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主义与阅读症候

2013-03-20禹权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

禹权恒

(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一、“消费主义”何为?

消费主义是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以消费至上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消费主义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的欧美社会出现,归根到底是受到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本身具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内涵:躲避崇高、消解意义、颠覆传统文化的固有审美规范,使人们的审美经验日益“去高雅化”,并降格为消费的刺激和快感。甚至可以说,消费主义文化提供的产品是一种肤浅、平庸、粗俗的平面化构造,这种构造取消了意义深度空间,完全没有历史感,彻底丧失了审美意境。它所能给予消费者的仅仅是短暂的快感和刺激,所制造的图像是通过电脑程序的逻辑运作制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常存在的,因而往往是一种虚假的幻像。[1]不可否认的是,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之中,与公共权威资助的艺术产品相比,市场化的文化消费产品会显得更能够推动艺术的“民主化”和“非中心化”的进程。过去普通老百姓无法触及的高端艺术产品,一经进入市场的宽广领域,我们就可以非常自由地接近它。市场作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制约性因素,部分地解构了公共权威对文化产品的强力占有。比如,前几年四大文学名著搬上银幕、《围城》由小说成功地改编为影视剧、《百家讲坛》栏目的有效普及、“电视散文”的空前走红等等现象,都是和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绝对分不开的。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文化随着跨国公司的商品、广告、代理机构等陆续进入中国,日益渗透到中国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针对中国人具体的阅读和消费状况而言,其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催生之下,我们至少具有了多元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当今社会的文化产品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说普通大众的阅读状况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人们正在享受着现代工业技术所带来的诸多胜利果实。早期“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的单调乏味的抒情时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当今社会的阅读现状是令人欣慰的,消费主义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是极为明显的。吉拉德说:“越来越清楚,文化产业已经成功地从外部为艺术作品扩大了受众队伍;同时,公众的偏爱也指向了那些工业化的生产产品,在十年时间里,唱片已经在各种人口构成中成倍地扩大了听众队伍,尽管去音乐会的人数没有增长,尽管音乐会仍旧为精英所保留。”[2]205吉拉德这句话原本是评价20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的文化消费状况的。但是,中国当前的许多文化消费状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另一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之下,市场经济的一整套规范和法则,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一切消费领域。此时,社会所能提供的大部分文化产品就必然带有非常浓厚的商业性特征,必然就会有一些污染文化的精神垃圾相伴而生。在此种文化思潮严重侵蚀之下,中国的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产品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迅速抢占了文化消费领域的制高点。人们原来的传统消费观念就有逐渐被颠覆的态势,可以说,这中间蕴藏着一些非常可怕的现实危机,许多矛盾在部分时间还表现得极为尖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们当前的文化阅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可以看出,消费主义文化观念和阅读行为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我国当今社会的文化趣味和价值导向,进而制约着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幸福指数,其重要作用自然是不容低估的。

二、阅读症候的多副面相

阅读是人类文化传承、知识获取、娱乐休闲、精神消遣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幅度和广度。可以说,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增强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特殊价值。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因此,阅读影响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国民阅读量偏低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这和读者自身的现实状况,比如,因工作忙、应酬多、家务杂等系列因素都不无关系。但是,由于部分阅读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阅读是每个人的内在精神需要。这里,我们就以较具代表性的文学阅读现象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当前国人的阅读现状,从中可以窥探出消费主义文化观念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多面性。

1.重“网络化”阅读,轻“文本化”阅读

根据2010年新浪读书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当今80%以上的大学生阅读流行读物或畅销书的方式是网络,而不是到图书馆去借阅传统的纸质文本。他们一般会在起点中文网、榕树下、潇湘书院、纵横中文网、红袖添香等流行网站来选择观看。比如,当红网络作家宁财神、慕容雪村、今何在、刘少言、赵赶驴、安妮宝贝、痞子蔡、荆雀等等,都是他们极力追捧的主要阅读对象。在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中,除儿童作家和青春写手的版税比较高之外,另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现象是,网络作家们的版税收入一路走高。当年明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星云大师、小桥老树等人的作品备受当今社会许多读者的推崇。[3]可以说,其中的众多粉丝和幕后推手就是当今时代的青年阅读群体。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更是未来社会知识流传的主要承载者,他们今天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正是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可能提供如此便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机会。当今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多媒体等在从事着前辈人无法想象的阅读事实,这的确是一种时代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是,他们对传统纸质文本的阅读经验和次数,也在不知不觉地呈依次递减之势,这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观念。其中,必然会蕴含着某种潜在的危机,这是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警惕的事情。

