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3-03-24杨仙红
杨仙红
(浙江省慈溪市匡堰卫生院儿科 315333)
佝偻病目前仍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本病的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1]。因此,只要作好科学育儿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维生素D2可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2]。本文旨在探讨维生素D2对婴幼儿佝偻病临床效果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根据最新版《儿科学》佝偻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治疗的9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2丸,对照组给予钙剂,观察两组佝偻病的发病率。观察组服维生素D2丸,出生后15d每日服用400单位,连服1年。对照组:出生后1~3个月每日服用钙元素50 mg,3~6个月每日服用钙元素100mg,6个月~1岁每日服用钙元素150 mg。
结 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情况比较[例%]
从表1可知,观察组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用维生素D2丸预防佝偻病是有效果的,而投钙剂效果不明显。
讨 论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影响1岁以内宝宝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很高,达42.1%,南方地区为11.2%,所以积极防治佝偻病不可等闲视之。佝偻病的本质是由于孩子体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导致钙质吸收障碍钙磷代谢失调所致,维生素D必须在人体皮肤中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才能合成,日常食物中含维生素D非常少,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参与,口服的钙剂并不能被很好的吸收。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宝宝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维生素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父母十分重视补钙,给宝宝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宝宝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宝宝厌食。预防佝偻病是在宝宝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宝宝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4]。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维生素D2由小肠吸收,其吸收需胆盐与特殊α-球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身体其他部位,贮存于肝和脂肪。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作用开始时间为12~24小时,治疗效应需10~14天。半衰期(t1/2)为19~48小时,在脂肪组织内可长期贮存。作用持续时间最长达6个月,重复给药有累积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D2预防佝偻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应用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倭病有显著效果,从新生儿起就服用维生素D2丸是完全可以预防佝偻病的。
1 王国海,梁亚丽.杜全宇.儿童佝偻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1):3 -4.
2 裴敏昕,唐巧云.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53,82.
3 林艳,刘玲,曾淑霞,等.顺德龙江地区小儿佝偻病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现代医院,2010,10(1):150 -152.
4 李萌,梁雪松.伊可新与鱼肝油丸治疗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82.
5 王孝林,戴晓月.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81例临床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6,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