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经济新形势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

2013-03-13魏彩慧

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2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企业

魏彩慧

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给全球贸易带来的冲击

随着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全球经济面临了“二次探底”的局面。2012年二季度开始,欧债危机急剧恶化,主要经济体消费、投资增长减速,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国家、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5%、2.1%、0.2%、1.2%、5.6%。从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已成“慢性病”,完善欧元区制度设计、消弭竞争力差异将经历漫长曲折过程,希腊等风险点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作,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给全球贸易带来较大冲击。

首先,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和企业困难,继续想方设法限制进口,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产业,国际贸易复苏受挫。例如,2012年前三季度,欧盟RAPEX系统对纺织鞋帽类产品共发出1436起召回通报,召回通报的原因集中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特殊的检验、产品的人身安全、认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被通报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或主动或被动地撤出了市场,召回已售出产品,尚未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则直接被海关拒绝进口。2012年上半年,俄罗斯《少年儿童用产品安全技术规程》正式生效,该规程对少年儿童用产品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技术要求,根据该法规,输俄儿童纺织服装制品要符合吸水性、透气性、甲醛、色牢度、pH值、重金属的要求。同时,输俄儿童产品还要通过俄罗斯强制性认证并贴上上市流通标志。

其次,为促进经济增长,大多数国家继续放宽产业限制,鼓励外资流入,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采取了观望态度,国际投资不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2年10月23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企业开始收紧对外投资的趋势明显。从全球看,随着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遭遇新挫折,2012年1至6月全球海外直接投资额为6676亿美元,流入量同比下降610亿美元,降幅达8%。从国别地区看,美国吸收外资数量的降幅最大,达39.2%,欧盟为3.8%。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金砖四国”的吸收外资数量也明显减少,印度降幅为42.8%,俄罗斯为39.3%,中国为3%。

第三,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致使政府负债不断攀升。目前,发达国家为稳定市场信心、增强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又普遍持续大幅紧缩财政,并通过提高税率、削减社会福利、裁减公共部门就业岗位等方式增收节支,冲击了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造成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态势。例如,欧盟统计部门2012年11月22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17国整体消费信心指数在11月份为-26.9。

第四,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刺激企业投资与个人消费。但在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很大部分将流入金融、房地产与大宗商品市场投机炒作牟利,助长了市场波动,甚至形成新的经济泡沫,加上不利天气、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落,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

(一)当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1. 货物进出口增速滑落。据海关统计,2011年全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0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2012年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2012年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2%、8.5%和3%。由此可见,我国货物进出口增速滑落。这一点,也可从2012年广州秋季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得以证实。112届广交会参会人数18.92万人,较第111届、110届同期分别减少10.26%和10.05%;出口成交额326.8亿美元,较上届下降9.3%。

2. 货物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出口出现多元化趋势。2008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份额增加到20.5%,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下降到18.75%,2012年第3季度下降到16.15%;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份额下降趋势是,2000 年所占份额为20.92%,2012年第3季度下降到17.16%;对日本出口的份额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00 年的16.7%下降到2012年第3季度的7.19%。在112届广交会上,我国对欧美日出口成交额降幅明显,下降幅度分别为10.5%、9.4%、36.6%。相反,我国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出口份额则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分别从2000 年的6.96%、0.63%、0.9%和0.49%上升到2012年第3季度的9.46%、2.37%、2.36%、1.72%。我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份额也逐年提高,分别从2006 年的0.59%、1.41%上升到2012 年第三季度的0.78%、1.84%。

3. 对外贸易方式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使对外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出口方面:一般贸易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为42.96%,2011 年增加到48.31%,到2012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为48.80%。加工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小,从2006年的52.67%下降到2011 年的44.00%,2012年前三季度为42.19%。进口方面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2006 年一般贸易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为42.06%,2011 年增加到57.79%,到2012年前三季度该比例为57.10%。加工贸易进口所占的比例2006年、2011年、201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0.61%、26.95%、26.13%。另外,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其增速均低于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增速。

4. 对外贸易区域布局逐步改善。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东西部的对外贸易一直存在差异。2000年,东西部进出口总额占比分别为92.1%和3.6%。自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与实施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布局逐步在改变,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东部地区进出口增速放缓。特别是2012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进、出口双双强劲增长,对外贸易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出口方面: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21.5%和43.4%;进口方面: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7.9%和13.2%。东部地区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和生产成本上升冲击较大,出口仅增长4.3%,低于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

5. 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增强。私营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竞争力不断提升。自2009年,民营企业全年进出口规模超过国有企业,其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例逐年上升(见表1)。2012年,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广大民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拓展营销渠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效果。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5515.2亿美元,增长19.2%;进口3264.6亿美元,增长18%,分别高于整体增幅11.8和1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4.23%和36.8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511.2亿美元,增长3.1%;进口6483.4亿美元,增长1.3%,分别较整体增幅低4.3和3.5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占比分别为49.13%和50.22%。国有企业进、出口增幅明显下滑,其中出口下降3.9%,进口仅增长0.9%;进、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4.29%和12.88%。

