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七个整十岁生日是怎么度过的?

2013-03-26秦九凤

红岩春秋 2013年1期

秦九凤

公元1898年3月5日(清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当时的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周家院(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7号)内,到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中国民俗中,对逢十的生日都比较看重,有的还办得格外隆重。那么,周恩来生命中的七个整十岁的生日是怎么度过的呢?

欢乐而苦涩的十岁生日

1907年的夏天,周恩来生母万氏病故,年底嗣母陈氏病故。半年时间内,周恩来痛失两母,无奈的他只能带着两个更幼小的弟弟从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清河区一带)返回老家周家院,由八叔周贻奎、八婶杨氏监护,领带两个弟弟艰难度日。

一转眼春节过去了,龙灯、花船刚收起来,周恩来的十周岁生日便要到了。八婶母杨氏对周恩来说:“鸾儿(周恩来乳名大鸾),今年不能给你请客过十岁生日,因为你妈刚过世,你还在守孝期间。”周恩来懂事地点点头。

当时,周恩来正在龚家塾馆寄读。龚家原籍常州,主人龚怀朴在山阳县当钱谷师爷多年,家境比较殷实。这位师爷的夫人袁氏和周恩来嗣母陈氏的妈妈是亲姐妹,是陈氏的亲姨母,也就是周恩来的姨外婆。周恩来出生后,龚怀朴已经过世。他有个儿子叫龚荫荪,是位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人,思想活跃、开明,周恩来叫他表舅。

龚老夫人信佛,心地善良。她见自己的姨表侄女和周恩来孤儿寡母地相依为命,十分同情和怜惜,尤其怕周恩来有个闪失,还在周恩来五六岁时,就让他认她家的儿媳蔡氏为干妈。因为蔡氏是光绪三年(丁丑年)生的,属牛,在淮安话里,牛与“留”同音。那时淮安有一个民间风俗,防止小口拉不住时(淮安方言,小孩早夭、养不大的意思),要认一位属牛的女性为干妈,就可以使孩子长“留”人间。

蔡氏是南京人,出生于那时的中产阶级家庭,识字不多,但女红出众,心地特别善良。自认了干亲后,蔡氏便把周恩来当作自己儿子一样。龚表舅家的大女儿龚志如比周恩来大两个多月,新年一过就办了十岁生日,五亲六眷地都去祝贺,热热闹闹的。周恩来也去祝贺了,还把生母万氏当年从汉口买给他的一盒大积木送给了小表姐。那天向干妈拜年问安时,蔡氏说:“二月二一过,鸾儿也是十岁了,你们家要是不嫌弃,你十岁可以到我家来过。”蔡氏待人真诚,加之十分喜爱周恩来,因此她不仅说到,而且做到了。

1908年农历二月十二日,蔡氏便派龚府丫环到周家,告知周家人:叫鸾少爷明天到龚府过十岁生日。周恩来为此还请教了卧病在床的八叔贻奎。八叔告诉他,你母亲新丧,你还在服孝期,在家不能为你过生日,但是你认龚家做干亲,又是未成年的孩子,作为他家的干儿子到他家过生日是可以的。周恩来这才于第二天高高兴兴地去了龚家。

那天,龚表舅虽然不在家,但龚家为周恩来的十岁生日作了精心准备:大门两侧的如意彩钩上挂上了两个灯笼似的大红布球,室内外打扫一新,家塾馆放假半天,周恩来的表姐、表弟和表妹三人都为他准备了生日礼物。

鞭炮声中,周恩来向姨外婆袁氏,表舅母、干妈蔡氏行礼。礼毕之后,袁老太太给了他一个押兜兜的红包,包里是两块大洋;蔡氏则拎出一只蓝底白碎花的包袱,拿出了她亲手为鸾儿做的衣帽鞋袜:一顶春秋天戴的瓜皮帽子、一身缎子料褂裤、一双黑布新鞋和一双线底白袜,并当场要鸾儿穿上身试试。蔡氏针工精细,手艺灵巧,周恩来穿了正合身。在一片赞美声中,周恩来的表姐弟们纷纷拿出他们准备的礼物:表姐志如送给他的是一只状似金鱼的风筝,表弟仁甫送他的是一只小铜算盘,还是当年他爷爷使用过的,造型特别精美;表妹龚志惠送他的是一只陶制储钱罐,造型是一位乐呵呵的弥勒佛。

