年1期
关键词:胡风西山工作

颜坤琰

怀着喜悦心情来渝参加土改

1951年初夏,胡风应邀参加了五一节观礼活动后,仍住在《人民日报》招待所,等待安排工作。一天,他突然接到胡乔木的电话,让他去西南参加土改。胡乔木还说,这是你的愿望,现在满足你。胡风立刻在电话中表示了欣喜和感谢,并马上去信告诉远在上海的夫人梅志。当时,中央强调知识分子改造要与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上面安排胡风参加土改,实际上是要他到基层去接受改造。

胡风参加的是由全国政协“参加与参观三大运动筹备委员会”所组织的西南土地改革工作团,团员中民主人士和党外文化人士占了相当数量。著名电影编导冯白鲁与胡风分在一个组,并且是副组长。“七月派”诗人方然的朋友谢韬以及诗人王亚平也参加这个团。有几个熟人在一起,胡风心里很高兴。

他们乘火车到武汉,然后搭轮船去重庆。船到了巫山县境内,众人都拥到船头去看巫山神女的风姿和三峡迷人的景色。王亚平从一位女团员手中取来笔记本,画了一幅风景画,拿给胡风看,胡风即兴在上面题了一首打油诗:“一山又一山,江轮向上钻,伸拳能破石,跃步即登天。”诗末附注云:“古人云石破天惊,土改乃破除千年封建磐石之工作,故书破石二字。”接着,他又写了《滟滪堆》、《夔府江面龙舟》和《无夺桥》等几首古体诗。有团员拿笔记本来要这位知名大作家签名或题字,他都高兴地写了打油诗,并谦逊地说:“见笑!见笑!”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胡风心情格外舒畅。

到重庆后,土改团在上清寺求精中学住了好几天,听了几个报告,集中学习了文件。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报告提到,解放以来,在清匪反霸斗争中我们牺牲了十万干部,而政府也清除掉了几十万恶霸地主和土匪特务。胡风第一次知道斗争是如此的残酷、激烈,同时也认识到,不搞土改就不能保住革命的胜利果实。西南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张际春的报告,则使他们对土改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

全团分成川南、川北、川西和巴县等几个分团,胡风与冯白鲁分在巴县分团。胡风对这项巩固革命成果、让亿万农民翻身做主人的革命运动衷心拥护,满怀兴奋喜悦。冯白鲁后来在《心声回荡——和胡风同志几次相见的回忆》中描述道:“在我面前,又是那个乐观、开朗的胡风了。所有阴霾满布的情绪都一扫而去。‘春开除腐朽,旧土待翻新。他满怀着对农民翻身运动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的革命工作中去。”

愿到最落后最艰困的村子去

胡风不想分在社会情况比较单纯的南温泉,而是争取分到了社会情况最复杂的人和乡。这个乡的土改工作团负责人是林向北,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加上胡风、冯白鲁等西南团的人员,共有十来人。林向北主要管的是作为重点的新民村,胡风、冯白鲁和其他几个团员都分在了新民村。

胡风他们分头下到各户去访问,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一,真正的贫雇农没有发动起来。村干部中有的是冒充贫农的中农,这就违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政策。其二,虽然开过斗争地主的会,但怕刺激地主,不说是斗争会,而叫“坦白会”。地主上台演说一番,批评自己几句了事。结果是,地主安然无恙,贫雇农意见很大。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改变工作作风。在巴县县委召开的会上,胡风提出了他们看到的问题,建议一定要将群众发动起来。

胡风和冯白鲁都不愿在乡上抓的点新民村工作,他们坚决要求下到基层的村子里去。这样,冯白鲁去了华岩村,胡风则到了偏僻的西山村。西山村离人和乡街上有好多里地,不通车马,交通闭塞,是个十分贫穷的小村落,大约有几十户人家。胡风住在村边上一农户家里,住的是一间长方形的篱笆墙小屋,窗子没有玻璃,敞亮透风。一张单人凉床,一张旧课桌,一把传了几代人的高靠背木椅,还有两个高低不齐、坐上去就发出吱吱呀呀声响的破竹凳,几乎就是所有的家什了。课桌上放的是一只缺嘴瓷壶和一只搪瓷口杯,纳凉用的是一把周边已破损的蒲扇。二野随军记者、青年诗人胡征曾专程来西山村看望胡风,见到这简陋寒酸的景象,问他:“农村生活习惯吗?”胡风笑了笑说:“抗战时期,我就住在重庆市郊的农村,曾一度与猪舍为邻,这条件已经不错了。”胡风对重庆感情深厚,抗战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庆度过的,他动情地对胡征说:“这次等于回到第二或者说第三故乡了。”

西山村的工作组长王云强是位个性较强的女同志,她性子急躁,有点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作风。胡风去后,尽量帮助她纠正缺点。他们一同走村串户,对贫雇农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如此一来,工作便有了起色,群众也发动起来了。交代政策后,开始划成分,先是开了几次对地主的斗争会,清算了他们的罪恶,没出什么偏差。接着是用自报公议的方式,划了全村的成分,三榜定案,没有谁不服的情况。分田工作结束后,人们在院坝里焚烧了地主的地契,腰鼓队绕着火堆尽情地敲着跳着,群众带着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围观。西山这个落后村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热诚为农民办事

胡风一到西山村就起早贪黑地全力投入工作,分配给他的各项任务,他都认真负责地完成。在土地评产过程中,他曾写信给冯白鲁(时已任分团秘书长)说:“只有一组评高了,已调动了人去补救。这样做,虽然慢一点,但似乎可靠。”又说:“评产,是个很重要的当家作主的教育过程,在政治思想上可以提到很高的高度。”

