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系年》中的羌钟相关史实发覆
2013-03-20王红亮
王红亮
一
对于“征秦”,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
第三种看法认为“征秦”指秦魏争夺河西。根据《史记》等相关文献记载,秦魏之间争夺河西的攻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前419年到前417年,秦魏主要争夺少梁(今韩城县南二十里,本属秦地,秦康公四年即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双方互有攻守。周威烈王7年(前419年),魏“城少梁”(《六国年表》)。周威烈王8年(前418年),秦“与魏战少梁”(《六国年表》)。周威烈王9年(前417年),魏复城少梁(《六国年表》)。
(2)从前415年到前408年,魏不断向秦进攻,全部占领了秦的河西地区;而秦此时始终处于守势。前415年,秦修筑宠、籍姑两城邑,为了防备魏的进攻。前413年,魏不断向秦进攻,魏军大败秦军,败秦军于郑(今陕西华县)。次年(前412年),魏国太子击包围了秦的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出其民占领其地。前409年和前408年,魏将吴起经过两年攻取了秦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郃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城,并一直攻到了秦的郑(今陕西华县),从此秦的河西地区全部为魏占有。与此同时,秦退守洛水(在今陕西北部)流域,筑泉城(今陕西蒲城东南)加以防守。
(3)从前401到前389年,秦一直反攻,但河西始终为魏所占领,直到秦献公即位(前384年)后,秦才夺取了河西地。前401年,秦“伐魏至阳狐”(《六国年表》)。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六国年表》)。前390年,秦“与晋战武城,县陕”(《六国年表》。前389年,“秦侵阴晋”(《六国年表》)。
比较以上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前者将其系之于具体的年代;后者将从当时整个历史趋势考察,没有具体将其系年,而是认为其跟争夺河西有关。
三
《系年》第二十三章:“楚声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郑伯骀皆朝于楚。王率宋公以城榆关,寘武阳。秦人败晋师于洛阴,以为楚援。”一种可能是,晋伐齐,于是楚乘机发展自己势力,秦也趁火打劫,如此,楚显然占上峰。整理者实际上就是这么理解的,整理者注:楚声桓王立四年,“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此时三晋正忙于与越联兵攻打齐国,楚乘机发展其在中原的势力。”而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否则,秦就不会出兵来援楚了。
实际上,秦败晋于洛阴,以为楚援,其本身就表明楚受到了晋的攻伐,所以秦援助晋,败晋师。进一步说,则“王率宋公以城榆关,寘武阳”,实际上就是为了对抗晋的进攻。如此,则晋显然占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