2.重“感官化”阅读,轻“深度化”阅读

当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规则已经完全进入到社会消费领域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阶层分布格局,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就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由中心走向边缘,由精英阶层滑入大众阶层。不仅如此,在消费主义功利观念的直接刺激下,部分知识分子的商品化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往往在认同世俗化的过程中亵渎神圣,在追逐物质欲望的同时远离思想,精神境界严重下滑颓废的现象相当普遍,部分作家甚至出现了整体性的人格扭曲。20世纪90年代以降,当代文坛中晚生代女作家卫慧、棉棉相继推出了《上海宝贝》《糖》等暴露女性隐私的作品,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紧接着,书市上出现了《我把你放在玫瑰床上》《我这里一丝不挂》《恋上小亲亲》《与你有染》《欲望黑天鹅》《在床上撒野》《再见小处女》《天不亮就分手》等等,充满欲望化的作品。于是,木子美、九丹、春树、竹影青瞳、流氓燕等先锋女作家的写作,先后被冠之以“私人写作”“下半身写作”“器官写作”等名称。[4]她们在文坛上的突然出现就像一只强烈的兴奋剂,给当今许多青年读者带来看点的同时,也有效地刺激了他们敏感的神经和欲望。此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所谓“个性化”阅读,势必就会沾染上非常严重的肉欲化因素。在追求表面时髦和疯狂的背后,是以人文精神的迅速消失为惨重代价的,这对于本来就岌岌可危的阅读形势无疑是一种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侵蚀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文化阅读生态,其中的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章国锋说:“当一种文明仅仅重视物质增长而忽视精神创造,甚至容忍精神性资源被物质欲望和需要所侵蚀,那么,这种文明将变得越来越粗俗,它的前途和命运也就值得忧虑。”[5]可以说,此话直击我们当今社会的阅读症候,也给当代文坛的许多病症开出了一剂良方。

3.重“快餐式”阅读,轻“经典化”阅读

所谓经典作品,一般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淘洗、检验,不同时代的读者往往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它们通常具有典范性、超越性、精辟性等一系列优秀品格。但是,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抵抗思想的时代,它打破了人们关于经典的种种幻想,消费文化的颠覆性在于依靠大众并且借助于媒体的力量不断散播着当代情绪、即兴意识。于是,那些在文学史中无立足之地的欲望化、浅表化、娱乐化写作一夜之间合理化、合法化、时尚化;消费时代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法则更是深深地嵌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了消费社会普遍的衡量法则”[6]。换言之,部分作家几乎处于一种完全没有自我的精神状态,基本丧失了对高雅艺术形态的追逐兴趣,完全和当今社会的商品化逻辑规则达成一种共名。在这个众神狂欢的娱乐时代,好像一切都显得如此的虚妄,崇尚个性,盛行搞怪,模仿拼贴,恶搞经典,在享受另类感觉的消费过程中凸现个性,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志趣追求,一切都在变形中悄然隐去。即使许多高校的中文系大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也表现得非常陌生,反而对一些名著导读、改编影视剧、恶搞片、肥皂剧等等,却偏爱有加,这就明显地透视出当今时代大学生一种不良的阅读倾向。在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中,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三位当红作家名列前茅。杨红樱以2500万的版税遥遥领先,郑渊洁以1950万的版税收入屈居第三。[3]其中,80后作家郭敬明的名字则显得异常耀眼,这不得不让我们再度引起关注。近几年来,因为他的名字始终是众多书商和读者陷入迷狂的一个特殊符号。我们不仅要问,郭敬明为什么能够在文坛上制造出连续不断的经典神话?他的“青春文学”写作为什么能够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他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之中依凭什么能够傲视文坛?一言以蔽之,郭敬明的“青春写作”具有一种典型快餐文化的特质,有效地契合了当今许多青少年的阅读期待,沾染上了非常严重的媚俗化倾向。许多青少年往往愿意把宝贵时间花费在阅读快餐读物之上,如此以来,许多经典化的文学作品势必就会遭到冷落和遗弃。当前,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遇到了阅读危机,表层原因是受到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因素的严重侵蚀。实质上,我们可以透过阅读症候的层层迷雾,清晰地窥探出这是一个关涉到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的深层问题。在一个信仰迷失和价值缺位的世俗社会之中,一切都显得非常平面化和功利化,具有价值终极关怀功能的阅读本身必定也会深受其害,因为它直接牵扯到人们精神空间的有效提升。所以,我们只有从深层方面来思考问题,努力挖掘阅读行为背后的复杂因素,才可能逐步地还原阅读症候的多重面相。

