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化学农药使用现状与减量使用的措施
2013-03-22刘海南徐文华王厚高
刘海南 徐文华 王厚高
(1.射阳县植保植检站,江苏射阳2243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射阳县化学农药使用现状与减量使用的措施
刘海南1徐文华2*王厚高2
(1.射阳县植保植检站,江苏射阳2243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
化学农药合理地减量使用,不仅能增强施药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当地化学农药品种多、用量大、使用频次高,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和病虫害抗药性上升等现状,提出通过推广可行的农业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积极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等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措施与对策。
农药;减量使用;措施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1]。长期以来,农药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与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3]。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高效农药的应用和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农药对环境和非标靶生物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药的使用正面临两大难点:如何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有效利用率;如何避免或减轻农药对非标靶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探索、研究农药减量使用问题,合理使用农药,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1 农药使用现状
1.1 品种多
目前,射阳县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单剂农药就有数十种之多,复配剂更是不知其数,尤其是在未强制使用“农药通用名”之前,一个地区市场上销售的药剂品种就有上千个,同一种有效成份的药剂可以有几十个商品名称、十几种不同的有效含量和包装剂量,多、乱、杂现象十分明显。名目繁多的农药品种名称,不利于农民对农药的把握和正确使用。
1.2 用量大
近年来,射阳县农药年使用量维持在2 000 t以上,耕地年农药使用强度达1.4 kg/667 m2左右,农药使用强度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杀虫剂的使用量约占50%左右,而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低于5%的水平,这既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又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1.3 使用频次高
自20世纪90年代末水稻螟虫大发生以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先后在射阳县连续多年暴发,稻田农药使用次数由过去的每年5~6次上升到现在的9~11次。随着反季节蔬菜的发展,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得到了改善,病虫危害明显加重,设施蔬菜比露天蔬菜每年多用农药3~4次。频繁使用农药,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导致病虫对农药的抗性升级。
2 农药减量使用对策措施及其应用
2.1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基础
一是推广可行的农业防控措施。推广种植“淮稻5号”等抗(耐)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推广种植Bt转基因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推广种植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黄萎病的棉花品种。推广旱育秧、机插秧、小苗抛栽等轻型栽培技术,适当推迟播期,避开灰飞虱、螟虫的迁移高峰期;加强肥水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实行轮作换茬,推广麦子-棉花轮作控制麦田草害,水稻-油菜轮作控制稻田草害。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6.5万hm2,其中抗(耐)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品种面积达到72.7%;棉花种植面积2.67万hm2,均是抗棉花枯萎病的抗虫杂交棉,其中耐棉花黄萎病的品种面积占97.5%;旱育秧、机插秧、小苗抛栽水稻面积74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5.7%;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9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6.2%。
二是推广物理防治措施。推广防虫网覆盖水稻秧田,阻隔灰飞虱传毒、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推广黄板诱杀技术,防治蚜虫、烟粉虱。2012年示范应用防虫网覆盖秧田43.3 hm2,棚室应用黄板诱杀32 hm2。
三是推广生物防治措施。推广稻——鸭共作,控制稻飞虱、螟虫等病虫草害;推广芽孢杆菌复配剂、阿维菌素、苦参碱、BT、绿僵菌、宁南霉素、多杀霉素、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2012年全县生物农药使用面积达16.3万hm2,占病虫害总防治面积的25.4%。
四是推广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推广苯甲·丙环唑防治水稻纹枯病;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稻丰散、防治稻纵卷叶螟;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防治稻飞虱。严禁使用甲基对硫磷等五种高毒农药。2012年全县累计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34.3万hm2,占病虫害总防治面积的53.4%,化学农药使用总量比上年减少3.2%。
2012年射阳县在海河镇粮食生产区建立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区66.67 hm2,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2 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关键
植保专业化防治,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农业病虫草害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行为。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关键举措。
首先,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可以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少数农民在病虫害防治上往往唯时间论,不管是否有防治对象,不管是否在防治适期,每隔5~7 d皆用药一遍,以求心理平衡;而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严格遵守植保部门制定的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在规定的防治适期内,选择对路的农药,有针对性的开展病虫害防治,从而避免了盲目使用农药现象的发生。
其次,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频次。许多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时,往往喜欢选择一些广谱的有机磷类药剂,而有机磷不仅防效偏低、残效期较短,还对天敌杀伤力大、摧毁了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使得害虫群体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反弹,只有反复用药,才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第三,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还能减少药液“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农民一家一户拥有的施药器械以手动喷雾器和弥雾机为主,由于使用率较低,药械使用年限一般偏长,自然老化现象较重,维修不够及时,使用过程中药液“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药械利用率较高,更换周期短,维修及时到位,有效地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另外,近年来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装备的大、中型药械较多,器型更加先进,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药液的“跑、冒、滴、漏”,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1]杨玉来.实施稻田农药减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81-182
[2]宋涛,成杰民,李彦,荆林晓,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2):43-46
[3]张桂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2010(7):29-30
2013-02-17
刘海南(1964-),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病虫测报。
*通讯作者:徐文华(1958-),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效农业与农田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