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高校网站建设应用的反思
2013-03-19陈勇军
周 凯 陈勇军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 210013)
0 引言
Web2.0代表着全球资讯网的一次演变。相对于Web1.0,它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而并非是新的技术标准。它体现了第二代万维网的能力: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协作互动和信息的共享。它的理念迅速蔓延,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使互联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对于“每日必网、无网不在”的今天,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生存方式。网络新闻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新媒体。Web2.0时代下,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出口——网站,是整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平台之一,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对外宣传、促进交流的窗口,加强高校网站建设与管理是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管理艺术院校网站的感受与经验,对Web2.0时代下高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围绕怎样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高校网站,展开思考,总结和探讨一些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1 高校网站建设现状
自20世纪末提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至今,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迈进,高校网站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 建成了一大批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初步形成了全国、地方、高校三个层级的校园网
络建设格局。高校网站建设的基本构成包括校官网、校英文网、校新闻网、各二级院系网站、行政部门网站和少量专题网站等六大组成部分。各类网站内容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
1.2 在解决“各自为政”建设,信息“孤岛效应”、科学管理、安全、运营、技术等问题
上都有所突破。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网站集群系统或以社区为基础的专业建站平台,让论坛(BBS)、社交网络(SNS)、门户(Portal)、群组(Group)、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应用充分融合于一体,帮助网站实现一站式服务,如Discuz! X、phpwind等。
1.3 落实用户实名制,校园网接入互联网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的措施不断夯实校园网信息
安全管理机制,网上有害信息的发现与处理能力得到提升,校园网信息内容的安全得到保障。
1.4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 高校网站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Web2.0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站建设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站建设思想滞后
许多高校网站仍遵循着传统建站、建库思路。把网站定性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和资源库,信息自上而下地单向传播,而缺少交互协作与共享,这与Web2.0提倡的共享、开放、共同参与创造、社会化、去中心化的精神不相符合,
Web2.0时代,高校网站建设的核心思想应是以用户为中心来策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网站,不仅是要通过网站来展示宣传学校的风貌与形象,还要通过提供免费、共享、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使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可交互的生态式网络教学平台,以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
2.2 硬件环境不够完善
虽然在解决高校网站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上,大多数院校有意识地启用了一些优秀的系统,如许多高校使用网站集群系统,实行了统一建设,统一部署,解决了各院系、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有效降低了硬件的重复建设,节约了成本。但由于对Web服务架构缺乏经验,导致网站所需的硬件配置及建构环境不科学,出现硬件环境配置低,但所承载系统过大或系统小而轻,硬件配置过高这样的“小马拉大车”、 “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不仅再次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
2.3 网页制作缺乏专业性
网站建设是一门极富专业性的学科,优秀的网页设计不仅体现在用户界面美观,合乎情理,还要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个访问者对网站的评价和感知,它是网页设计中重要的方面之一。目前高校网站建设虽然已意识到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支持,导致许多高校网页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交互性差,整体水平低。
2.4 信息与用户需求脱节
网站的目的在于——给用户带去价值。这些价值除了鼓励用户通过网站相互交流,还应该让用户参与到信息建设与评定的流程中。高校网站信息内容的建设上由于体制的制约,管理模式、信息内容的单一,目标用户定位模糊,导致信息与用户需求脱节。
3 高校网站建设的对策
3.1 深化网站群概念,围绕核心理念建站
为解决“孤岛效应”,完成“统筹规划、联合共建、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经济实用、灵活便捷、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建站思想。在Web2.0时代下,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基于网站集群思想的建站方式。所谓网站集群就是通过技术将相对独立的站点合成一体,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上,既可以统一管理,又可以分级管理,分级维护,耦合程度高,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网站集合。整合资源、集成应用、共享信息、统一标准、协同机制是网站群构建的基本要素,从而实现统一门户。
