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能源及电力企业环保管理经验与启示
2013-03-25金艳鸣陈立斌高赫张富强
金艳鸣,陈立斌,高赫,张富强
(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 100052)
0 引言
能源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其环境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环保目标的实现。当前,随着政府等主管部门环境监管日益趋严,以及企业自身降低环保成本、树立绿色品牌的需要,我国大部分能源电力企业不断建设完善自身的环保管理体系,提高环保绩效,但其环保管理水平与国外知名能源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自20世纪以来,全面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国际各知名能源及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国外能源与电力企业环保管理特点分析
随着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英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法国电力等国外能源与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主要表现在加强环保组织机构的设置、环保人才队伍的建设、环保业务流程标准的制定与环保绩效指标的披露等方面,并通过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环保绩效,满足社会、公众对环保的要求。
1.1 组织机构设置
从组织机构设置来看,国外能源与电力企业大多设有专门的环保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同时聘请环保专家等组成环境政策咨询委员会,为公司环保工作提供第三方咨询。
环境管理模式是指在特定的管理组织模式中所确定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对于集团化运作的国内外电力企业环保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集中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及分散管理型。目前国外电力企业的业务领域多呈现一体化、多元化特征,电力企业环保管理模式往往以战略型管理模式为主导,集中式与分散式等多种管理模式互相结合。随着企业环保管理模式的转变,其组织机构设置也随之不断调整。对于集团化运作的企业如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其组织结构特点是公司总部设有由不同环保专业背景等人员组成的环保工作小组或环保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总体的环保战略及环保政策,编制环保规划及发布年度环保工作计划,负责对公司环保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指导。各下属单位分别成立与总部对应的环保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各项环保战略举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以战略管理型为主的典型企业大部分均成立了由内外部专家组成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例如法国电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各大学、环保基金会的教授和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公司环保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1.2 环保业务流程标准
从环保业务流程来看,国外能源及电力企业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建设、运行维护、设备退役等环节均建立了全过程管理标准及政策。
为了降低环境风险,从源头上杜绝各类环保问题的发生,目前大部分国外能源企业正在逐步开展实施全面环境管理。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筹考虑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退役等各环节的环保问题,制定全过程环境管理标准及环境管理手册,同时建立了统一的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环保绩效的定量化考核。通过全过程环保标准的制定,实现了各部门、各单位环保工作的有序衔接,实现了企业环保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具体来讲,在工程规划设计时,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尽量避免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在施工建设环节,严格落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购“环境优化型”设备,推行“绿色环保型”施工;在运营及检修环节,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排废弃物排放;在设备退役等环节,注重开发废物回收再利用技术,提高资产回收利用率。
1.3 环保措施
从环保措施来看,针对电网建设与运营业务,国外电力企业主要关注于电磁场防控、噪声治理、废弃物处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针对电磁场防控,除了采用多种电磁环境优化措施达到各自国家的电力设施电磁场标准外,国外电力企业重点是通过媒体等方式同公众开展沟通宣传,以消除公众对此问题的疑虑。对于噪声防治,主要从设备采购等环节严控噪声源,此外采取多种消声、吸声等技术措施。对于废弃物处理,主要关注蓄电池、各类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了在电网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以此树立公司的绿色品牌形象。
1.4 环保管理体系
从环保管理特点来看,国际知名电力企业均具有清晰的环保战略目标、一流的环保人才队伍、优良的环保业绩及持续的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等。
国际知名能源及电力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管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清相晰的环保愿景和战略目标,建立了规范的环保管理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二是优良的环保业绩,资源回收率、绿色采购率、污染物减排率等环保绩效均达到国际前列;三是广泛绿色食品牌影响,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展清洁能源、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等,绿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四是持续的环保创新能力,具备持续的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环保战略创新、环保管理创新等,并通过持续的环保创新带动公司和行业节能减排;五是一流的环保人才队伍,拥有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环保人才队伍,拥有大量环保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六是优质的环保综合服务。
1.5 环保绩效指标
从环保绩效披露情况来看,国外电力企业主要以定量化的运营绩效指标为主,管理绩效指标为辅。
