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低碳文化的建构*

2013-03-19

关键词:价值观理念经济

易 艳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蔓延等自然生态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低碳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低碳文化在低碳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亦日益凸显。如何成功培育低碳文化,在经济发展追求“最强的动力”的同时,让文化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最好的动力”[1],抢占文化制高点,也就摆在了学者们的面前。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馈于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2]。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主要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各种产业的转型,新能源的开发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目标是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自然秩序的公正。低碳文化是低碳现实生活的反映,低碳活动的记录,低碳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人类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低碳文化是对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抽象,是对低碳生活理念的提炼。相对于属于低碳文化产品的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等在场的有形的东西,不在场的无形的低碳文化观念显得更为重要。低碳文化的培育,可以使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入到复杂、多维的文化利益场境,并一展身手。

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文化由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规范准则及物质文化三个主要元素构成[3]。本文借用其分类,从低碳理念、低碳价值观及低碳行为规范三方面阐述低碳文化的构建。

一、低碳理念的构建

(一)低碳理念的概念

社会实现低碳发展首先要靠人们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然后去落实,去贯彻,因为人们的具体低碳行为是受它支配和引导的。低碳就是指降低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理念也就是低碳思想观念,它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共同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观念”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者“落实”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所以理论是主导行动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最终很难走得更远。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低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一个人的“思想”由感知层和心理层,个性、利益、道德、理想、政治等观念层,人生观和世界观层构成[4],不同的思想意识对外界的作用不同,其形成过程也有不同。总体上,支配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工作条件及教育与环境影响等客观条件作用于大脑的结果。低碳理念应该是处在“思想”的中间层,它以一定的低碳心理感知为基础,又受到更高层的低碳世界观的影响。

(二)低碳理念的形成过程

低碳理念在发达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惩罚”,得到了教训,现已逐渐受到重视。近几百年来,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时在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方面也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高碳模式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习惯,并被许多国家所效仿,结果是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频频发生时,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模式,高碳的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始觉醒,对“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等一系列的低碳理念才有了新认识。全球气候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专家认为,气候变化的两大原因是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由于人类作为高智商动物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外来完美生活的追求,低碳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了。

低碳理念在我国正在得到重视。一方面,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国家的疆界无法割断气候的相互影响,但是要想让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历史,不同环境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在低碳理念上达成共识,统一行动,有一个过程。当然,我们一直在缩短这个过程。当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必须思考和处理好短期与长远、国家与全球、区域与整体的利益对立与统一问题,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共担与互勉,资源共享与互助等问题。这也印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本质上是人与人、集团与集团、阶级与阶级等之间为支配特殊范围的现有资源而进行的冲突,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就必须实现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共享。所以,要真正将低碳理念转化为现实生活,将是一种挑战,当然低碳观念可以先行。

(三)低碳理念的构建

构建低碳理念,需要确立相应的理论体系。低碳理念的构建,除了需要对传统的自然物本主义、经济物本主义与技术物本主义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检讨外,还需要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理论、日常生活哲学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科学的低碳理论,通过多种措施,建构及完善低碳知识理论体系与行为规范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低碳理念的宣传策略与技巧,从而使人们从思想深处主动践行低碳行为,并表现在科技创新和产品使用过程中。

树立低碳理念,首先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子孙万代的长远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社会诸因素的和谐与长远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统一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实现民族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非正式会议上曾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从传统工业化向低碳经济的发展,从高碳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游牧社会到农业文明,不亚于以产业革命、工厂革命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低碳经济与社会将是人类未来的典型特征。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为了解决好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具体而言就是要矫正传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矫正对高碳GDP的崇拜,进而转变为追求绿色GDP,把追求短期发展变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把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整体利益。要转变高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低碳发展首要的是要掀起一场低碳新的文化和新生活革命,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文明的价值理念,把追求低碳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成我们的文化、责任和理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人类发展最高境界内化于心,因为人不仅是社会之子,还是自然之子。

树立低碳理念,还应转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处事的一种心境,是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其实质是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对象,如何进行消费选择,如何购买商品,如何消费的活动。低碳消费是指人们在选择商品类型,选择采购方式与消费途径时,注重降低“碳”元素的消耗,厉行节约,减少浪费,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高碳消费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进行商品选择、使用及后续处置时,没有考虑“碳”排放,甚至成为碳排放大户,虚荣攀比,铺张浪费。树立低碳理念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不健康的生产消费理念和庸俗的生活消费文化。现今人类为了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而选择了奢侈浪费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的文化,它虽然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但是却导致了资源的无序掠夺,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生活质量的实质性下降。在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资源日益稀缺的现实生活中,要控制或者降低生产与消费领域的高碳排放,保持人类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就必须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变消费观念,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最终让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产消费理念和高尚的生活消费文化[5]。

