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期望价值的研究——以重庆市区中小学为例
2013-03-15康春兰刘双飞
康春兰,刘双飞,罗 炯
重庆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期望价值的研究——以重庆市区中小学为例
*康春兰1,刘双飞2,罗 炯2
(1.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
通过对重庆市区中小学学生进行为期3个半月的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1)从各年级学生的体质上看,在身体机能指标中,男生的肺活量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 0.01);在运动素质指标中,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生增长差异最大(< 0.01);在身体形态指标中,男生的体重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 0.01),在环比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在身高、体重上均有下降趋势。2)从各年级学生的锻炼行为上看,学生的锻炼时间普遍为30~60 min,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锻炼时间略有增加;从锻炼地点看,三、五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社区为主,初二和高二年级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从锻炼强度上看,三、五年级学生锻炼强度较小,初二和高二年级强度增大,尤以初二年级最为突出。3)从学生的锻炼期望上看,锻炼效果因子中五年级、初二、高二年级差异最大(<0.05);锻炼人际因子中只有高二年级男女生存在差异(< 0.05)。4)从学生的锻炼期望因子回归上看,锻炼意识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大(β=0.127, (< 0.01));锻炼人际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小(β= -0.009,> 0.05)。
重庆市区中小学;体质健康;体育锻炼;锻炼因素
健康校园是健康重庆的核心要素之一。充满欢快、活力的校园体育活动是对健康校园的诠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将是决定校园活动的晴雨表。查阅近几年有关重庆市中小学学生体质的文献发现:仅有彭莉博士在2000年和2004年对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营养方面的调查研究[1],但未进行全面的体质测试,缺乏学生健康状况的硬性指标。因此,及时掌握重庆市各年级段的男、女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将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可见,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本研究针对重庆市区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为期3个半月的体质测试与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现阶段重庆市区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运动素质和对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对象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区澄江小学、西南大学附小、人民小学、珊瑚实验小学、人民路小学、江北中学、西南大学附中、巴蜀中学、朝阳中学、荣昌中学等10所中小学为测试对象,其中小学组三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8岁,五年级11岁;中学组初二年级平均年龄14岁,高二年级17岁。具体人数见表1。测试对象的基本状况是:发育健全、身体健康、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无先天性心脏病、脑性瘫痪、聋哑、发育迟缓等疾病,具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的重庆市区中小学生。
表1 测试对象一览表
1.2 测试方法
本研究采用江苏南通生产的体质测试仪(见表2),遵照《国家体质测定标准手册》[2]进行测试。测试前所有工作人员均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为期3天的演练,以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精确性。
表2 测试器材品名及型号
1.3 测试指标
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
机能指标:安静脉搏、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
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50m×8往返跑
1.4 问卷调查法
测试前一天由工作人员向测试学校发放由国家科技部提供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记录卡片》[3]和科技部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95份。
1.5 测试全流程
每次测试进行前,提前15 min由被测学校教师整队,使学生保持一种安静状态;测试进行时,测试人员不得换岗,以确保测试项目的熟练性和精确度。测试流程如下: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肺活量→握力→反应时→闭眼单足站立[4]。图1为其中的部分测试项目。
图1 部分测试项目(依次为安静心率、肺活量、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
Fig.1 Some Test Projects ( Resting Heart Rate, Vital Capacity, Reaction Time, and Standing on One Foot with Eyes Closed )
1.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男、女学生各年级的指标均值环比、独立样本T检验、Crosstab分析、单因素方差、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采取= 0.05[5]。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
2.1.1 各年级学生身高特征
由表3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身高的环比特征中发现:三至五年级女生身高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9.8 cm;男生增长稍慢,平均环比增长8.7 cm。五至初二年级男女生身高增长明显,其中男生身高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25.5 cm;女生稍慢,平均环比增长16.5 cm。初二至高二年级男、女学生身高增长趋于缓慢。
2.1.2 各年级学生体重特征
由表3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体重的环比特征中发现:三至五年级女生体重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6.5 kg;男生增长较慢,平均环比增长6.2 kg。五至初二年级男女生体重增长明显,其中男生体重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21.6 kg;女子稍慢,平均环比增长15.5 kg。初二至高二年级男、女学生体重均略有减轻,分别减少0.3 kg和0.5 kg。
表3 各年级男、女身体形态指标的均值差、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男n = 949 女= 946 P *< 0.05 P**< 0.01)
