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真知·真理
——新闻报道的三重境界

2013-03-19胡德桂

武陵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穆青真知新闻报道

胡德桂

(常德日报传媒集团群工部,湖南 常德 415000)

真实·真知·真理
——新闻报道的三重境界

胡德桂

(常德日报传媒集团群工部,湖南 常德 41500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重境界,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新闻报道中,记者要注意把事物的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第二重境界——真知。只有实现新闻真实与社会生活本质真实的一致性,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第三重境界——真理,从而使新闻报道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新闻报道;境界;真实;真知;真理

新闻报道有三重境界——真实,真知,真理。所谓真实,就是新闻报道跟客观事实完全相符合,不是虚假的。所谓真知,就是新闻报道不仅是表象的真实,而且还是本质的真实。所谓真理,就是新闻报道应尊重客观真理,遵循新闻规律。三重境界中,真实是基础,是第一重境界。只有真实的新闻报道,才有可能进入到第二重境界:真知。第三重境界:真理,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只有同时具备真实和真知的新闻报道才能升华到这个境界。

一 新闻报道的第一重境界——真实

要说明新闻报道真实的重要性,不妨先谈谈虚假报道。2013年3月下旬,一条首发于《中华工商时报》的“中国天然气价格下月起将大幅上涨”的虚假报道在纸质媒体、网络媒体迅速传播,一时间天然气“涨声”一片。甘肃、青海、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北、辽宁、山东等全国各地大面积出现了“排队抢购天然气”的壮观场面,不少市民一次购买可用几年甚至10年的天然气。2013年3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表示“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一则不实的报道,让不少市民恐慌了一阵子。

虚假报道影响社会信息交流秩序,影响社会信息安全,影响新闻队伍的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其最严重的危害是对社会公众整体的误导和欺骗。虚假报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虚假报道为何难以杜绝。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再者,炮制、刊播、转载、转播虚假报道的个人和新闻媒体被追究责任的很少,这是虚假报道猖獗的一大原因[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重境界,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尊重事实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工作者和各个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首先要遵守的原则。1986年世界新闻工作者协会全球会议再次修订的《新闻工作者行为准则宣言》仍然在首条规定:尊重事实及尊重公众的知晓权是新闻记者的首要职责。《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

我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一向把真实性看作是新闻的生命。1947年,解放区新闻界开展反“客里空”运动,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工作者为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且把新闻必须真实列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列为新闻工作接受党和人民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新闻出版总署,曾于2011年10月14日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对防止虚假报道做出规定。

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和实践,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要求是:报道中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必须真实准确;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真实、准确,还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做到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杜绝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报道;新闻的解释要合乎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通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此外,还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消息来源一定要明确、准确、权威。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显而易见,消息来源对新闻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意义。而不当使用或滥用消息来源,则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使用什么样的消息来源,如何使用消息来源对防范虚假新闻至关重要。

二 新闻报道的第二重境界——真知

真知首先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一门学问;其次,真知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思考而得出的一种知识的总概和规则。

有一种虚假报道,就是因为记者的认识没有达到真知的境界,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没有窥见事物的本质,出现了本质虚假的报道。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有局限性的,感觉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毛泽东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2]因此,在新闻采写中,要注意把事物的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达到真知的境界[3]。在新闻采写当中要通过认识事物的现象抓住它的本质,从而达到真知的境界。

第一,由于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要观察和了解大量生动具体的现象,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事实,没有材料,或者只抓住片面事实、点滴材料,就不可能进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大门。如采写一个人物,就不能满足于了解到了人物的一两件闪光的事,因为每一个人无论如何,一般都能举出一两件闪光的事,但在生死关头或大是大非面前显示出来的英雄气概又另当别论。因而,一般要全面了解掌握人物的一贯表现。

第二,认识了大量的现象,还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还必须开动思维机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复杂的现象中既有真相,又有假象,这就需要把真相和假象区分开来,进而揭露假象所掩盖的本质,更需要下一番辩证思考的功夫。

1994年9月至1997年5月,前“万琦公司”总经理张万琦、副总经理周安民与建设银行德山支行原行长程新传互相勾结,伙同建设银行德山支行营业部原负责人肖敏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以“桃花源建材物资公司”和“万琦公司”的名义,以高额利息和巨额中介费为诱饵,非法出具银行存单和资金拆借协议,虚构资金用途,采取以资养资、借新还旧的方法,先后向湖北、北京、天津等9省、市及省内的35家单位和7名个人非法集资4.337亿元。张万琦在犯罪事实暴露之前,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从骗来的巨额资金中“捐”出一点,在常德市城区修了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天桥。当时,新闻媒体以张万琦富了不忘公益事业为主题进行了报道。显然,当时的报道在本质上是失真的。他捐款修天桥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公益事业,而是为了掩人耳目,转移人们的视线。当时,记者在采访当中若质疑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一没经商,二没办厂,张万琦的巨款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骗来的?就是发现不了大问题,至少可以避免盲目拔高,说他热心公益事业。

