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淮地区中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
2013-03-22王金雨王伟中吴传万赵晓斌
王金雨 王伟中 吴传万 赵晓斌
(1.洪泽县农业委员会, 江苏 洪泽 223100; 2.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淮安 223001)
江苏沿淮地区中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
王金雨1王伟中2吴传万2赵晓斌1
(1.洪泽县农业委员会, 江苏 洪泽 223100; 2.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淮安 223001)
1 小麦生产水平基本情况
江苏沿淮地区位于北纬33°线、南北交接地带,以沙壤土为主要土质类型,前茬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稻为主,亦有少量棉花、大豆茬口,年度降雨量变幅大,不均匀,易旱易涝。小麦生产水平差异大,高产地区及田块产量达550kg/667m2,低产田块的产量不足350kg/667m2。
2 产量与品质
2.1产量及产量结构
产量450~500kg/667m2,适宜穗数35万~42万/667m2,30~35粒/穗,千粒重40~45g。
2.2品质指标
容重≥790g/L,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3%,面粉湿面筋含量≥30%,面团稳定时间≥5min。
3 关键技术指标
3.1品种选用
该区适宜选择弱春性白皮中强筋小麦品种,目前主要推广淮麦21、郑麦9023、西农9718等品种。
Y3.2群体指标
适期播种田块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667m2,冬前茎蘖数40万~45万/667m2,最高茎蘖数70万~90万/667m2。
3.3施肥技术
3.3.1肥料用量。施纯氮16~18kg/667m2,磷、钾肥施用量根据土壤有效含量合理确定,一般施P2O56~10kg/667m2,K2O10~12kg/667m2。
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3.2运筹比例。氮肥中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磷、钾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为5∶5,追肥在5~7叶期施用。
4 不同时期栽培要点
4.1播前准备
4.1.1外三沟清理与开挖。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与配套隔水沟、导渗沟和排水沟等外三沟,且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以上,排水沟深150cm以上。确保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排水通畅,雨止田干。
4.1.2农机准备。(1) 播种机的安装与调试。选择与机具相匹配的动力机具和万向节,认真检查机具各连接部位是否转动灵活,各种间隙是否正常,各润滑件是否注入润滑油;同时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播量调试,并进行试播。(2) 安装调试小麦开沟机,使其运行良好。
4.1.3种子准备。(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种子。(2) 播前晒种和药剂拌种。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ml,加300ml水拌25kg小麦种子,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
4.1.4腾茬与秸秆还田。(1) 秸秆切碎与留茬。前作收获时通过机械切碎秸秆,稻草切碎长度控制﹤5cm,旋耕还田田块留茬高度≤10cm;耕翻还田田块留茬高度≤30cm。(2) 埋草。①反旋灭茬机埋草:采用大中型拖拉机、2档中大油门作业,以保证埋草深度≥15cm,提高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均匀度,满足播种要求。②耕翻埋草:对连续多年只旋耕而没有耕翻的麦田,要推行耕翻埋草,耕深≥25cm,并坚持旋耕3a,耕翻1a,以破除犁底层,为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创造良好条件。
4.2播种
4.2.1播种期。10月20日~11月5日为宜。
4.2.2适宜播期播种量。根据预定基本苗12万~18万/667m2,商品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不同耕作及播种方式适宜播期条件下田间常年出苗率等因素,将适宜播量安排在12~14kg/667m2。
4.2.3晚播播种量。迟播小麦每迟播1d,增加0.5万/667m2基本苗,但即使采用独秆栽培技术,基本苗也不应超过30万~32万/667m2,其最大播量也不应超过17.5~20kg/667m2。
4.2.4施用基肥。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25~35kg/667m2,尿素5~8kg/667m2。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增施有机肥1000kg/667m2以上。
4.2.5播种方式。(1) 旱茬小麦全部推广使用机械条播。(2) 腾茬及时且墒情适宜的稻茬小麦,采用条播机精细播种,行距25cm,播深2~3cm。(3) 腾茬较迟、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稻茬小麦,改用小麦均匀摆播机均匀撒播,采用人工撒播的要注意提高播种均匀度。(4) 播期遇旱,需适时抢墒或造墒播种,或播后及时窨灌齐苗水。
4.2.6播后镇压。播后开沟前,用直径≥30cm的石磙或专用镇压机械镇压田面,使耕层紧密,以利于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
4.2.7内三沟配套。(1) 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3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40cm,田块长超过100m的应加挖腰沟,并确保内外三沟相通。(2) 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畦宽(lt;2m),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同时提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