2.1.3 各年级学生胸围特征
从表3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胸围的环比特征中发现:三至五年级女生胸围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4.5 cm;男生增长稍慢,平均环比增长3.9 cm。五至初二年级男女生胸围增长明显,其中女生胸围仍增长较快,平均环比增长11.6 cm,男生平均环比增长10.7 cm。初二至高二年级男、女学生胸围增长缓慢,分别为1.5 cm和0.2 cm。
2.1.4 各年级学生腹部皮褶度特征
从表3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腹部皮褶度的环比特征中发现:三至五年级女生在腹部皮褶度增长上比男生快,环比为(-0.1 cm、0.1 cm)。初二年级女生腹部皮褶度要比男子增长快,分别为(-0.2 cm、0.9 cm)。而高二年级男、女胸围趋于缓慢增长,环比为(0.6 cm、0.9 cm)。
2.2 身体机能
2.2.1 各年级学生心率特征
由表4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安静脉搏的环比特征中发现:男生的心率变化比较稳定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分钟的心率在下降,坏比差为(-2、-3、-5 b/ min)。女生表现为,五年级、初二年级女生每分钟心率在增长,坏比差为(1、2 b/min),到了高中阶段,女子心率趋于平稳。
表4 各年级男、女身体机能指标的均值差、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男n = 949 女= 946 P*<0.05 P**<0.01)
2.2.2 各年级学生肺活量特征
由表4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安静脉搏的环比特征中发现:五至初二年级男、女学生肺活量增长速度最快,男生平均环比增长1346 mmL,女生平均增长805 mmL,初二至高二年级男女生肺活量增长缓慢,其中女生环比下降了123 mmL。
2.2.3各年级学生收缩压特征
由表4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收缩压的环比特征中发现:男女学生的收缩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略有增长,增长最为明显的是五至初二年级,男生平均环比增长13 mmHg,女生平均环比增长9 mmHg;初二至高二年级男、女学生收缩压基本趋于稳定。
2.3 身体素质
2.3.1 各年级学生握力、反应时特征
从表5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握力的环比特征中发现:男女学生的握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其中五至初二年级男女学生的握力增长最快,分别平均环比增长15.4 kg和9 kg。
表5 各年级男、女运动素质指标的均值差、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男n = 949 女= 946 P*<0.05 P**<0.01)
续表5 各年级男、女运动素质指标的均值差、独立样本t检验一览表(男n = 949 女= 946*<0.05**<0.01)
Table 5 Table of the Mean Difference of Movement Quality for All Grade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boys n=949 girls =946 P *<0.05 P **<0.01)
2.3.2 各年级学生闭眼单足站立、坐立体前屈特征
由表5可知:通过对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闭眼单足站立成绩环比特征比较后发现:男女学生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其中五至初二年级男女学生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增长最快,男生平均环比增长32 s,女生环比增长10.4 s。在坐位体前屈上,男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女生则在五至初二年级成绩增长明显,初二至高二年级成绩基本趋于稳定。
2.3.3 各年级学生立定跳远、50 m×8往返特征
由表5可知:通过对各年级男、女学生平均立定跳远成绩环比特征比较后发现:男女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其中男生在五至初二年级的立定跳远成绩增长最快,平均环比增长39.5 cm,初二至高二年级次之,平均环比增长35 cm;女生在三至五年级增长最快,平均环比增长16 cm,五至初二年级次之,为15 cm;初二年级之后,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要大大超越女生。在50米×8往返跑中,男生的往返跑成绩随着年级的上升提升较快,其中初二至高二年级提高最快,环比缩短了13.4 s;相对而言女子成绩的增长略显缓慢。
3 学生锻炼方式的研究
3.1 各年级学生锻炼的时间、地点选择
由表6可知:各年级男、女学生在锻炼时间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锻炼地点的选择上,男、女学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的锻炼时间多数集中在30~60 min,锻炼地点选择上,三、五年级以社区为主,除初二、高二年级男女生锻炼地点以学校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多数男女学生锻炼的时间也逐渐减少,更多的学生将锻炼的地点由社区转移到学校。
表6 各年级男、女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次数、强度列联分析及卡方检验一览表(男n=949 女=946 P*<0.05 P**<0.01)
3.2 各年级学生锻炼的频数、强度选择
由表6可知:各年级男、女在锻炼的频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锻炼强度上,除初二年级男、女学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年级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各个年级男、女生在锻炼的次数看,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每周锻炼次数略有下降,每周次数在1~2次的人数较多。从锻炼强度上看,各年级学生的锻炼强度中感觉“有些累”的人数占了绝大部分,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锻炼强度在逐步减小。
表7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的期望因子分析
4 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期望因素
4.1 学生体育锻炼期望因子的选择
首先针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问卷即主要反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的期望维度。共计30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其结果KMO=0.968 > 0.7,说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s球形检验值8512.833,在自由度为66的条件下和0.01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说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的期望描述项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按照常用的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共萃取出4个公因子。为了提高锻炼期望分析的结果的准确度,将因子荷载小于0.5和公因子方差比小于0.4的锻炼期望项舍去后,有13项参与因子分析。共萃取出“锻炼意识因子”、“锻炼效果因子”、“锻炼人际因子”和“锻炼升华因子”这四个因子( 如表7所示) 。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效果,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了内在信度分析,对锻炼的期望因子之间进行信赖度即克隆巴赫系数检验,值为0.87,整体问卷的信赖度即克隆巴赫系数为0.886,这两项值均大于0.7。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表8 各年级男、女对锻炼以后期望因子的差异性检验