礼品送完之后,周恩来和龚家人围在一桌,吃面条、尝鲜果,其乐融融。饭后,周恩来表兄弟们由龚家佣人陪侍,到东门一带城墙上放风筝,也兼踏青、远足、登高。可以说,那是周恩来童年在淮安最快乐的一天。

一年之后,周恩来在东北沈阳拍他一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时,身上穿的衣服、头上戴的瓜皮帽等,就是蔡氏给他亲手做的那套。

十岁,周恩来由干妈蔡氏给他做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那也是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唯一一次像样的整十岁生日。但那时,他的内心还是苦涩的,毕竟,两个妈妈刚去世,而且,陈氏妈妈去世才两个多月。

紧张考试中度过二十岁生日

周恩来二十周岁生日是在日本东京度过的。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怀着“为中华崛起”的报国之志,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鉴于周家已无人能支付他的出国留学费用,周恩来只能报考东京高等师范、第一高等学校等中国政府和日本有官费协定的学校,因为考上后可免交学费。无奈的是,周恩来在报考这两所学校时,皆因日文不过关而未被录取。

1918年3月5日,正是周恩来投考东京高等师范的日子。头一天已经考了日语、数学、地理、历史,当天还要继续考。他二十周岁生日这天,日记上的记载是:

三月五日(戊午年正月二十三日辛亥) 火曜日(即星期二)

气候:雨后晴

提要:(治事)晨起往访轮扉,偕考师范。上午试英语、理、化、博物四种。下午无。既归,预备明日口头试验,并沐浴更衣。晚远泽来访。

(通信)接季冲信一。

周恩来这篇日记很简单,因为他正集中精力准备应试。从日记通篇内容看,并没有提及生日的事,他在紧张的考试中度过了他的二十岁生日。

然而据笔者翻阅他的《留日日记》,周恩来也和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记的是夏历(即农历)生日。在3月25日的日记上,他是这样记载的:

三月二十五日(戊午二月十三日辛未) 月曜日(即星期一)

气候:雨

提要:满二十载诞生之日。

(治事)晨起,接云弟来信,为误会醒兄,意有所陈述。余与山兄颇难处置。下午,作譬喻信寄之。晚,蓬兄、涤非来,谈之九钟散。

(通信)奉四伯父谕一,接乃兄、述、云两弟、柏荣、剑帆及《南开思潮》社信各一。上四伯父、生父、八叔禀各一。醒兄、云弟各一,述弟片一。

从这篇记载看,周恩来也是和平常一样,迎朋会友,书信往还。

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过三十岁生日

周恩来的30周岁生日,是在上海度过的。

蒋介石1927年公开叛变革命后,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大批爱国志士。因此,1928年的上海血雨腥风。这时,党中央在上海,作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周恩来基本上是昼伏夜出,完全处于“地下”状态。据《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记载,1928年3月5日:

出席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在讨论土地问题时提出:没收一切土地的口号是有碍的。没收自耕农土地重新分配,至少要在夺取一省政权后才能提出并实行。现在有许多地方不可能做到。

如果按他生日记农历的习惯,当年是戊辰年,农历生日二月十三日就在公历的前一天,即3月4日。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周恩来在这两天有其他活动的资料。

1997年,我在全国工商联宿舍走访了1928年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老人。他说,周恩来那时特别忙,名义上他只是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组部部长,实际上中央的日常工作、全党的军事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根据地工作等等,他都得管。当年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周恩来就代表中央作了“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两个报告。按说,他当时还没有兼军事部长,但是,只要是有关于党的革命事业,他都无怨无悔地认真去做。

“无声无息”中过四十岁生日

周恩来的40岁生日大概是在武汉度过的。但关于周恩来在1938年的公历3月5日和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历3月14日)的具体活动,我们没有查找到相关记载。

1938年是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二年,周恩来正为国共合作和抗战的事奔走呼号。2月底,他从武汉回延安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3月初又与王明等返回武汉。