三、重构阅读想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及图像文化的勃兴,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广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得到极大突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商品化逻辑意识日益扩张,消费文化市场逐渐形成,如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畅销书、肥皂剧等娱乐文化产品迅速普及。陶东风说:“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今天,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文学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等经典的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审美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如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北京音乐厅、首都剧场等),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7]可以说,陶东风的话真实地道出了中国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消费时代,各种媒体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市场卖点,经常会策划一些文化市场领域的极端闹剧:部分商家也有效地利用读者的阅读心理,不但文学作品的名字极具诱惑力,而且也暗示作家要写作有关个人隐私,甚至是暴露社会黑幕的作品。紧接着,他们往往会大肆地进行宣传和炒作,不断地制造噱头,一切经过极度渲染和商业包装之后,作品的销售量就会一路狂飙和攀升,市场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占据了人们的精神消费领地,部分读者在市场意志的严重束缚之下,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逐渐地由以文字为中心转向了以图像为中心的阅读时代,影视和图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性传播样式,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纸质媒介的有效传播。此时,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价值取向必然就会出现一种下滑趋势,市场经济的逻辑规则就会操纵文化生产的基本过程,各种文化产品都迅速地纳入市场经济的既定轨道。于是,影视剧、网络文学、畅销书、休闲杂志等通俗文化,逐渐成为被读者追捧的对象,文学经典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阅读视野,慢慢地走向了一种边缘状态。目前,更让人揪心的事实是,诸多文学经典又面临着被解构和稀释的危机。比如,今天比较流行的所谓“戏说”“大话”“恶搞”“穿越”等系列文学方式,正在有效消解文学经典的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究其原因,往往在于作家和书商合谋在制造市场卖点,追求市场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知识分子的侏儒化倾向达到了一种非常可怕的境地,完全失去了一种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在一切都变得日益市场化的现代社会中,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金钱的巨大压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自身的无足轻重,此前那种先知先觉的导师心态,真理在手的优越感,以及因时代而产生的悲壮情怀,在商品流通中变得一钱不值。于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们,最可悲的结局很可能不只是离经叛道而遭受处罚,而是因其道德、理想、激情而被市场所遗弃”[8]。于是,“他们中间出现了一种胜利大逃亡。但也有一部分人坚守理想的追求,坚持启蒙的立场,抗拒世俗颓风,他们也在绝望地反抗,他们此时和炫世、媚俗、趋利的伪知识分子划清了界限”[9]。

当然,我国出现的不良阅读倾向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阅读行为本身的现实因素之外,还受到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趋向、思想潮流等等诸多方面的严重影响,绝对不是上述的简单概括可以全部涵盖的。而且,阅读行为本身也具有很多的面相,是一个相对宏大的论题,内部蕴含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我们的描述仅仅是呈现了阅读行为的局部症候。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这里仅仅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将在另文中详细分析。其中,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阅读困惑,我们要必须化解的矛盾可谓很多,此时,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提上了日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就是: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迅速地改变保守的阅读观念,改革传统的阅读方式,改善落后的阅读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优秀成果,努力使最新研究成果能够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勇于自我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心态,不要盲目地追新逐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独立的阅读价值取向,尽量和流行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才可能重新构建一种美好的阅读蓝图。这中间无疑横亘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必须重视文学经典的独特价值,把文学经典作为一种最好的精神食粮补充营养,在不断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引发观众不断阐发的内驱力,在横向空间的纬度上,它可以被不同的受众按照自己的要求加以诠释,从而获得文学经典在空间中的拓展,同时也可以在纵向的经线上引发再阐释的欲望和生存空间的再拓展,从而获得相对恒久的历时性”[6]。换句话来说,文学经典在本质上是具有超越性特点的,它能够彻底瓦解庸俗单调的现实人生,有效地祛除那种被无情现实所挤压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功利化阅读、世俗化阅读、快餐化阅读作为精神文化消费的全部,把满足人的物性要求视为人存在的根本意义,这就把大写的人重新驱赶到了单面化的压抑之中,许多单向度的人必将活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间。这是一种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他们的生命能力已经完全受制于物质欲望的钳制。当今时代的积极文化之所以有其存在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另一个参照世界,即与现实不同的可能性世界,以及另一种思想向度,即诗性的对照视角。按照此种逻辑规则来看,反观我们当今社会的阅读现状,明显地属于一种过分功利化的消费行为,过多商业化和世俗化的文化产品出现,势必就会严重污染人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很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利用当前消费社会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必须保持一种明确的思想清醒和精神警惕,坚守自己内心深处的诗性空间,努力祛除一种过分功利化的阅读倾向,回归到一种理性、健康、自然的阅读观念中来,重新构建一座具有时代特征而又极富理想化的阅读大厦,我们才有可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1]王熙,何尧.消费主义与媒介生态中的责任意识[J].新闻界,2008,(2):60 -61.

[2]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3]怀尧.中国作家富豪榜[N].成都商报,2010-11-15(12).

[4]禹权恒.身体写作的症候式分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78 -81.

[5]章国锋.文化工业与消费主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1):12 -17.

[6]赵学勇.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J].文学评论,2006,(5):206-208.

[7]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1):166-170.

[8]陈平原.镜域中的文化定位[J].读书,1994,(5):59 -61.

[9]禹权恒.选择的诱惑[J].鸡西大学学报,2010,(6):97-98.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Film review:WALL·E
谁远谁近?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在当代历史记录者大会上的演讲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