二、低碳价值观

(一)低碳价值观的概念

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中的人们所共同确认的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人们愿望等的观念,代表了人的信仰、道德以及人们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价值追求,是决定人的社会行为最基本的因素。低碳价值观是在低碳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处理事务所进行的行为方式的观念意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低碳价值取向和低碳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低碳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低碳价值尺度和准则,要求以生态状况及利用质量作为评价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等活动和事物的尺度。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讲,低碳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乃是人性中利己与利他,利现在与利将来兼而顾之。因为人的社会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求、人性、意识、理念、态度和思想所驱动的。

(二)低碳价值观的重要性

低碳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而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生活方式的反思,是对传统工业文明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低碳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的需求基础上,形成并反作用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低碳价值观从深层次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目标及态度。低碳价值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是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经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的,并不断地发生变化或得到增强。

传统发展模式所持的价值观强调物质、经济和人类价值,而忽视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使一些地方为发展经济却没有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力和承受力,出现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从而导致大自然惩罚人类的恶果。低碳发展固然需要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等外在手段和措施,而这些外在手段与措施的具体使用方向与程度则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决定的。我们要从过去的以物为主的价值观转向低碳价值观,并以此引导人们发展低碳经济和服务低碳社会。

(三)低碳价值观的形成

构建低碳价值观应以相应群体原有文化及价值取向为基础。只有了解大众对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的态度及现有的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低碳价值观宣教工作,从而把低碳价值观念“播种”到人们的心田。比如,韩国在这一点上就值得我们学习,走到韩国餐厅及酒店,没有一次性用品,都是不锈钢消毒餐具,中国人到韩国也跟着习惯性用环保餐具。但是到国内,为什么一直倡导的环保餐具一直未得到普遍采用呢?笔者认为,这里有个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问题,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资源丰富(至少没有紧迫感),我们对餐厅的餐具卫生不信任。再比如儿童玩具,有小孩的家庭,谁都能搜出个几大箱正在睡大觉的玩具,占据家庭的生活空间,随意丢弃极不环保,而玩具交换和二手玩具租赁或买卖一直没有形成气候,这其中也有个文化背景问题,比如“小皇帝”心态,“面子”问题等。

由此,低碳价值观的树立,就需要一个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问题。比如倡导使用环保餐具,应该宣传我们森林等资源保护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出台国家政策进行文化引导;国家出台餐饮消毒标准,出台一次性用品限制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等等。

低碳价值观的形成,还可以发挥权威与榜样的作用。权威人士,比如专家意见,明星行为,身边偶像做法,容易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形成身边的低碳生活典型,倡导绿色生活,比如明星、偶像的环保行为,让人们觉得“废物”再利用也是光荣的。同时规范二手物品市场,让人们可以放心和信赖二手市场,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三、低碳行为规范

有了低碳理念和低碳价值观,在其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就是低碳行为。我们说有低碳思想理论指导,是自觉的低碳行为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的市场经济中,这是一种理想状况,实际上我们还需要用法律、政策和道德来调控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低碳法律、政策和道德等低碳行为规范,是以社会低碳理念和低碳价值观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实际,以及社会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要求而逐步制定和形成的[6]。

(一)建构低碳法律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立法要先行。低碳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要求的客观现实而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低碳法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应该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等。虽然我们国家的低碳法律还不完善,但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立法方面的经验,比如为限制相关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制定的国际性框架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低碳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是日本,它不但专门制定了《环境基本法》,还于2000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绿色采购法》、《食品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英国2007年6月出台了《气候变化法案》。欧盟2006年3月发布了《欧洲能源战略绿皮书》。美国2005年出台了《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以及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德国1986年出台了《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2002年出台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2004年出台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等等。我们国家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先后制定了《水土保持法》、《电力法》、《煤炭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21世纪初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同时现在正在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矿产资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只是提出了相关行业或部门的低碳发展方向。对于总体宏观经济而言,还需要制定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法》来对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促进、保护和规范。低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低碳政策体系

