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节水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总结

2013-03-19单金鑫山东省泰安市水产研究所271411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鱼种池塘节水

单金鑫 (山东省泰安市水产研究所 271411)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开放的水产养殖模式能保持池塘生态系统在较佳的状态下运行,但不利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封闭的水产养殖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封闭的养殖生态系统中,水质调控技术和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是其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但对养殖生态系统有利,而且对于保持周围的生态环境,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池塘节水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采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进行养殖用水环境的人工调控,实现节水养殖、生态养殖,建立起淡水池塘节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利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净化处理,为淡水渔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节水养殖

1.1.1 池塘的条件 注排水方便,捕捞方便,通路通电,池面积一般为3~10亩,常年水深在1.2~2m。

1.1.2 养殖池塘的底部改良 生态池塘的底质改良,首先对所有进行试验池塘底部清淤,利用泥浆泵清除池底部的过多淤泥和杂质,使底泥小于20cm,使养殖水环境得到改善,增大水体体积,增加养殖量,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收入。其次对池底进行暴晒,杀灭淤泥中的有害细菌,改善养殖环境。

1.1.3 微孔增氧设施的安装 底层微孔增氧设施采取盘式曝气。8个池塘中,每相邻两个池塘(10亩)安装增氧设施一套,配备3KW罗茨鼓风机一台,送气主、支管道,微孔曝气盘40个,在池塘中分两行排列均匀。主管道采用直径50mmPVC管道,支气管采用30mmPVC管道,曝气盘和支管道之间用塑料软管连接,鼓风机出气口安装气包一个。各主、支管道连接处设闸阀一个,支管道与曝气盘连接处各设闸阀一个。拨轮式增养机安装在池塘中央,用绳索固定。

1.2 合理搭配养殖品种、调整放养模式

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包括优良养殖品种的选择和中间搭配、合理的放养密度、饲料的选择和投喂,养殖设施的(增氧机等)的合理利用等。这种养殖模式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能够进行自身的生物修复,保持池塘水体合理的生态系统,减少甚至杜绝鱼药的投入,防止对水体中友谊生物的杀灭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从而长时间保持养殖池塘的良好水质,较少换水频次,达到节水高效的目标。选用的品种主要是鲤鱼及乌鳢,鲤鱼的养殖水面多,而且影响其产量的原因主要是残饵及粪便分解,产生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化学成分破坏水质降低溶氧,引起大量的有害细菌滋生,影响载鱼量,降低产量减少收入。采用的养殖模式是以乌鳢、鲤鱼为主养,搭配适量的花白鲢的形式进行。

图1 安装示意图

1.3 养殖废水排放、处理及再利用

1.3.1 养殖用水的净化设计 养殖排放水流经地下管道,进行厌氧处理,进入沉淀池沉淀一部分杂质,再经曝气池后到微型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的运行对池塘排放水水质进行调控,促进污染物的降解,使处理水全面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并再次进入养殖池塘进行循环利用。

图2 池水循环意图

1.3.2 微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湿地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有芦苇、席草、大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本试验用芦苇,插植密度为1~3株/m2。面积10亩左右,水深1~1.5m。

1.3.3 沉淀池 沉淀池建造在通风向阳、靠近人工湿地的地方,面积5亩,水深2~2.5m,可蓄水5000~15000m3,池内设两台3kw叶轮式增氧机。

1.3.4 暗排水管道 池塘的出水口,都接到地下管道口上,让排出的养殖废水经地下管道进入沉淀池,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厌氧处理养殖废水。

1.3.5 过滤池 过滤池建设在晒水池一边,靠近孵化场地。过滤池为一长方形池,与晒水池相连的一边建过滤墙。过滤层材料由石子、粗砂、细砂、麦饭石组成。过滤池结构见图3。

图3 过滤层示意图

2 节水养殖

2.1 清塘

鱼种下塘前20d,采用常规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2 施肥与注水

鱼种投放前要施基肥,鱼种投放前10d注入池水,前7d左右向池中施发酵鸡粪200~300kg/亩,水深保持在1m左右,每隔4d翻动鸡粪1次培育水质,水深保持在1.2m左右。清塘后注水施肥能够提高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藻类和轮虫数量,抑制青苔的滋生。

2.3 鱼种放养

鲤鱼主养池每亩放养鱼种800尾,规格20~30尾/kg,白鲢鱼种120尾,花鲢30尾;乌鳢主养池每亩放养鱼种1200尾,规格100~140尾/kg,白鲢125尾,花鲢30尾。

2.4 排灌水管理

在整个养殖周期要定期排灌水,养殖池塘每10~15d排灌水1次,排灌量约为总量的1/4。

2.5 养殖水质调节

养殖过程中应用光合细菌改良养殖水水质。光合细菌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光合细菌利用地底的鱼虾排泄物、食物残料以及有毒有害的酸性物质作为基质大量繁殖,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调节pH,并使氨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含量降低,池底淤泥蓄积量减少,有益于藻类和微型生物数量的增加,使水体得以净化。 光合细菌可进行光合成、有氧呼吸、固氮、固碳等生理机能,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等营养成分,在功能上可与抗生素相媲美,并且更具有安全性,是生物工程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光合细菌制剂还具有独特的抗病、促生长功能,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能。使用光合细菌可以改善水质,降低鱼的发病率、降低死亡提高生产量,达到节能减排增加效益的目的。

2.6 增氧机的使用

微孔增氧机要定时开关,一般晚上、阴天。

2.7 日常管理

投饵坚持“四定”投饵原则,5~6月份4次/d,7~9月份投喂6次/d,10月份投喂4次/d。投饵率根据不同水温及不同规格鱼种,采取不同的投饵率。下塘初期,每天投喂放养鱼体重的2%~5%;8月份5%~6%左右;9月份3%~ 4%;10月份以后每天投喂鱼体重的1~3%。在整个养殖周期定时巡视养殖水体,观察养殖动物吃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搞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或经常清除剩渣残饵、粪便及动物尸体等,勤清除杂草,驱赶杀灭乌类、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以免病原生物繁殖、传播和侵袭。定期检查养殖对象的生长情况,可据此判断阶段性的养殖效果和调整下一阶段饲养管理,如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日常管理操作必须细心、谨慎,避免养殖动物受伤,为病原的入侵提供“门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创造条件降低应激反应,疾病流行季节和天气恶劣时期尽量不要拉网,防止人为惊扰,以维护和提高机体抗病力。及时补充水源。做好水质监测。

3 养殖结果

(1)生态养殖池塘通过底质改良,配备微孔增氧设施、使用光合细菌等生态改良措施,整个水质的处理系统初步形成,通过试验节省水资源26%,一亩一年节约水 资源1734.5m3。试验对比如附表。(2)光合细菌的使用降解了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磷酸盐,使水中的微生物得到平衡,抑制了有害细菌的繁殖,降低了鱼病的发生率。(3)池底质的改良,清除过多的淤泥,同时清除了大量的病原菌减少了病害的发生。(4)微孔增氧设施的使用,增加了水中溶氧的含量,有利于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降解,有利于有机碎屑的分解,有利于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有效防止恶性鱼浮头的发生。(5)节水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在节水节能的同时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6)本试验主要以鲤鱼、乌鳢为主,搭配花白鲢的模式,原因是这两种鱼在养殖比较普遍,同时败坏水质比较严重,开展生态养殖十分必要。

附表 生态养殖池塘与传统池塘换水量对比表

猜你喜欢

鱼种池塘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热闹的池塘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
池塘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