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波士顿登门专访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

2013-03-26

红岩春秋 2013年1期
关键词:周勇哈佛大学抗战

他是美国人,32岁开始学汉语,如今82岁的他早已是“汉语跟英语一样好”;他刚出版了《邓小平时代》,此前还写过《重整旗鼓:重建美国实例分析》、《日本世界第一》;他被称为唯一精通中日事务的西方人……他就是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著名社会学家傅高义(Ezra F. Vogel)。他曾两次来重庆,主持过“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研讨会”,2013年还要来主持第五次研讨会。

2012年10月3日,傅高义先生在距离哈佛大学不到5分钟车程的家中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邀燕京图书馆馆长“给力”

10月的波士顿,天高云淡,秋叶斑斓。当我们来到傅高义先生的家时,他身着蓝色西服从房间冲出来,一一紧握来访者的手,用流利的汉语说:“你好!你好!”

与很多外国人说汉语那种特殊的升降调不同,傅高义的口语平缓自然,高低有致。

刚一落座,考察团团长周勇就忙着向傅高义讲述资料搜集情况,并请求指点和支持。周勇话音未落,傅高义就说,我给你们找一位朋友来。一个电话,5分钟后,傅高义家门铃响起,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匆匆而至。看上去50来岁的郑炯文祖籍广东,香港长大,与傅高义显得相当熟稔。因为除了在哈佛大学共事之外,他们两人还有其它渊源——傅高义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中国,正是从郑炯文的老家广东开始的。

郑炯文落座后就与周勇深入地交流起来。他说正在主持一个会议,不便久留,但表示支持重庆抗战工程,并承诺,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将检索关于中国抗战的资料,协助考察团在哈佛进行资料收集。同时,他愿亲自出面,于2013年秋邀请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国家档案局等五六家藏馆,到重庆来开会、办展。

支持重庆抗战工程

算是给重庆考察团送上第一份大礼之后,傅高义与周勇的对话逐渐深入。

除了与傅高义交流抗战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计划之外,周勇此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邀请他参加2013年秋在重庆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中日战争”学术研讨会。这是“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项目下的第五次会议。

事实上,周勇与傅高义已经是老朋友了。“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傅高义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山田辰雄名誉教授于2000年共同发起,已逐渐成为这一领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对话平台。首次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主题是战时中国地区问题。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主题是战时军事战役。第三次会议于2006年在日本箱根召开,主题是战时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秋在重庆召开,以“战时国际关系”为主题。在第四次会议上,傅高义对着重庆电视台的镜头说:“各国学者一起研究二战,是互相了解各个国家对传统历史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傅高义还记得当时在重庆的一个细节:离开重庆那天早晨,他在宾馆用剃须刀剃须,结果下颚被划伤,血流不止,而国际航班已定,同行者大为担忧。周勇等陪同他在渝北区医院简单处理以后,直奔机场,最终不误航班,登机而去。

3年之后,再说起这个小故事,82岁的傅高义哈哈大笑,像个孩子。

关于2013年将召开的“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研讨会,傅高义首先赞扬了重庆市政府推进的抗战工程为会议举行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赞扬了周勇既作为学者,又是政府官员的独特作用,“身份特殊,有助于项目成功。”傅高义特别感谢周勇率团专程来波士顿邀请他参加。他说:您来到我家给我介绍明年开会的计划,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很愿意支持您的工程。要是您派遣专家小组来到哈佛大学查阅资料,我当然会尽量给他们支持。

周勇作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研究大后方历史的专家,也是可与美国傅高义,英国方德万、米德,日本山田辰雄,以及中国杨天石等直接见面深入交流的学者,担当起桥梁和纽带的责任。所以,推动在重庆召开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既是水到渠成,也属当仁不让。

只有彻底清算,才有永久和平

傅高义认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日本在面对这个历史问题时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尽管日本政界有一些人为二战中的行为道歉,但还远远不够,应该详细承认并面对具体事情。

考察团一行访美期间,正值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周勇与傅高义交流了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的体会。德国作为美国在战时的敌人,而今已成为美国盟友,美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博物馆对纳粹德国的清算淋漓尽致。周勇认为,这说明“只有彻底清算,才有永久和平”。“美国人在首都华盛顿建立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德国人对二战罪行深刻反省的态度就是尊重历史。现在研究抗战历史,也是要维护中美英苏当时确立的战后世界秩序,日本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段历史。”傅高义对周勇的观点连连点头称是。

“要不断地改革开放,不要停止”

傅高义历时十年完成的新著《邓小平时代》,当时正在与北京三联出版社谈在大陆出版的合作事宜(注:今年1月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此前,《邓小平时代》的英文版、中文繁体版已在美国、香港面世。2012年3月,该书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该奖通常授予最佳英语外国事务非虚构著作。

如何看待《邓小平时代》与当下重庆发展的关系?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傅高义说:“20多年前,我就来过重庆,具体情形已不记得了;但2009年来重庆,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改变很大。中国的政策非常好,应继续沿着邓小平的道路前进。要不断地改革开放,不要停止。”

傅高义对中日美事务的观点

●作为一个美国人、作为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是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具有研究中日关系的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希望能为加强中、日、美的友好关系和为亚洲安全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保持东亚地区和平和繁荣的主要力量。

●中国在处理相关历史问题时应更多地向前看,美国应该积极促成中、日两国圆满解决历史问题。建议三国在处理敏感的“二战”问题时,能够多理解彼此在历史、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大家应该在承认历史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周勇哈佛大学抗战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血是流不出来的
理想
抗战音画
一瓶假酒见真情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万里独行侠 周勇的达喀尔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