低碳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发展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它是国家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和实践化的反映。实际上低碳政策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下,应该达到的低碳发展目标,遵循的低碳行动原则,完成的低碳任务,实行的低碳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低碳政策是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推动力。比如已经出台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文件,以及将要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智能电网规划》,对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为保证相关低碳路线、方针及政策的实施,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涉及金融、税收、财政、科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保障低碳政策的落地与实施。

(三)建立低碳道德体系

低碳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软性规范。低碳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它告诉人们在低碳生活实践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低碳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褒扬和贬斥,通过传统习俗,通过良心来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但是无论多么优良的低碳道德要求,如果落实不到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上,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低碳道德的养成除了靠外在的教育教化外,还要靠主体内心的自觉,要靠强烈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这意味着低碳道德价值的根据在于人自身而不在人之外。低碳道德责任的伦理特质就是道德精神自律的社会表达,是抑恶扬善的手段。

四、低碳文化的践行

从低碳理念、低碳价值观及低碳行为规范等方面构建了低碳文化的内容之后,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践行低碳文化。

在低碳文化的背景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这是文化对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所导致的结果。中国人有句俗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低碳生活其实只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影响生活本身,从长远看,低碳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一)践行低碳文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践行低碳文化,发展低碳经济,推行绿色GDP,我们面临着五大挑战。

第一,技术不够先进。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绿色开发技术及硬件技术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低碳经济和绿色GDP的管理技术还不成熟,要使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第二,认识观念落后。目前,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复杂性尚认识不足,对低碳文化相关范畴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一些普通民众对低碳生活了解很少,不知道如何践行。

第三,制度法规不完善。我们虽然一直在完善低碳的经济与社会法规,但是我们的环境法规与政策不完善,环境资源统计工作部门协调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统计规划、制度与标准还不健全,低碳经济评价标准不完善。

第四,我国生产、生活领域中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实,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五,我国在能源结构上还是以煤炭为主,经济结构上还是以工业为主体,这些高能耗现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能源技术的改进,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变革方面去解决制约着我国低碳社会发展的实质性问题。

(二)低碳文化践行策略

从宏观层面讲,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国家应组织践行低碳经济所需的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打破技术瓶颈,制定指导性的长远战略;扶持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低碳经济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加强宣传引导,在各层次人群中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良好的低碳文化氛围。第三,完善低碳经济社会法律法规,依法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第四,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能升级,出台低碳政策,制定绿色信贷和政府采购,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助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观层面讲,耗能大户应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说到低碳经济,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耗能大户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就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就是生态经济,要实现生态经济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我国有关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建设及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体系或链条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下工夫,其中,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负有更多的义务。因为企业只有向低碳经济转型才会有出路,才会有生产发展的现实基础。企业应努力实现转型,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和低碳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应;要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在自身的发展规划和生产体系中,自觉考虑低碳因素,践行低碳文化。

从微观层面讲,每个人应该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能耗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没有社会成员个体的接受和认同,低碳文化也仅仅只能停留在意识和观念层面。所以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必须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低碳发展当成自己的心理需要和责任。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每天减少一点碳排放,汇聚起来将是一个巨大的节能环保贡献。相反,如果我们忽略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行为及各种自然资源消耗,就会使能耗大户所作出的节能减排的努力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们作为社会普通成员,应自觉学习低碳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同时自己也成为低碳文化的一部分,自觉展示低碳文化,宣传低碳文化。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节能减排,厉行节约,消费不浪费的生活方式[7],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植树造林等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厉行节约。只有每个人清醒地知道自己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任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具有实行低碳的意志和自觉性,唯有如此,低碳社会才能指日可待。

低碳文化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对为子孙万代留福的期盼,是人类自觉的内省和反思;低碳文化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现实,同时较成熟的低碳文化又会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指导。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与生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时代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事业的成败[8]。这句话对于我们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理解低碳文化和价值社会学大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对低碳文化构成的分析,试图让文化成为人幸福的工具,让人在对文化吸收的过程中,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在理想和正义公益事业的实现中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只要人们能够普遍确立起低碳价值理念和低碳价值观,然后内化为自我的“良心”,外显为自己的一种行为方式,我们就一定会为全人类提供充实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机会,创造一个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健康和谐的社会。

[1]陆聂海.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J].理论研究,2008(2):50-5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3]波普诺.社会学[M].刘云德,王 戈,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60.

[5]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9-12-07(3).

[6]谈新敏.低碳文化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1(4):122-126.

[7]刘世锦.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1):61-63.

[8]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2.

猜你喜欢

价值观理念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