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库尔勒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3-03-24谢明勇魏光辉

地下水 2013年1期
关键词:库尔勒市水价节水

谢明勇,魏光辉

(1.新疆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期以来,缺水问题一直是制约库尔勒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库尔勒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水利部门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果。

1 水利发展现状

1.1 深化水利改革,明确治水思路

坚持节约农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城市用水,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深化水利改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积极协调人水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先导引领水利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组织编制完成了《库尔勒市地下水资源规划报告》修编、《库尔勒市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库尔勒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普惠地区水利规划报告》、《库尔勒市抗旱预案》修编等规划。水利规划的编制,保障了水利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

1.3 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64亿元,是“十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的2.5倍。“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整修防渗渠600多 km,加固堤防40 km,形成了初步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常遇洪水,全市总供水能力从5亿 m3增加到6.5亿 m3,其中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量从0.46亿 m3增加到0.52多亿 m3,累计解决了农村3万人、7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效灌溉面积从4.7万hm发展到5.4万 hm,初步形成了以当地水资源利用为主体的供给格局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初步建立了大水利行业的框架体系。

1.4 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加快建立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达7 0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近3.33万 hm,灌溉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亩均灌溉用水量从2006年的850 m3减少到2010年的750 m3。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2006年的0.56提高到2010年的0.60。实行严格的限额供水,严厉打击开荒和非法取水行为,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1.5 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新一轮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初步形成支渠以上骨干水利工程由水管单位管理,斗渠以下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的水利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水价补偿机制和累进加价制度,启动终端供水价格改革,推动实施水权转换试点,水利管理工作向科学化、合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干旱少雨,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库尔勒市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00 m3/人及新疆平均水平4 200 m3/人。库尔勒市实际用水量已超出本地水资源合理承载力,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由焉耆盆地引水解决,缺水量目前主要存在于农业灌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

库尔勒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5%左右,而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较低,农业用水效益较低。同时,库尔勒社会经济面临大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入驻,工业用水需求将大大增加,而这部分用水带来的产值远远高于农业产值。但是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农业种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3 地下水超采严重

库尔勒对地下水的开采均以分散为主,尤其是农业开采,无规划、无布局,导致地下水开采混乱,导致库尔勒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开采量已超过地下资源的极限,属超采地区。

2.4 农田水利基础薄弱

原有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标准低,配套率低,老化严重,渗漏严重,运行管理比较粗放,极大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2.5 防汛抗旱能力不足

防洪能力较弱,标准偏低,永久性防洪设施不完善,并且维修养护不到位,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2.6 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

水管单位事权划分不清,公益性职能弱化,重经营、轻管理,重配水、轻节水,水价形成不合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到位,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水利投融资渠道单一。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3.1 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水利项目

国家在未来10年将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建设水资源配套工程、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这为我们谋划和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抓住国家、自治区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重大机遇,加大前期经费投入,谋划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

3.2 加强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

坚持依靠科技,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实现农业用水比重“十二五”降到87%以下,节约的农业用水用于发展工业,“十三五”降到80%以下的目标。要着力加强高效节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大滴灌、喷灌等高校节水技术的普及,推动现有简易节水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高效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到2015年,全市实现种植业高效节水全覆盖。到2015年,灌区内斗渠以上渠道防渗率达到90%,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达到85%,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60%提高到62%,综合毛灌溉定额下降到7 800 m3/hm。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末级渠系配套、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开展盐碱地治理、地下水开发、节水灌溉三位一体的盐碱地改良综合治理。要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补助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加财政对农业高效节水的投入。探索建立水价杠杆和节水收益返补新机制,为农业高效节水的推广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解决库尔勒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水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严格执行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切实落实管护主体和维修资金。

3.4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河段防洪工程及山洪沟、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用5到10年时间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到2020年,使治理河道段达到国家防洪标准,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完备,山洪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现有抗旱机电井管理,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应急抗旱(备用)水源工程,尽快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防洪抗旱指挥机构、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应对各种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3.5 加强水资源管理

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健全市、乡镇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推行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水总量达到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加快制定完善地下水保护政策,建立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双控制制度,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管统调。划定并公布地下水超采区,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消减地下水超采量,恢复地下水合理水位,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落实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用水管理,支持工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先进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节约用水,严格控制水资源紧缺地区高耗水企业用水量。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和新建项目的水资源供给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网络,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实现灌区取水计量率达到90%。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落实水功能区管理各项制度,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现状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

3.6 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通过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制度建设,努力使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严禁在生态脆弱、水土不平衡的地区乱开垦土地。对已造成生态恶化的地方,要综合施策,加快治理,积极修复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建立流域和区域生态水量占用补偿机制,对流域和区域内用水单位挤占生态水,实施强制性高额补偿制度。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水土保持治理的力度,积极推进孔雀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3.7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按照“分类定性、分级管养”和“强化公益性、规范准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要求,合理界定和划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市水管站要履行好准公益性管理职能,实行差额事业编制管理和收支两条线,水价未达到现行供水成本价的差额部分,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场。建议将水管站维修养护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维修养护工作走向社会化。对水源工程、骨干工程支渠以上工程,由国家集体多年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坚持国家所有,产权形式不变,由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工程经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小型渠系工程,按照“盘活存量,提高增量”的原则,放开经营权、管理权、建设权、所有权、使用权,积极推行股份合作、承包经营、拍卖租赁等形式,发挥工程最大效益。全面推行斗渠以下末级渠系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明晰产权,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模式。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不完善的地区暂由乡镇代为管理,逐步过渡。

3.8 稳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

从2012年开始,按照“一次定价、分步到位”原则,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按照自治州核定的农业成本水价,确定库尔勒市执行水价,“十二五”力争达到水成本价的70%,“十三五”基本达到成本水价。斗级以下渠系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工程维护费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按照民主协商的原则自行确定。农业供水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建立并完善计量合理、管理规范的水费计收体制。制定工业水价指导意见,明确工业水价构成,按照工业供水类型和区域水资源平衡稀缺程度核定水价。实行差异化的水价政策,区分水资源公益性和商品性,农业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农村二轮承包地、粮食生产之外的耕地、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加收资源水价,拉开高耗水行业水价价差。资源水价由市政府根据库尔勒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核定,报州人民政府审核备案。农村安全供水总站没有达到成本水价供水的差额部分由市财政补贴。

3.9 强化水利投入机制保障

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水利投入主渠道作用,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市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把各类涉及农村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集中起来,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统一申报立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提高投资使用效果。扩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政府补助、参股经营、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担保融资等机制和方式,扩大水利建设资金来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3.10 强化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引进各类管理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加大对防汛抗旱服务队伍、水利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乡镇水管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切实抓好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落实好基层水利人员的报酬待遇和社会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水利部门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库尔勒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库尔勒市水价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中国新疆库尔勒:越冬天鹅“闹”新春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新疆库尔勒市居民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调查分析
库尔勒市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