4.2.8封闭化除。播后苗前墒情适宜时,选用50%异丙隆125~150g/667m2对水40~50kg喷雾,封杀杂草。
4.3苗期管理
4.3.1查苗补缺。因旱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时查苗补种,补种可先浸种催芽,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浸种6~12h,促根壮苗增蘖。
4.3.2查草化除。(1) 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2~4叶期选用6.9%骠马60~80ml/667m2对水40~50kg喷雾。(2) 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小麦4~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选用20%使它隆乳油30~40ml/667m2对水40~50kg喷雾。(3) 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
4.3.3查肥补肥。基肥施用量不足的田块,在小麦2叶1心期,补施苗肥尿素3~4kg/667m2。
4.3.4查沟补沟。进一步清理疏通内外三沟,保持沟系畅通无阻,并用清沟土做好壅根培土。对冬前因整地质量差,土壤架空造成干旱缺水,形成黄弱苗的田块,要及时浇灌越冬水,补充水分,保苗越冬。
4.3.5旺苗镇压。对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
4.4春季高效管理
4.4.1春季化除。杂草防治指标为禾本科50株/0.11m2、阔叶杂草10株/0.11m2,对草害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在冷尾暖头,日均温稳定在8℃以上时,根据草相,选准药剂,及时化除。
4.4.2纹枯病防治。拔节初期,对纹枯病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或己唑醇、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大剂量(300~500g/667m2)、大水量(100kg/667m2)泼浇或喷雾。
4.4.3拔节肥。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时,宜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20~25kg/667m2、尿素7~8kg/667m2作拔节肥。高产田提倡将拔节肥中的尿素推迟到小麦叶龄余数为0.8~1.2叶时,作孕穗肥施用。
4.4.4倒春寒补救。(1) 冻害倒春寒的补救要因倒春寒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而定。(2) 冻害发生早,幼穗冻死率﹤5%,存活茎蘖﹥预期穗数1.5倍的田块,可不采取补救措施。(3) 对茎蘖幼穗死亡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可追施尿素5kg/667m2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增10%,增施尿素2~3kg/667m2,上限值不宜超过15kg/667m2,以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4.4.5灌水和降渍。(1) 春水。对因春旱受冻麦田,应趁返青期土壤返浆的有利时机,锄划保墒,提高地温,一般不宜浇水;但遇持续长时间干旱,应在气温骤降前及时浇水,以减轻“倒春寒”危害。(2) 拔节水。拔节、孕穗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遇旱应立即浇水;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需组织叶面喷水,以缓解旱情。(3) 排水降渍。遇雨及时清沟降渍,保持排水顺畅,达到雨止田干。
4.4.6防倒伏。群体较大田块,于拔节初期(2月底或3月初)用矮苗壮60g/667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g/667m2对水30~40kg粗喷雾进行化控。
4.5后期管理
4.5.1白粉病防治。孕穗期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20%~30%左右时,用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对水40~50kg喷雾。
4.5.2药肥混喷。(1)赤霉病防治:扬花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667m2对水40~50kg喷雾,遇雨及可能重发病年份应进行二次用药。(2) 蚜虫和黏虫防治:田间蚜虫有蚜株率达5%~10%、黏虫发生量达10000头/667m2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g/667m2对水防治。(3) 喷生化制剂:结合穗期病虫害综防,用小麦专用维他灵25g/667m2进行肥药混喷。
4.5.3预防高温热害。灌浆期于高温来临前,用尿素0.5~1kg/667m2对水40~50kg均匀喷洒,以延长叶片青枯衰老,预防“高温逼熟”和“干热风”的危害。
4.6收获
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抢收,防止烂麦场。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保持籽粒含水量﹤12.5%,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2013-08-26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苏中试验站项目;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洪泽)”(课题编号:SXGC[2012]2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江苏稻麦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编号:2012BAD04B08)。
王金雨(1965-),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优质高产增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