4.2 各个年级对体育锻炼期望因子的检验
本研究对各年级男、女学生与体育锻炼后期望因子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8可知:
1)锻炼意识上,三年级男、女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年级没有差异。由此看出;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男、女学生在体育锻炼意识的认可上是基本一致的,即体育锻炼有助于改进体能、促进健康、淡化烦恼。2)锻炼效果上,五年级、初二、高二具有显著性差异(< 0.05),三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 0.05)。由此看出,五年级以上的男生在体育锻炼的次数和强度上与女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男生从体育锻炼中所获得的身体运动能力提升较大。尤以初二年级的男女学生差异最为显著。
3)锻炼人际上,小学三、五年级、初二年级男女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0.05)。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普遍促进了人际交往关系,将体育锻炼视为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高二年级男、女学生在此项具有差异(< 0.05),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男女学生在体育锻炼的人际效果方面发生了分歧,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在体育锻炼中寻求与同伴的交流和友谊。
4)锻炼升华上,四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但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普遍对于体育锻炼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升华效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提高,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更明显地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帮助。
表9 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期望的回归分析
常数=0.404 调整r平方=0.389000<0.001**
4.3 各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因子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为了验证体育锻炼期望因子与参与各年级学生的关系,把锻炼期望的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将各个年级男女学生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多重回归分析( Stepwise),结果如表9所示。研究发现:回归方程中的锻炼意识因子(< 0.01)、锻炼效果因子(< 0.01)和锻炼升华因子(< 0.05),表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后在意识层面、效果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在R2= 0.389的条件下,由锻炼意识因子、锻炼效果因子和锻炼升华因子中可以发现:学生参与积极体育锻炼后的实际效用与之前的期望比较接近。根据β值,此3个因子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后的贡献系数分别为:锻炼意识因子0.127,锻炼效果因子-0.106,锻炼升华因子-0.069,锻炼人际因子-0.009。即各年级学生对参加体育自我期望的关系是:锻炼意识>锻炼效果>锻炼升华>锻炼人际。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三年级阶段(平均年龄8岁):从身体发育情况来看,男生在体重、胸围、肺活量指标上均比女生发育要快,本年龄段的男、女学生在体重、胸围、肺活量指标的发育上存在差异。从参与体育锻炼场所上看,三年级的男女学生选择以社区为主要锻炼场所。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强度上看,三年级学生的锻炼时间集中在30~60 min,每周锻炼1-2次,并普遍认为体育强度不大,只是感觉“有些累”。从体育锻炼意识(β=0.127)看,三年级的学生缺乏系统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五年级阶段(平均年龄11岁):从身体发育情况来看,安静心率、握力、闭眼单脚站立3个指标中男女学生的差距最大。五年级的女生的握力成绩比男生的增幅要大。闭眼单脚站立中,女生成绩好于男生。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强度上看,男、女学生的锻炼时间集中在30~60 min,锻炼的场所以社区为主,锻炼强度较小。
从参加体育锻炼的期望上看,五年级的男女学生在体育期望上的认识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3)初二年级阶段(平均年龄14岁):以身体机能指标收缩压、形态指标身高二项指标差异最大((< 0.01))。
男、学生在收缩压上偏高。导致这样的原因可能是:重庆地处丘陵地带,加上14岁年龄段正是青春生理发育时期,代谢比较旺盛所致。在形态身高指标上初二年级女生身体发育要比男生快,也可以认为,女生在生理发育期要比男生早所致。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强度上看,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60 min人数在增多,强度在逐渐增大(原因是有体育中考)。从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们的期望可知;锻炼的效果上初二年级男、女比三、五年级男、女学生在身体锻炼效果上更明显((< 0.01))。
4)高二年级阶段(平均年龄17岁):从男、女学生运动素质中可知:立定跳远、50×8往返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男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从骨骼肌和心肺功能发育时间段可知,这两项指标发育基本近于成年人,所以成绩会比女生好很多。在体育锻炼在的时间和强度上,逐步增加,地点多数以学校为主。在锻炼期望因子上,男、女学生除在锻炼效果上有差异外,还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差异((< 0.05))。导致这样的原因,可能是:高二年级由于兴趣爱好的不一样,所形成的锻炼人群关系就很容易分层,由于男、女学生青春期的原因,男、女之间跟本不愿意一起参加锻炼;导致同学之间感情比较生疏。
5.2 建议