这期间,周恩来心中考虑的全是巩固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3月上旬,他曾与国民党桂系领导人白崇禧会见,向白提出第五战区(由桂系李宗仁将军任司令长官)的对日作战方针,他的主张基本被白接受。随后,周恩来又派张爱萍将军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直接赴徐州面见李宗仁,转达希望第五战区能在徐州以北同日军打一仗(即后来的台儿庄大战),借以提高国民士气,提高桂系的声望和威信。

在这段时间里,国难当头,周恩来忙于拯救国家、民族的大业,似乎已完全忘掉了自己的生日。因此,他是在“无声无息”中度过40周岁生日的。

迎接胜利中过五十岁生日

周恩来的50岁生日是在迎接胜利中度过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老百姓都盼望着过和平生活,蒋介石却悍然发动了内战。1946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全面打响。

毛泽东、周恩来坚持在陕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不仅打掉了国民党军胡宗南的锐气,也壮大了自己。毛泽东、周恩来领导的中央机关身边只留了4个连,就敢在胡宗南几十万大军的眼皮底下和他“捉迷藏”并取得了完全胜利。诚如周恩来1947年10月27日为中央起草一个指示中所写的,“一年多内战经验,证明蒋介石反动集团败局己定。不管美国帮助多少,甚至直接出兵,也不能挽救其覆灭命运”。

1948年3月5日,周恩来在陕北杨家沟审改中共中央发言人对1月民盟宣言和民革宣言及行动纲领的谈话稿。谈话稿表示,中共中央愿在新民主主义事业中,同一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团体一道前进;并再次指出第三条道路在中国和全世界一样都是不可能的。8日,他写的这篇谈话稿在晋翼鲁豫边区的《人民日报》上发表。

周恩来对生日习惯记农历,1948年3月23日是当年农历的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周恩来的50周岁生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当天,风和日丽,碧空万里。在陕北与人民血肉相连地共处了13年之后,为迎接全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央机关将要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两天前,中央机关从陕北杨家沟出发,次日到达黄河岸边的佳县刘家坪,小住了一夜。为防止敌人从西安派飞机来渡口轰炸,所以渡河时间选在了下午。23日中午时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来到吴堡县川口村南的园则塔渡口。

在渡口等待的几个小时里,毛泽东在渡口边的沙滩上慢悠悠地踱步。事必躬亲的周恩来仍同往常一样,叫来地方区乡干部和船工舵手,从大小船只的配备到船的行走方向、从每条船的载人数量到水手的配置等都一一问个清清楚楚。直到区干部们向他表示:“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确保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的安全。”周恩来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1992年3月8日,我曾在北京东郊民巷访问周恩来当年的警卫员王还寿同志。他说,东渡黄河那天,周副主席不仅起得早,而且还和他谈起小时候妈妈(指他的嗣母陈氏)十分爱他,怕有什么闪失,不让他下河学游泳,所以至今他还是一只“旱鸭子”,不敢下水,要不他就和主席一起游过黄河。

根据安排,午饭后中央直属队一一登船。这时,人们才发现,河水很凉,其间不时夹淌着冰块,大块的冰凌还会把船体撞得砰砰直响。毛泽东和他的警卫排坐第一条最大的船,周恩来、任弼时等坐第二条船。一共十条船,依次离岸东去。

周恩来由王还寿和关南轩两人一左一右护着上船。他一上船就忙着和船上的水手舵工们握手,并连声说:“辛苦你们了,辛苦你们了!”“感谢你们今天把我们送过‘母亲的怀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人们世世代代都称黄河为母亲河。在周恩来50岁生日这一天,他东渡黄河,说自己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而据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40余年,也是和郭玉峰、张树迎、高振普一起参与撒周恩来骨灰的罗青长同志介绍,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他的最后一把骨灰撒在黄河入海口,“代表着他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江峡轮上过六十岁生日

无独有偶,周恩来的60岁生日也是在船上度过的。

1958年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充满狂热和幻想的岁月。“大跃进”中,由于周恩来掌握的第一手情况比较多,在主持经济工作时比较务实,他的做法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1958年年初召开的中央南宁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周恩来,斥责他的思想右倾,“反冒进”泄了中国人的气;并当场拿下周恩来原来兼任的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组长一职,由他自己亲自挂帅。之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你去抓两件事,一个是“两弹一星”的研制,一个是调研一下在长江上建三峡大坝的可行性。