网站集群系统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它极大满足了高校网站现阶段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对系统核心理念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站群信息建构缺乏有效的组织共享,导致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级别网站多次发布,从而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系统Web环境的部署过于简单,导致系统安全、稳定性降低。集群系统是对所有站点的整合,它不是一个站点,而是若干个站点的集合。在环境部署上应采用好的分布式系统构建来处理,如把整个站点群分组,分别放在几台服务器上,外部建立网关,有效的分离内、外网,应用负载均衡技术,在核心服务与数据库之间建立数据缓存等。这样的分布式系统构建可以有效提高站群系统的承载访客量和访问速度,而且还可以根据各服务器承载压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添加服务器降低承载量,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核心业务的分布式构建也避免了一台服务器宕机,全站瘫痪的状况,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所以它在整体构建部署上要更加科学可靠。
3.2 改革与重塑,高校网站内容建设上应多样化与专业化
高校网站内容建设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时期,就是要强调专业化,多样化,具有特色,质量高。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宣传性信息为主的内容组织结构,融入新的内容,使高校网站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要有交流、学习的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网站内容建设,我们首先要重新审视定位高校网站的受众是哪些?这些不同的受众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而后根据不同受众所需的信息内容,结合学校基本资源,统筹构建整个网站的信息架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3.3 转换管理思路,导防结合,引导为先
Web2.0时代下,网站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共建的方式,信息环境具有非控制性、异构性、动态性等特点。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杂陈。所以Web2.0下高校网站信息资源的评价凸显重要。对于习惯了接受性学习的多数用户来说,能否在激变的环境下实现有质量的生存与发展,能否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时代所需的学习能力,需要信息管理者转换管理思路,导防结合,引导为先。
什么是引导?高等学校的责任在于教育,面对文化、道德、信息分辨能力参差不齐的用户,高校有责任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如在积极设计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题进入师生视野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引导方式,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道德对接,推进网络世界的有序建构,从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倡文明上网、道德上网,增强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此外,还要在不强行干预网络考论的前提下,采取一些符合网络特点的方式正面批驳错误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发表正确的观点评论,如不带有强烈政治危害性的信息,不做删帖处理,积极面对,化被动为主动,广泛收集证据,及时澄清事实。所谓防范,就是要从人防,技防两环节着手,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队伍,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实时监控;同时通过对网站系统的技术开发与升级改造,提升网站系统对关键字、敏感字的过滤能力,保障网站的有序运行。
3.4 提高网站管理人员水平,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 完善网站安全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网站管理者基本搭配除主管部门拥有一到两位专业管理人员外,面向各部门及院系的网管员基本是非专业人士(很多都是在职员工兼职),整体管理及技术水平低。网站涉足的管理面是多方面的:如信息管理、美工设计、交互设计、程序、服务器管理等。每一块都在整体网站的运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网站系统安全管理上,网站攻击方式复杂多样,如:网络钓鱼、SQL注入、跨站脚本、上传漏洞、服务器配置漏统、旁注攻击、Web提权、流量攻击等。据360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的抽样统计显示,75.6%的国内网站存在高危安全漏洞,而39.6%的网站存在大量高危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入口,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站管理人员的水平,组建专业队伍,是完善高校网站建设的重要措施。组建专业化队伍要做到:制度上,制定完善科学的网站管理制度,网站监控制度,是确保其健康有序,安全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管理上,强化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配合专业的监控工具使用。如Acunetix Web Vulnerability Scanner、IBM Rational AppScan 等。定期对网站系统做漏洞扫描,及时发现问题,防范于未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才培养上,应定期组织开展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网站管理与网络技术水平。
校园网站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它的功能有待于不断的研究、探索、开发和创新。学校领导应给予充分重视与支持,带领广大师生确立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 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站, 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1] 李弘. 浅析高校校园网站集群系统管理模式[ J ]. 无线互联科技, 2010年03期
[2] 游洋. 运用CM S 建设高校信息平台[ J ] . 科技信息, 2009( 3) .
[3] 侯静, 欧阳荣彬, 种连荣, 等. 基于Web 标准的高校网站建设与实现[ J] . 中山大学学报, 200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