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需求及培养现状分析
2013-03-17周蕊
周蕊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需求及培养现状分析
周蕊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高职管理类学生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主观需求强烈,但高职院校在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学环节严重脱节、高职教师较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指导能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在管理类高职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上,重视和研究“供需矛盾”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职业教育体系;教学环节
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当前管理类高职生培养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全面清晰地了解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情况,从学生、学校两方入手调查,对高职类院校的管理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力图总结出目前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提高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设计思路与调查情况
(一)问卷设计及样本说明
问卷内容:《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主体认识调查》问卷是笔者专门针对课题研究内容设计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管理类高职生实践能力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管理类高职生创新能力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本次样本选取时体现了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普遍调查样本范围涉及到样本学校——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4个经济类、管理类二级学院的15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重点调查该样本学校1个二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4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使得调查更具针对性。
为了保证调查的效率和针对性,重点调查在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的二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展开,将2012届已经受聘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应届毕业生确定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学工部的协助下,通过工商学院系部学生办公室、毕业班辅导员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共下发了457份问卷,回收问卷422份,回收率为92.34%,并对存在空白答案和无效答案的问卷进行了剔除,最后选取样本410份。同时为了体现普遍性,笔者还通过该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进行了对其他相关学科大类的3个二级学院学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二)问卷数据处理方法
笔者在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时,主要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计算、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使用“Excel2003”对分析结论进行图表转换和美化。
二、管理类高职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主体意愿分析
(一)实践能力是当前保证高职生成功就业的必需条件之一
为论证实践与创新能力对管理类高职生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笔者从管理类高职生主体意愿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调查,在问卷中就“管理类高职生实践能力与其未来就业之间的相关性”设置问题,调查管理类高职生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对就业影响程度的评价(见图1)。结果显示,有82%的管理类高职生认为实践能力对于其今后就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管理类高职生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主体诉求非常强烈。
为进一步验证实践能力对管理类各专业的高职生的就业均有较大影响,笔者进行了卡方检验,旨在检验管理类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是否与专业相关。结果(χ2=3.495,df=2,p=0.351>0.05)显示,专业与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之间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实践能力对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影响没有差异。
图1管理类高职生对实践能力对就业影响程度的评价
(二)创新能力是当前保证高职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实践能力对管理类高职生的就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创新能力是否也能促进就业?为回答这一问题,笔者在问卷中设置选择题,询问“管理类高职生创新能力与其未来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又调查了管理类高职生主体诉求(见图2)。结果显示,有20%的管理类高职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其今后就业有决定性影响,共有80%的管理类高职生认为创新能力对就业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由此可见,管理类高职生对有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需求十分强烈。
图2管理类高职生对创新能力对就业影响程度的评价
为进一步验证创新能力对管理类各专业的高职生的就业均有较大影响,笔者进行了卡方检验,旨在检验管理类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是否与专业相关。结果(χ2=2.918,df=2,p=0.191>0.05)显示,专业与对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之间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对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影响没有差异。
三、管理类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问题分析
管理类高职生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主观需求很强烈,那么,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又如何呢?笔者考察了四所位于济南市的高职院校,调研其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我们对每次的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和网络在线沟通过程记录,并进行了后期整理。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中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影响管理类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出现由单纯培养职业技能走向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趋势。但是,其培养仍主要依托相关的课程和素质教育活动,在课程、途径、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1]。
(二)实践、创新能力教学环节严重脱节
实践教学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节[2]。从管理类实践教学现况来看,软件演示、软件模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缺乏真实市场情景和管理情景等。另外,从实践教学的投入来看,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资金投入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导致实验教学条件落后,实验水平较低,必然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低,难以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管理类高职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实践积极性不足的现象
管理类高职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落实者和检验者,他们对实践活动的认识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目前管理类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眼高手低,主动实践的意识较差。第二,缺乏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较差。
(四)管理类高职教师较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指导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大多数年轻教师缺乏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具有高级职称的师资队伍有老龄化趋势[3],极缺乏可作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
(五)高职院校对管理类高职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小
管理类高职生因其专业特点,对创业的环境和成本要求不高,非常适宜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尝试。大学生创业者通常缺乏创业经验,创业启动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自主创业成本高、风险大,学校应当给予充足的创业指导与支持。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对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场地、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都很小,多半为提供一些咨询性的支持服务。
四、结束语
通过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针对管理类高职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我们了解到管理类高职生有着强烈的主观意愿,但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在管理类高职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上的“供需矛盾”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
[2]王庆国.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职教论坛,2009,(12).
[3]罗嗣安.湖南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希宇)
G642.4
A
1008—6153(2013)04—0151—02
2013-03-28
周蕊(1981-),女,山东青岛人,山东管理学院讲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级博士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