在如何发动群众问题上,胡风在开会时提出了一些意见。他认为决不能满足于开开大会,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农民的阶级觉悟没有提高。这个工作不是刮一阵风、下两场雨就能得到预期效果的。应该做到县委领导提出的:深入进行了解,访贫问苦。他说,群众是否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有没有当家作主的意识,否则容易走过场,容易“和平土改”——即使分了田地,群众会认为那是上面恩赐的。

后来,有人向冯白鲁问起胡风在土改中的表现,冯白鲁说,胡风不仅把问题想得深,工作也做得细,且信心十足。冯白鲁举出了实例:“一次,我到西山村去了解情况,在队里没找到他,只有一位女同志在整理表格。问她,她说胡老到北头张婆婆家去了。我顺着她指点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从远处看到了他的背影。在他旁边,和他并行走着一位手牵小姑娘的老婆婆。我听不到他们的谈话,但从他说话的手势和老婆婆不断点头,体会到他们谈得很贴心。我默默地跟在后面,感到了他对受苦农民的亲切和关怀。”

经过充分的访贫问苦、启发教育,组织以贫雇农为骨干的村领导班子提上了议事日程,西山村第一任民主选举的村长和农会主席就要产生了。但怎样选呢?当时农民普遍不识字,写不起选票,于是人们想出一种最“原始”的办法——丢豆子。这种选举方式是:候选人坐成一排,每人背后放一只大碗,投票人如欲选某人,就将一粒豆子丢在他背后的碗中,以得豆最多者当选。

选举前,胡风操着带有湖北乡音的国语,热切地鼓励大家拿出当家做主的精神,把人看准,把豆子投准,选出自己信得过的干部。自来到西山村后,胡风就与农民打成一片,加之他与同组的另外两位同志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所以全村选民都积极来参加选举,认真地投下象征自己权利的“豆子”。选举结果与胡风预想完全吻合:李银辉被选为村长,李树云被选为农会主席。胡风为这次成功的选举而喜不自胜,他点燃一支香烟,和西山村的选民们一起热烈鼓掌,欢迎他们当家人的诞生。

在推动土改工作的同时,胡风还积极地参与了婚姻法的宣传。在他的讲解和鼓励下,出现了一件大喜事:拖着两个孩子、衣食无着的寡妇李淑芳,经过胡风热情地牵线搭桥,和贫农赵心田结合!婚礼简朴而热烈,许多村民前来道贺看热闹。胡风特意自己掏钱为这对实现了婚姻自主的贫苦夫妇买了鞭炮、糖果,并高兴地给他们当了主婚人,祝福他们的新生活幸福美满。

与农民结下深厚情谊

土改接近尾声时,冯白鲁又收到胡风的一封信:“这里田已分好,只有几个未清数在弄。……马上分农具家具等等,今天可算基本结束了。……今晚检讨会,调整干部,明天胜利大会。”开庆祝会时,十来个贫农老太婆搽粉描红,扭起了秧歌,青年们跳起了乡间古朴的舞蹈,腰鼓队也敲得格外欢快。

在等待发放土地证、总结工作经验时,忽然区上来通知,要胡风即日结束工作,到区里集合。他是看着农民胜利的喜悦离开西山村的,这些曾朝夕相处、敦厚淳朴的贫雇农兄弟姐妹,令他有些依依不舍。村干部和那些婆婆们一直送他到村口。腰鼓队不辞辛劳,硬要送他到人和乡。

西山村土改能圆满完成,与胡风、王云强等土改团成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南温泉一个招待所讨论总结巴县分团的工作时,大家推选胡风来完成总结的写作任务。他没有推辞,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并凭借自己在土改工作中的一些体验和印象写成了文字。他心情很好,思绪流畅,只花了一天半时间就写好了。总结交到总团审查,都认为可以,未作任何修改便顺利通过。

在总结中,胡风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如果群众发动不起来,阶级斗争无法开展,工作就会导致失败。他也谈到了土改后走互助化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萌芽,但却没有提及参加土改人员的思想改造问题——这可是上面安排他参加西南土改和全国政协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当然就更谈不上检查一下自己的世界观了,这是胡风政治迟钝的又一次表现。

在这期间,胡风写了一本日记式的材料,一心想把它写成土改工作中各阶层人物的报告文学。他没有搞清楚这是要改造思想,而不是体验生活,因此没有像某些团员那样,来个大转弯,进行自我批判。如能那样,或许四年后的厄运就不会到来。此时,他还是死心眼地只想搞他的创作。

全团回到重庆,参加了总团的总结工作。1951年9月27日,西南局统战部送胡风乘飞机回了北京,总计他在渝参加土改工作的时间是差两天四个月。

附记:

原中共沙坪坝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魏仲云先生得知笔者四处搜集胡风在重庆参加土改工作的史料,慷慨地将一本记载当年胡风在西山村工作情况的文字资料赠送给我,还送我一张当时胡风在人和西山村搞土改时与农民群众的合影照。这帧约六寸大小的黑白照片,是在西山村一个农家院坝拍摄的。本文配用了这帧照片。照片中共有22人,一二排坐着和蹲着13位腰鼓队员,胡风站在第三排中间位置,左边是农会主席李树云等3人,右边是工作组长王云强(女)等5人。在此,向魏仲云先生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杨山山)

猜你喜欢

胡风西山工作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西山公园
睡仙亭
不工作,爽飞了?
重塑胡风的奇女子
选工作
胡风致乔冠华函
胡风丢失巨款真相
人民日报五月十八日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