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里格气田S120区块山1-盒8沉积微相研究

2013-03-18刘海燕王秀平马东旭

关键词:亚相辫状河沉积相

刘海燕,王秀平,马东旭

(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2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510)

随着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勘探范围的扩展,现今勘探范围远大于发现之初,西区S120区块作为一个新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和储集砂体的预测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主力含气层段进行沉积微相的研究,重塑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成为研究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

苏里格气田勘探区的沉积微相前人已有很多研究,以盒 8段的研究情况为例:魏红红等[1](1999)和何自新等[2](2003)认为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李文厚[3](2002)、尹志军等(2006)[4]确定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本文中,笔者运用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及测井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科理论,对研究区内主力含气层段山1和盒8沉积微相展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在搜集钻井岩心、录井资料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主力含气层段山1和盒8砂体和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 区域地质概况

地质历史时期内,鄂尔多斯盆地受加里东运动影响随华北地台整体抬升,遭受130-150 Ma的风化剥蚀,缺失中奥陶世-下石炭世地层,形成多种侵蚀地貌[5]。受海西运动影响,晚石炭世本溪期整个华北地台在以拉张为主的构造背景下再度沉降,重新接受沉积,鄂尔多斯盆地继承早古生代的NNE向隆坳格局,形成海相与浅水三角洲共存沉积体系。从早二叠世开始,海水越过中央古隆起,东西两个方向的海水相互贯通,形成统一的陆表海沉积.在海西运动末期,由于南北海槽再次对挤,海水被迫从东西两侧退出,结束海相沉积。从早二叠世山西期开始,研究区进入以河流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而且沉积相带呈南北向分异[6-9]。

苏里格气田西区S120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如上图所示),勘探范围西起天环坳陷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至召皇庙-查汗特洛亥-S米图-哈不哈乌素一线、北抵内蒙古鄂克后旗的敖包加汗、南达陕西定边县的安边,勘探面积约1.3×104km2。该区主要含气目的层为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砂岩储层,厚约200 m。

2 苏里格气田S120区块沉积微相研究

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依据地震、测井、岩性标志层等标志,将苏里格气田西区S120区块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山西组山1段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盒8上1、盒8上2、盒8下1、盒8下2、山11、山 12、山13共 7 个小层。

通过对钻井岩心、录井资料和测井曲线的详细观测、描述和对比分析,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组构、剖面结构和演化序列,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研究区在山1段、盒8上和盒8下段发育冲积平原沉积体系[10],沉积相类型有曲流河和辫状河,其中曲流河和辫状河都可以分为河道和河漫两种亚相,两种亚相又进一步分别划分为众多微相类型[11]。

2.1 研究区单井和剖面沉积相分析

由于所有井的取心都很完整,在研究过程中特对研究区的30余口井进行测井曲线分析。在此,特选出1口特征明显的测井图-S176井进行分析。

S176井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目的层段砂体较发育。其中,在山1段时期发育曲流河沉积,河漫和河道亚相都比较发育,河漫亚相以决口扇微相最为发育,山13段砂体比较发育。在盒8段,具有较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剖面结构特征[12],以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为主,GR曲线呈厚层的齿化的钟形或者箱型。盒8段砂体厚度和砂地比都比较高,具有典型辫状河沉积剖面结构特征,河道亚相远比河漫亚相要发育,辫状河道和心滩都有发育;泛滥平原泥质沉积的厚度比较薄。

2.2 连井剖面分析

为了把握区域内的沉积相带展布和砂体分布规律,在测井解释和单井相分析基础上,分东西、南北向编制了沉积微相与砂体对比图3张(分别记为剖面1201、1202、1203),对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做一描述。篇幅所限,下面仅展示一条N-S和一条E-W向剖面。此剖面位于研究区中部,从S120-35-77井到S178井,走向大致为北北西-南南东。自北到南依次为:S120-35-77、S42-82、S46 -85、S52 -82、S178。

纵观以上两条剖面沉积相的特征可以大致得知以下内容:

1)山1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中在山13段砂体厚度比山11、山12段要厚,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砂体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在沉积相方面,整体上来说,在研究区西部发育河漫滩,在东部发育决口扇沉积。

2)盒8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砂体发育,连续性比较好,具有显著的辫状河沉积剖面的结构特征。沉积微相方面,在河道亚相中,心滩和辫状河道都有发育,河漫亚相中泛滥平原发育程度比河漫湖沼要高一些。

3)受北高南低的构造古地貌控制,研究区内沉积体系呈南北方向展布。因此,在南-北方向上,砂体分布与物源方向、河道展布方向一致,砂体连通性较好;东-西方向上,砂体分布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砂体横向上变化较快,连通性较差,砂体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

3 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

沉积相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重建古地理 ,恢复古环境 ,查明各种沉积体系和沉积物的特征[13],本文按表1的划分标准,分别划分了盒8下2段、盒8下1段、盒8下亚段、盒8上2段、盒8上1段及盒8上亚段的沉积微相,并在砂地比等厚图上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表1沉积微相划分标准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3.1 山1段沉积微相划分