6. 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呈高发态势。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寻求更多贸易保护的意愿加强。表现在各国家都在强化出口支持政策,限制海外竞争成为政策制定者选择使用的重要政策之一;以各种名目如绿色环保标准、质量技术标准、卫生健康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并滥用反倾销、反补贴手段保护国内市场。例如,2011年初以来,欧盟为贸易保护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5月份对我国高档铜版纸征收8%~35.1%的反倾销税及4%~12%的反补贴税;9月份又向我国瓷砖征收惩罚性关税。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遭遇的保护措施调查和反倾销随着出口规模不断增大,也日益增多。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47%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和已完成的案件都是针对我国的。近年来,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涉案金额也持续上升。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国际分工地位低,出口产品处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虽然位居全球一二,但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仍基本集中在中低端。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耗能高、污染大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上,集中在依靠密集劳动力、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装配环节上;出口产品的标准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低,致使我国产品多次被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通报,通报比例居于世界各国首位;出口的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据测算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金额比重不足1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虽然规模增长快,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局面将难以长期持续。

2.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的出口红利来源于低价的劳动力要素,劳动力要素价格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但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正在接近拐点。劳动力作为支撑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基础因素之一,其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2年,我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2012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农民工工资也上涨了14.9%。廉价工资已很难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致使不少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用工难问题。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进一步降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劳动力价格上涨、 “用工荒”、贷款难、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3. 出口市场上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外贸出口秩序混乱

由于我国许多行业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衡,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各企业商品又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企业为争夺市场只得打价格战,并把价格战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不讲信誉,盲目竞争。再加上,我国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又不注重研发,热衷于模仿,缺乏核心技术及核心竞争力,只能低价竞销,致使外贸出口秩序混乱。

4. 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面临生存困境

外贸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其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企业布局也过于分散,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出口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情况下,订单下降,利润增长趋缓,亏损压力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2011 年政府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来,原本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很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只得寻求民间借贷的支持。但民间借贷利率高昂,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部分企业因此倒闭。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出困境的应对之策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政府及企业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和国内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制造业梯度转移是当今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出路。为此,一要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要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三要继续扩大中西部开放,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东中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吸纳西部劳动力就业,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并扩大其内需,以内需促进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另外,发展服务业可以降低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存程度,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对外劳务输出和国际旅游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主攻方向;通过利用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承接服务外包,实现技术的逐渐升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大力促进信息服务、文化产品、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出口,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同时,加强服务贸易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和解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政府还应继续出台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力,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我国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和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应积极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并积极应诉。

首先,政府要扎实做好摩擦应对和救济工作。具体来说:一要继续降低进口壁垒,推动进口便利化,主动扩大进口的规模,减少进口国的“敌视”;二要充分利用双多边场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积极倡导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尤其要敦促欧美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三要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一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中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四是在面对国际社会恶意的贸易攻击时,或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或采取适度的贸易报复措施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扩展。

其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对外沟通的桥梁作用:一是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联系,及时了解国外的行业动向,并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协调制度和制约措施规范行业内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秩序,防范、制止企业之间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尽量避免和防止贸易摩擦的发生;二是当出口企业面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时,行业协会要给予企业积极、必要的帮助,指导企业聘请律师、做好抗辩等方面的应对准备,使企业能够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形成合力,共同突破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第三,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措施,及时了解掌握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动向和技术标准变化的情况,不断适应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同时还要提高对WTO 规则的认知度和运用能力,在发生贸易摩擦时既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抵制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滥用,还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对他国的补贴与倾销提起反补贴与反倾销申请,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可以绕开日益盛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而且有助于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减少经常项目下的巨额顺差,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此,政府要鼓励轻工、纺织、家电、一般装备制造、能源开采等国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和冶金、重化工业部分加工制造环节向境外转移,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升级;拓展国际间能源矿产、农业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支持企业更好地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提升对外承包工程水平,带动中国技术和相关产品“走出去”,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应加快产权重组,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推动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外贸质量效益。首先,出口企业应在国际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握时机,将产业链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从货物出口向服务出口转型,从数量型出口向质量型出口转变,从贴牌生产向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转型。其次,出口企业要调整现有的商品结构,加大自身技术改革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把低端的产品结构向高档方向调整。以加速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向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发展,最终使我国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三大出口产业群。同时,我国企业要重视科技开发,不断开发新产品,创新技术标准,打造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非价格竞争能力。

(五)加快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实现市场多元化

有条件的外经贸企业,通过构建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商业存在形式,逐步形成海外经营的盈利模式。当然,这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好海外机构在海外主要市场布点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二是加快海外经营队伍的培养,选派具有国际经营与管理能力的人员管理海外机构,提高海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政府要实现海外投资的便利化,海关、税务、银行、外汇管理方面要有便捷措施,以保障企业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出台政策和措施,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境内外国际经贸展会,形成全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专业门类齐全、具有品牌效应的重点经贸展网络;培育一批技术强、服务优、信誉好的并与海外用户终端联动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的能力,以尽快实现市场多元化。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企业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