南宁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周恩来就于2月26日从北京飞抵武汉,并带上两位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以及国家水利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中外水电专家等乘坐江峡轮从武汉出发,溯江而上。他在船上开会听取各方意见,沿途考察宜不宜建长江三峡大坝;如果建,大坝坝址选在哪里等。

1958年3月5日,是周恩来的60周岁生日。平常周恩来的生活习惯是每天夜间工作,早上5点多钟时上床休息,到下午2点左右起床。这一天他例外了。当时,江峡轮经停于当时的四川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凌晨,他召来长寿县的有关领导人,仔细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社员的分粮水平,并明确向他们指出,农业是经济基础,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还要注意发展生猪——“猪多了,肥就多,肥多粮就多。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猪养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改善得快些,而且猪养多了,还可以换取外汇,换回我们自己目前还不能生产的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

那天上午,周恩来没有休息,他为江峡轮题写了“乘风破浪,鼓足干劲,为社会主义建设力争上游。”还与随行人员到甲板上和全体船员合影留念。据当时在该轮上工作、具体服务于周恩来所住仓室的女船员钟素屏回忆:“那天,总理一直兴致勃勃,毫无倦意,并且谈笑风生。”

1958年4月1日是当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这一天,周恩来接见了柬埔寨王国驻华经济代表团团长杨安,他对杨安说:“我们很了解西哈努克亲王的处境,柬埔寨现在面临一些困难,我们相信在亲王领导下是可以克服的。”双方还就中国派技术人员去柬埔寨援助柬方建厂问题进行了磋商。那一天,周恩来还接见了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布希尼亚克,接收了大使当面交给他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理西罗基致他的邀请信——西罗基总理希望周恩来在方便的任何时候赴捷访问。

可以说,周恩来的60岁生日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在狂风暴雨中度过最后一个整十岁生日

1968年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第三年,也是所谓“抓叛挖特”、“狠抓阶级斗争”、“斗批改”等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这时的周恩来常常忙得心力交瘁。

1994年,我在北京西山采访了周恩来的军事秘书、曾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国防大学纪委书记的周家鼎将军,他当时是留在周恩来身边坚持工作的少数同志之一。他向我回忆了1968年3月5日前后的一些往事:总理当时太忙太累,有一次四川省报来要成立省革委会的报告,已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签批过了,这时总理应该退交中央办公厅处理、发文公布。可是由于总理常常是日以继夜、又夜以继日地不间断工作,把这份重要的报批材料和其他文件用曲别针别到一起后忘了,整整耽搁了个把星期才由工作人员从总理的一堆文件中找出。为这事,江青等人不依不饶地追问,将报告退回中办的总理秘书周家鼎便成了直接被攻击的靶子。江青还当着周恩来的面说:“总理啊,你身边的这些大秘书啊,哪把我江青放眼里啊!”为此,周家鼎不得不遵周恩来所嘱,隐姓埋名躲藏到二七机车车辆厂“支工”,以避开江青,防止遭到迫害。

当时,诚如周恩来自己所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一个在“苦海”、“地狱”里煎熬的人怎么还有心思去考虑自己的生日呢?所以,我们查不到1968年3月5日关于周恩来任何活动的蛛丝马迹。

至于那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是公历的3月11日。那天,周恩来办的一件公事是在看了江西省革委会关于组织支农大军深入农村宣传毛泽东思想、支援春耕生产的请示报告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起草复江西省革委会并告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电:报告所提办法很好,中央希望各地凡有条件实行这种办法的,都能参照执行。

也在这一天,周恩来还参加了北京大专院校和中学“红代会”代表汇报会。会上,北京石油学院“大庆公社”(该校的一个学生组织)在会上发言批评另一学生组织去年“炮打周总理”、“反总理”、“炮打谭震林”、“反余秋里”是不对的。江青当着周恩来的面,当场指责那个发言的学生代表说:“‘二月逆流时炮打谭震林对不对?谭震林不该打吗?‘二月逆流是要推翻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推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言下之意是说:周恩来是支持“二月逆流”的,“炮打周总理”也是对的。

就这样,周恩来的最后一个整十岁——70岁的生日在忙得昏天黑地中度过。当时,他能考虑的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全国人民的衣食冷暖,对自己生日早已无暇顾及了。

(责任编辑:杨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