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用英语教学困境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优势及发展方向
2013-03-18陈俐彤
陈俐彤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用英语(EGP)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两种主流形式。ESP还可细分为学术英语(用于学术交流)、职业英语(用于具体职业),如医护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文献阅读、法律英语、营销英语、电子商贸英语、外贸英语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始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ESP教学才逐渐被我国英语教育界所关注。到90年代,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ESP课程。但ESP教学模式一直备受质疑,如“把外文的基础打好,读科技文章就不成问题”(汪德昭的论点),再加上国家政策对ESP教学漠不关心的态度,学者对ESP教学相关理论、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也不多。大多教育学者认为语言没有划分专业和方向的可能性,EGP培养的是学习者的语言素质,只要学好EGP,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即可,无需在ESP上费时费力。
1 EGP教学的困境
1.1 教学资源浪费
语言学习中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语言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词汇量主要通过教师对课本单词的讲解积累。高中英语教学在词汇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师用相当多的课时,从词汇语音、构词法、搭配、近义词、近形词分析到例句进行讲解,每节课单词听写,每周单元测试和月考等一系列高强度重复记忆和有效的教学监督,大大提高了高中生英语词汇量,夯实了学生的词汇基础。2009年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将原教学大纲规定的1800个单词增加到3900个,高中英语的单词量增加了一倍。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要求是4500个。可见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经过高考的选拔,已经基本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词汇水平。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这一精典通用语言课程教材为例,该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每单元SectionA部分的生词与高中英语词汇重复率极高,教材中涉及的语法知识也在高中阶段多次强调和练习过。此外,新课标的选修课把应用文写作、文秘英语、科技英语、报刊阅读等都囊括进来,导致大学英语重复教学。大学英语课堂上讲授的是高中已经学过的单词和语法,学生甚至感到大学教师不如高中教师单词讲得精细全面。而大学英语的枯燥乏味、毫无挑战性,也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学习倦怠情绪。根据对我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92名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46%的学生认为教材词汇表的单词高中都已学过,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必须自学课外词汇,对教材难度不满意;23%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生词大部分高中已经接触过,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对教材难度基本满意;25%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生词多为高中词汇,只是在高中阶段没有完全掌握,还需要加强学习,对教材难度很满意:6%的学生认为教材毫无难度,上英语课等于浪费时间,没有参加教学活动的兴趣,对教材难度极为不满。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佳,同时也打击了教师的授课激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EGP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浪费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改革也迫使大学英语教育向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创新改革。
1.2 EGP实用性不强
学生投入大量精力学习大学英语,目的普遍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拿到学分、证书,说明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仍然只限于应试。有研究指出,EGP学习者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1]。个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学生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学所花费的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据调查,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他们的工作中用不上英语,没几年就基本遗忘了。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试后,基本都停止了对英语的学习。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主要以EGP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的通用词汇,对语言的共核部分集中学习。由于ESP不受地域、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句法、文本方面差异不大。当学生进入自己的专业(如医疗、外贸、金融、法律、科技、新闻、电子、生物等)领域工作时,就会发现对付考试的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2]。因此,医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进入医院遇到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时,对陌生的专业词汇,生僻的句型表达,英文表述复杂的逻辑关系和科技英语结构仍然束手无策。英语在科技和商贸领域是国际通用语言,大量用人单位需要能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从事专业服务的人才,大学EGP远不能满足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人才的社会需求。
2 ESP教学的优势
2.1 避免资源浪费
ESP教学服务于学科,有专业特色。未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3]。ESP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EGP有很大不同。多数接受ESP教学的学生都是EGP达到了相当水平,掌握了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后,能针对自己可能从事的专业领域的词汇、语义语境、交流技巧进行学习,专业方向性比EGP要明确得多。这也决定了ESP教学内容不再是对高中英语的重复,新内容的变化使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倦怠程度降低。医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面对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专业英语内容,如疾病名称、医疗器械、与病人沟通等,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2 教学需求性强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速度日益加快,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越来越紧密,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即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ESP教学正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学习者的需求包括目标需要和学习需要,目标需要是指学习者在学完相关英语课程后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需要是指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哪些英语技能。目标需要和学习需要相辅相成[4]。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目前,我国ESP教学内容分类很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编写也是经过系统的研究和评估而选择的。学生通过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分析,认识到在大学阶段自己要储备的知识和技能,以目前的外语素质还需要选择何种专业方面进行学习,以便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更能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方向清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愿意花更多时间、投入更多精力为增强社会竞争力做充分的准备。
3 ESP课程设置
ESP课程设置需要满足以下方面:(1)学生的特殊需要;(2)课程内容必须和某种特定的学科、职业相关;(3)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篇章、文体和语言知识上;(4)必须与EGP有鲜明的对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要保证足够的学时、学分,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的需求。对ESP的学习不再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获得高分、通过考试也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是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
首先,ESP的课程内容以真实生活为背景,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教材内容中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ESP的社会文化情景。真实性是ESP的灵魂。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医护英语》为例,题目(topic)的选择从病人发病(feelsick),就诊挂号(registration),医生检查(examination),医生诊断(diagnosis)到医生开处方(prescription)完整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应的教学场所也可以从单一的教室变为医院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再局限于教师绞尽脑汁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而是学生在内因的驱动下,主动体验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享受工作任务完成的成就感。
其次,各院校在ESP课程设置中还应注意学生学习层次的问题。EGP是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的课程,扎实的基础英语能力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有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而ESP则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基础还不够扎实的学生,主要还是学习EGP;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应在基本能力方面无休止地操练,应当尽快让他们进入ESP课程的学习中[2]。相反,直接跳过EGP进入专业英语领域的学习,违背了ESP的需求分析原则,容易造成部分基础薄弱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英语学习成为空架子。因此,高校在开展ESP教学时,在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分层教学的情况下,应选择EGP和ESP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照顾到在EGP方面需要巩固的学生,又满足基础英语水平较高需要开展专业英语学习的学生。
为解决EGP教学费时、低效,学生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等突出问题,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大学英语实际且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国内学者、专家对ESP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专门提出了培养ESP学生综合技能的要求。随着教改的进一步推进,ESP教学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ESP“服务于专业”的特点决定了ESP成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1]张晓晨,陈慧.论ESP教学目的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55-57.
[2]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7.
[3]刘润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三[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3(5):378.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浅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英语教学类型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