从图5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在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时期发育曲流河沉积,大体分为河漫、河道两个亚相,亚相中又分别可划分出河漫滩、决口扇、河床充填、边滩四个沉积微相。其中曲流河河道(包括河床充填微相和边滩微相)主要分布在S120-21-91—S120-28-89—S120-35-94—S190一线以东,S120-20-84—S120-26-80—S120-30-82—S120-32-81—38-78一线以西,S122—S120-59-97—58-89—S120-67-89—S120-73-94一线以内,S120-62-78—S120-65-79—S120-69-78—S120-75-82—S152一线以西,呈南北方向条带状分布。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和决口扇微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的河道的条带之间,大致呈南北条带状或者面状分布,在河道的条带内也有一些呈面状或点状分布。

从研究区山1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来看,其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的北部和西北部,同时也表明了沉积相对于沉积物特性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借助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对研究区山1段的储层有利区块进行预测。

3.2 盒8下段沉积微相划分

与山西组山1段沉积时期相比,盒8下亚段沉积时期伴随中二叠世早起北部物源区构造抬升活动的加剧,河流沉积体系的物源更为充足,这与砂体的发育程度变化是相吻合的。

从图6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在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时期整体上发育辫状河沉积,砂体纵向多期叠置,平面上呈连片分布。盒8下亚段大体分为河漫、河道两个亚相,亚相中又分别可划分出洪漫沼泽、泛滥平原、辫状河道、心滩四个沉积微相。由于不同期次辫状河道反复迁移。河漫亚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的河道的条带之间,S38—S120-46-76—鄂托克前旗城市规划区一线以西,S120-63-81—S120-66-86—S120-73-86—S120-69-82区域以内,S120-41-96—S48-13-20—54-96—S171—41-94区域内,S175—S120-30-82—S120-32-81—35-82—S120-32-86区域内等,大多呈南北向短条带状分布于河道亚相中。其他区域则主要分布的是河道亚相沉积,面积远大于同时期河漫亚相的分布。

3.3 盒8上段沉积微相划分

同盒8下段时期一样,研究区在盒8上段时期发育辫状河沉积。由于盒8上亚段沉积时期,盆地北部隆升速度减慢。所以相比与盒8下段的沉积微相分布,盒8上亚段沉积时期,河漫亚相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

从图7可以看出,盒8上亚段沉积时期,河漫亚相(包括洪漫沼泽和泛滥平原微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的河道的条带之间,大多在河道的条带内呈面状或点状分布。河道亚相沉积分布于S37—S120-30-72—35-77—38-78—S120 - 41-78—S120-46-76—S120-49-74一线以东,S120-20-84—S120-25-80—S120-30-82—S120-32-86—S120—42-84—S120-49-88—S120-57-90一线以西,S120-20-84—S120-32-86—S120-35-90—S120-41-88—S171—S120-49-95—S48-13-20—S120-57-94一线以东,S120-67-96—S120-82-86—S120-82-86—S152一线以西。

4 结论和认识

1)研究区内山1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相,盒8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其中,在山1段发育河道充填、边滩、河漫滩、决口扇四种沉积微相类型,在盒8段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洪漫沼泽、泛滥平原四种沉积微相类型。优质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河道亚相。

2)东西方向的河道分布稳定性较南北方向较差。山1段时期为曲流河沉积,其中在山13段时期砂体发育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在山11、山12段时期河漫亚相占优势,砂体发育程度较低。盒8段时期为辫状河沉积,具有显著辫状河沉积剖面结构特征,河道亚相占有明显优势,储集性能远优于山1段。

3)在南-北方向上,砂体分布与物源方向、河道展布方向一致,砂体连通性较好;东-西方向上,砂体分布与物源方向近于垂直,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砂体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

[1]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2):136 -141.

[2]何自新,付金华,席胜利,等.中国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A].“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和成矿专业委员会,2006,154.

[3]李文厚,魏红红,赵 虹,等.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4):335 -340.

[4]尹志军,余兴云,鲁国永.苏里格气田S6井区盒8段沉积相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3):26-28.

[5]琚惠姣,孙卫.苏里格气田S48区盒8-山1段砂体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J].甘肃地质,2011,20(4):54-59.

[6]杨仁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2.

[7]魏红红,李文厚,屈红军,等.苏里格庙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55 -59.

[8]赵 勇,李义军,杨仁超,等.苏里格气田东区山1、盒8段储层沉积微相与地质建模[J].矿物岩石,2010,30(4):86-94.

[9]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地质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53 -56.

[10]谭万仓.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北部盒8段和山1段沉积相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11]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12]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3]刘宝珺,曾允孚.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猜你喜欢

亚相辫状河沉积相
JZ气田湖底扇岩性砂体沉积模式研究与应用
车排子凸起沙一段近源体系沉积相分析与有利相带预测
垦利A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特征
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精细表征方法
车排子凸起P6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及分布特征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克拉美丽山前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研究
CdZnTe衬底沉积相成分分析
中东卡塔尔地区二叠系Unayzah组沉积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