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3-03-16杜焕来刘向东贾美芹

创新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河南省全省

杜焕来 刘向东 贾美芹

(1.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3;2.中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

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快速增强,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应当清醒看到,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奋力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1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河南省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先后颁布了《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河南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颁布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对全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同时,积极落实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从而形成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

1.2 经费投入显著增加。2011年,河南省R&D 经费总支出达到2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5%,R&D 人员工作量达到11.83 万人年。从2000年到2011年12年间,R&D经费总支出逐年稳步上升,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1.62%,人员工作量也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64%。逐年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综合反映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 的比重2011年为0.98%,是2007年的1.46倍,由全国的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2012年,全省R&D投入299亿元。新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57 项,涉及项目总投入87.91 亿元,研发投入20.21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394.47亿元。

表1 2000—2011年R&D人员工作量折合与经费总支出增长情况

1.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研发中心建设明显加块。目前,全省已建设5 个国家级和16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止2012年底,全省21家高新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91家,占全省的38.75%。高新区拥有各类上市企业达到18家,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0 家,省级研发机构338家。高新区全年R&D 经费总额246 亿元。还建有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 个国家级和12 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 个国家级和20 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加强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570 家。其中高新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98家,占全省数量的52.3%。

1.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猛。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龙头,积极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提升了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至2012年,组建了风电、轨道交通、盾构等2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以中孚、三磨所、洛耐院等企业为牵头单位,组建了高效节能铝电解、高效精密磨具、耐火材料等3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组建16家省级联盟、1家行业联盟。

1.5 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省2011年共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92902人。近年来,全省新当选“两院院士”5 名,新培育了3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和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拥有中原学者26人,省科技创新团队203个,杰出青年422 人,一支较为完整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蔚然成形。同时,重点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点培养中原学者(即院士后备人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以及创新型科技团队。目前,全省中原学者数量达到了26 人,其中有4 位中原学者已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创新杰出人才301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422名;全省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达到206个。近五年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申请发明专利200 多项,授权50 项,获得省部级成果一等奖以上奖项30多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1.6 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显著。2012年,河南省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3 万件,授权量达到2.68 万件,均呈现大幅增长。科技创新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使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超硬材料、盾构、生物疫苗、锂离子电池等产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近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速在20%左右,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在30%以上。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0 亿元,增长18.3%。21 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850亿元。2013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60 亿元,同比增长19%;21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52亿元,同比增长21%。

1.7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健全。重点加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008年修订印发了《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目前,全省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体,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省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其中国家级13家。2012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330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4 亿元、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工业增加值52亿元。

1.8 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逐步完善。2012年,省政府与招商银行签署了《河南省人民政府 招商银行 支持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每年将在河南省发掘200 家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创新型企业,3年建立600家企业客户群,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综合性金融支持。2013年上半年,与招商银行共同推进协议的落实工作,设立“千鹰展翼”专业支行,建立“千鹰展翼企业库”,围绕高新区扩大授信企业,目前,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已经针对全省5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的542 家企业进行名单制营销,已授信企业123家,授信金额99亿元。

2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自主创新能力的横向排名较低。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三,低于湖北和湖南,高于山西、安徽和江西。由于政府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投入经费等差距较大,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2011年,河南省人均R&D 经费总支出只有262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20人,仅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因而,从全国范围内看,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仍然是比较落后的。

2.2 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存在缺陷。由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仍然以粗放为主,产业层次较低,质量和效益问题没有得到较大转变,例如一些地方一直以钢铁、煤炭、化工等耗能很高的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资金单一和短缺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迟滞。由于自身积累较低,资金获得渠道窄,用于自我发展盈余资本十分有限,使得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处于起步或开始成长阶段,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同期中部其他5 省的水平,并且远低于省政府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的要求。从R&D投入经费的结构上看,河南省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这也削弱了创新成果的应用能力。

2.3 各地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很不平衡。综合得分郑州排名第一,依次是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南阳、平顶山等地,信阳、周口、驻马店排名较靠后。从R&D经费总支出来看,综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郑州、洛阳两地2011年R&D 经费总支出达到117亿元,占了全省总支出的42.5%,而这两地总人口数1420 万人,只占全省人口数的13.5%;排名最后的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三地总人口数2800 多万,占全省人口数27.3%,而同年R&D 经费总支出只有11 亿多一点,仅仅占全省的4%。近三年来,排名最后的三个地区人均R&D 经费总支出仅是郑州、洛阳两地的5%不到。技术市场交易情况也是如此,郑州市2011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220546万元,占了总成交额的56.9%。可见,地区间资源禀赋和获得的经费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也反映出地区内部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3 提高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优化法治环境。首先,需要在政策的层面上分担企业自主创新带来的风险。自主创新虽然可能获得更高的和更持久的收益,但是也往往伴随着更大的风险,这也是自主创新难以融资的原因之一。因而只有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财税政策和金融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才能有效地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根本在于技术扶持,要重视落后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经济、技术、人才三管齐下,经济、技术方面的政策倾斜选择合适的项目,达到提升自主创新技术能力的目标。同时,实施更加优惠的人才帮扶政策,重视并大力扶持研发团队建设,给科技研发人员更多的创新空间,用事业留人,增强落后地区技术创新的能力。第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河南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存在有较严重的侵权现象,创新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一些个人、企业、团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应该进一步制定实施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与措施,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活动,着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各种侵权行为严肃查处,继续开展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活动,打造和提升技术品牌。

3.2 深化改革和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首先,要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机构促进科技创新的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消除政府的职能越位和缺位。职能越位表现在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过多干预,滥用行政权力,损害正常的市场环境与创新动力。职能缺位则相反,对于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和扶持政策。地区之间由于短期利益可能发生冲突,造成各级、各地政府之间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和目标,竞相争夺财政资金,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必须加强协调,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要大力发展跨域协作机构,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改革僵化的科技体制机制,强化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加强中试环节,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运用能力。其次,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加强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好技术研发协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3.3 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首先,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发展战略和计划。积极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及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等重大科技人才计划,培养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建设河南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其次,要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大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力度,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重视破解人才流失问题,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着力解决好人才能不能受到尊重、是不是有作为空间、工作环境好不好、生活待遇优不优等问题。第三,依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创新源的作用,增强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3.4 强力推进资源整合,着力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一要大力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打造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网络体系。目前创新能力最强的江苏省主要得益于依托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创新能力都优于某个单一的大城市,包括优于北京、上海等科技资源集中的地区。多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群有利于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发挥河南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产业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二要大力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龙头,着力组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着力提升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一条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路子。三要大力提高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五大优势高新技术领域的省定百户重点企业为重点,加大对大型骨干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其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承担实施创新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步伐,使其迅速成为科技创新的“小巨人”。四要大力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针对河南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优势产业当前存在的生产经营困难,促进其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3.5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创促建推进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快速发展。要按照国家提出的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实行以创促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并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省级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布局,构建覆盖全省的高新区发展体系。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着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

3.6 着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构建自主创新的思想文化基础。一要弘扬中原人的自主创新精神。在全社会,加强对自主创新者的事迹宣传,广泛宣传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全社会对自主创新者的尊敬与敬仰;广泛宣传河南科技发展成就和高新技术及产品等,提高公众对河南省科技创新的关注度、美誉度,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舆论氛围。二要营造宽容的创新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弘扬“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敢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三要重视团队创新。重视创新团队建设,总结和宣传团队创新典型经验,发挥出创新团队的最大创造力,提高创新的软实力。四要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在全社会建立起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新的工作和学习态度,鼓励青少年的发明活动,鼓励一线工人参与革新与创造,从而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河南省全省
送伞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