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3-03-24何丽华
何丽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中耳积液、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点,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1],临床不积极治疗会引起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并发症,导致语言障碍、听力减退甚至耳聋。患者主要的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耳内闷胀感等[2]。近年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成为重要的致聋因素,因此,做好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致聋,十分迫切。为研究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现系统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85例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5例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患者年龄3~8岁,其中63例为男性(86耳),22例为女性(38耳),病程8d~10年。64例(78耳)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者65例(80耳),出现耳内闷胀感者58例(75耳),出现耳痛者44例(63耳),出现耳鸣者57例(74耳)。电测听结果:26例(43耳)为混合性聋,59例(84耳)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结果为:65例(90耳)为负压型,19例(37耳)为平坦型。
1.2 治疗方法 85例患者均应用口服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应用喷鼻剂布地奈德,并应用1%麻黄素滴鼻治疗。另外,采取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3]。操作时,患者取侧坐位,常规消毒耳廓及外耳道,对鼓膜表面进行麻醉[4]后,在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回抽,确定为积液后,拔出针头,应用连接吸引器,间断吸出鼓室内积液。回抽过程中如有血液渗出,应立即停止操作。抽取积液完成后,向鼓室内地塞米松1mL和糜蛋白酶4000U,患者头部向对侧歪,并按压耳屏。对分泌性中耳炎反复迁延不愈者,应行行鼓膜切开置管术。随访8个月~1.5年,对声导抗、纯音听阈进行测定,观察评估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液全部吸收,电测听气导听阀≤20dB,积液颜色恢复正常,且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治愈;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20dB以上,且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显效;症状减轻,但耳鸣、耳闷塞等症状未完全改善,鼓膜颜色改善、活动度稍有恢复,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10~15dB,鼓室图由B型转为C型—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听力、声阻抗未改善,活动度仍差,经电测听气导听阀提高<5dB,声阻抗显示仍为B型图—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8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随访观察8个月~1.5年,65例治愈(76.5%)(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液全部吸收,电测听气导听阀≤20dB,且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5]),14例好转(16.5%),6例治疗无效(7.1%),总有效率为92.9%。85例患者累计患耳124只,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平均治疗5次,其中20例患者治疗1次后痊愈。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二分之一。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主要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的致病机制出发,缓解炎症、促进纤毛运动为主。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能够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能够去除中耳积液、缓解炎症,促进听力恢复。鼓室内行药物灌注,能够抵抗感染,减少分泌物的产生,避免毛细血管扩张产生炎症介质,从而保持咽鼓管的通畅,保证中耳炎症的恢复。总之,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术是护理与手术融为一体的治疗方式,具有诸多的优点,如手术创伤轻、恢复快,不良反应小。目前对SOM的治疗效果可靠,值得推广。本病除临床治疗外,尚要注意预防保健:(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2)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3)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注意清洁卫生,劳逸结合。
本研究对85例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析,证实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方法治疗,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患者满意度高[6]。
[1]王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6):806-807.
[2]王克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2(1):73-74.
[3]张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7(7):91.
[4]胡亿文,张世平,曹磊.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166-167.
[5]崔佳菲.50例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与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83-84.
[6]段超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J].当代医学,2010,16(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