环保绩效是企业评判是否完成环保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工具。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环保绩效标准主要有: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生态效益评价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提出的环保绩效指标、ISO14031评估标准等。
从各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国际知名电力企业披露的环保绩效指标大部分参考了ISO14031标准,通常包括管理绩效指标和运营绩效指标两大类。在韩国电力和法国电力等企业的环境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反映企业在提高环保水平方面的管理绩效指标较少;而主要以体系化、定量化的运营绩效指标为主。从企业内部环保管控来看,集团化运作的企业通常对下属单位都建立了较为全面详细的以环保管理绩效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
2 国内电力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执行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此外,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走廊资源日益紧张,电网建设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当前,输变电的噪声影响、景观影响、电磁感应以及电磁与健康对公众心理的影响等成为电网企业面临的突出环境热点问题。为了积极应对社会、公众对电力环保的要求,国内电力企业正逐渐从发电环保管理为主向电网、发电环保并重的转变。纵观国内电力企业环保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表现为以下方面:
(1)企业环保组织结构薄弱,与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不适应,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我国大部分企业环保工作起步较晚,环保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环保归口管理部门整体规划决策能力有待加强。有些企业的环保管理职能分散在科技信息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和生产技术部等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统一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2)环保工作仍以结果管理为主,在设备采购、施工建设、设备退役等环保业务流程仍存在盲区,尚未建立全过程环保管理标准。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各业务部门未能设置合理的环境管理流程和权限,各部门之间在环保职能方面存在职责界面不明晰的问题,重复性和遗漏工作依然存在。当前公司环保还主要以环评和验收为主要抓手;在电力大发展时期,全过程环保管理标准的缺失将导致企业总体上防控环境风险的能力不足。
(3)环保科技对环保工作支撑力度不足,需要增加科技投入。国内能源企业环保科技工作普遍起步较晚,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在环保管理、法规研究、标准制定等方面缺少理论和应用研究,缺少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技术情报收集分析投入不够;环保科技投入不足,难以保证环保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形成长期的、整体的科技支撑能力。
(4)环保人员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环保科技对电网环保工作支撑力度不足。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思想上还是将环保作为单纯的成本投入,环保投入主要来源于外在压力的驱动。因此企业对环保岗位设置上明显不足,管理人员有时是兼职,且变动较为频繁,专业素质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环保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5)系统化的环保绩效指标体系缺失,影响了企业对外宣传成效与内部考核体系的建立。定量化的环保绩效指标体系是企业对外树立绿色品牌形象与对内考核的基础。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力企业还主要以管理绩效指标作为对内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外宣传缺乏定量化的数据支撑,影响宣传的成效。
3 相关启示与建议
(1)建立大环保理念,将环保纳入业务体系。将环保规划、施工建设、运行维护、设备退役、绿色营销等环保业务分别纳入企业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体系;加强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树立清晰的环保愿景与目标。从体制机制、人员队伍建设、业务流程、环保标准、环保绩效等方面加快推进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研究企业环保规划编制方法,开展企业环保规划编制工作,为企业确立清晰的环保愿景与环保目标。
(3)加快制定全过程环保管理标准。优化环保业务流程,合理控制环境风险,实现企业环保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推动环保管理的关键环节前移,提高环保管理绩效。
(4)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培育企业绿色品牌。在有效控制企业环境风险的同时,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比如参与植树造林等增加碳汇,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品牌形象。
[1]刘丽敏,杨淑娥,袁振兴.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7,(8):150 -152.
[2]金艳鸣.我国电力工业碳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10(23):56 -60.
[3]章 玲.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J].中国环境管理,2000,(6):23 -26.
[4]刘晓伟,刘莉莉,梅 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 -83.
[5]汪存华,杨东宁,马庆林.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管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82 -83.
[6]王 敏,马宗林,孙 刚,等.世界知名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7]李 瑞,范阳东.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转换:对典型案例的讨论[J].生态经济,2012,(5):137 -146.
[8]谭 琦,王遐见.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2,(2):79 -83.
[9]曾晓晔,李小勇.国内外企业环境管理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2(2):171-172.
[10]王军霞,宋国君.日韩“企业环境管理专员”贡献几何?[J].环境保护,2011,(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