第三,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但不是认识的结束。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之后,又要在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新的现象,从中发现更深刻的本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对于本质自身来说,又是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本质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如震惊全国的沈太福及其长城公司,短短半年内在全国17个城市骗得10亿元巨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某些新闻媒体帮了大忙。某些新闻媒体只觉得他们发明的节能电机将给中国工业带来一场革命,他们的集资方法将给科技推广带来希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实惠。记者的认识在此打住了,没有进一步认识到他们更深刻的本质。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骗钱。而“节能电机”只是他们进行诈骗勾当的一个幌子。其实,只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幕,并与国家金融部门取得联系,是不难揭开他们经济诈骗活动面纱的。因此,要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并付出艰巨的努力。

三 新闻报道的第三重境界——真理

真理是超越时间空间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类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不以社会的演化而变化的唯一标准。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

庄子在《齐物论》中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此话告诫人们:世间众象万物万事,均有其正反、是否、利弊、好坏、善恶、优劣之分,然而,大凡大智大慧的圣贤,决不会被纷纭杂乱的众象所迷惑,始终探寻的是那“真实”基石之上的由“真知”梁栋所托起的闪耀“真理”光芒的金字塔尖。

新闻界泰斗穆青就是一位大智大慧的圣贤。他力求新闻真实与社会生活本质真实的一致性,透过现实揭示社会的未来,实现真实到真理的升华。对于新闻报道,他说:“既要反映迅速发展的现实生活,又要不使作品只具有短暂的生命而终被历史所否定。这样就要求作者高瞻远瞩,面对现实,勇于坚持真理。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掌握时代的脉搏,推动社会前进!”[4]

穆青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发表于1978年3月。在此之前刚刚召开的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还强调“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穆青收到山西分社送来介绍吴吉昌植棉经验的稿件,简略地提到了这位劳模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情况。记者说,涉及到“文革”的阴暗面,没法写公开报道。穆青在《嘱托》发表后说:“记者要有面对严酷现实的勇气,即使生活的真实是那么令人痛心疾首,也不应该掉过头去,闭目回避。于是,我决心重新组织力量,去山西深入采访”。终于写出了这一传世佳作。

就在这篇通讯见报的当天上午,穆青还接到一个很有点来头的匿名电话,质问此稿经谁审过。接着又传来一些流言蜚语,攻击穆青因受过“文革”冲击,借写吴吉昌来发泄个人对“文革”的不满。在一些机关内部和大学课堂里,人们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然而,雪片似的电报和信件却从全国各地涌向吴吉昌的棉田、小院,向这位老人表示敬仰和慰问。《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被公认为“全国最早公开发表的对“文化大革命”持否定态度的通讯,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为此后党中央决定彻底否定“文革”起到舆论先导的作用。

这种经验之谈应该成为新闻界的宝贵财富。作为新闻从业者,应该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既是历史的纪录者又是中国梦的建设者。

新闻从业者除了要有穆青那种“敢于坚持真理”的骨气之外,还要遵循新闻规律,不要给报道“戴帽穿靴”,不要给报道“贴标签”。否则,会使报道于真理渐行渐远。一次全国“两会”小组讨论时,有的代表习惯将发言“包装”一番,朱镕基总理风趣地插话说:“我看就不要穿靴戴帽了,直接捞底下的干货。”这话虽然是就代表发言说的,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一个文风的问题,完全适用于新闻报道写作。

现今有些新闻从业者,总爱给报道“戴帽穿靴”,总爱给报道“贴标签”。这也许是文化大革命“假、大、空”及“帮文风”的一种遗风。类似的文风在当今的新闻媒体上不难发现:2012年11月12日《解放军报》刊载报道《十八大精神鼓士气好男儿应征热情高》。十八大精神的确鼓舞人心,但这里没有必要戴上“十八大精神”的帽子。试想,如果征兵的时候,十八大还没有召开,应征热情是否就不高了?本来,好男儿应征热情高是事实,但因为有了“戴帽穿靴”和“贴标签”的套话,冲淡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真实性,使报道有“假、大、空”之嫌,从而与新闻报道的第三重境界——真理,产生了距离。所以,在新闻报道中,不“戴帽穿靴”,不“贴标签”,也是坚持真理的做法。

唯物论与唯心论在新闻理论中的一条明确界线,就是是否主张尊重事实,而且是否在实践中真正尊重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所以,强调新闻报道的三重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要使新闻报道具有三重境界,关键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事实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和科学选择。

[1] 颜宗文.严格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纸做的包子》引发的思考[J].新闻实践,2007(8):8-9.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

[3] 文有仁.现象真实并非都是本质真实[N].中华新闻报,2003-07-21.

[4] 郝建生,李保林.真实到真理的升华——浅谈穆青新闻作品真实性、真理性的内蕴[J].新闻爱好者,1997(2):20-21.

(责任编辑:刘英玲)

G212

A

1674-9014(2013)05-0129-03

2013-07-22

胡德桂,男,湖南常德人,常德日报传媒集团群工部主任,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理论与业务。

猜你喜欢

穆青真知新闻报道
实验出真知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