1) 针对学生锻炼次数偏少、强度偏小的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力度,学校领导在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开足、中开好体育课, 保证学生每天1 h 体育活动时间;搞好早操、课间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同时应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量、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课余锻炼中适当增加耐力、速度素质的比重。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 消除其锻炼的盲目性。2)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 尤其是每一个家长和课任教师的健身意识, 共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质与身体健康的大环境。建议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把孩子从钢琴边、电脑前、家教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出去运动。教师不要因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身体锻炼。
[1] 彭莉.重庆中小学的营养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88-91.
[2] 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 邢文华.中小学生体质测定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55-61.
[4] 叶广俊. 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
[5] 罗炯.Spss决策与分析[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67-86.
[6] 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36.
[7] 曹型远. 重庆市2008年城乡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69-770.
[8] 王永明.山西省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78-80.
Research on Physique Status of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and the Expected Value of Sports in Chongqing——A Case Study of Primary &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ongqing
*KANG Chun-lan1,LIU Shuang-fei2,LOU Jiong2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Physical test &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in Chongqing had been carried out for 3.5 months. 1) From the physique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in various physical index, the vital capacity of boys grows the fastest with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0.01). In exercise quality index, sitting position body anteflexion of girls grows the fastest with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 girls (<0.01). In body-shape index, the weight of boys grows the fastest, which is also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 girls (<0.01). During the chain research, the weight and height of boys & girls had the decreased tendency. 2) The exercise time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tudents usually take 30-60 minutes to exercise and the time increases when the grade is higher. The exercise place: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 five are focused at community while those of grade two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 senior middle school mainly do in their schools. Exercise intensity: for the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 five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lower and for the students of grade two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 senior middle school, it is higher,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of grade two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3)The exercise expectation: exercise effect factor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among grade five, grade two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 senior middle school (<0.05).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 only differ in boys & girls from grade two of senior high school (<0.05). 4) From the exercise expectation factors of students, exercise consciousness contributes the most (β=0.127, (<0.01)) and exerci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tributes the least (β= -0.009,>0.05).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in Chong Qing; physical condition; sports and expected value; exercise factors
1674-8085(2013)05-0070-08
TG659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3.05.016
2012-05-15;
2013-08-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子课题项目(2009BAK62B02-005)
*康春兰(1971-),女,江西遂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研究( E-mail:clkang_99@163.com);
刘双飞(1979-),男,江西遂川人,硕士,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E-mail:lsf008166@163.com);
罗 炯(1966-),男,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运动技术诊断与全民健身研究( E-mail:Luojiong@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