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仓的抗日烽火

2013-03-12王敏红太仓市档案局江苏太仓215400

档案与建设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方家太仓支队

王敏红(太仓市档案局,江苏太仓,215400)

1941年7月苏常太反“清乡”第一仗的方家桥战斗原址

方家桥联席会议

1939年5月1日,叶飞率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抗日,于8日到达中共江南特委机关所在地无锡梅村。6月24日,江抗夜袭京沪铁路上的日军据点浒墅关火车站,歼灭日军20余人。浒墅关战斗后,江抗根据陈毅关于“继续东进,争取在苏州、青浦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的电示,向太仓和上海近郊挺进。6月底,江抗副总指挥何克希、吴焜率领江抗一部和部分地方部队进入太仓境内。

当时,太仓中部地区是国民党地下活动的区域,国民党太仓县政府机关流动于岳王市、老闸、三家市和方家桥一带,省保四团驻在太仓东南部农村。鉴于这一情况,江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派员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郑凤石、第五区区长浦太福等人联系,说明江抗进入太仓只是借道东进抗日,别无他图,希望双方不要发生冲突,应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老于世故的郑凤石考虑到江抗为抗日途经太仓,挡人之路于理难容,且也不会危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因此表示同意江抗借道太仓。而浦太福因他组织的岳王自卫队屡遭挫折,正苦于抗日无门,听到江抗途经太仓,当即表示欢迎合作抗战。与此同时,省保四团王士兰接到国民党江南行署主任冷欣的急电:“江南抗日义勇军梅光迪部行动诡秘,宣传异端,该部到达太仓,着即迅予痛击。”王士兰就把其心腹、三营副营长、爱国人士郭曦晨找来商量。郭曦晨认为江抗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真心抗日,应联合起来一致抗日。王士兰举棋不定,既怕有违冷欣的命令,又怕打江抗丧失实力、丧失人心。此时,郭曦晨建议:我们可先回电冷欣,称该部尚未来太,来时一定遵命执行。待江抗到来时再派代表联系,为江抗让道后再回电冷欣,称该部已绕过太仓,不知去向。这样,既可推卸责任,又可保存实力。王士兰采纳了郭曦晨的意见,并派郭曦晨与江抗联络。

6月30日夜间,何克希率江抗部队到达三家市,宿营在大地主陈士勤家和陈氏义庄、南北龚家宅、周家宅等处。郑凤石向何克希、吴焜介绍了太仓的情况,并将自己画的一张太仓县敌我形势草图给了他们。次日,江抗领导分别会见郭曦晨、浦太福等。郭曦晨向何克希详细介绍了省保四团的情况,对江抗要求合作抗日表示赞同。浦太福直率地向江抗领导倾诉了抗战两年来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想法,对江抗的纪律严明和真心抗日表示敬佩,迫切要求参加江抗,走上真正抗日的道路。何克希赞扬他真诚坦率的表白和真心抗日的要求,阐明了江抗的抗日宗旨,介绍了部队情况,希望他继续担任区长,在家乡为抗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941年日伪在太仓“清乡”期间的良民证

7月初,江抗领导应省保四团的邀请,前往方家桥龚氏农民家会晤。参加会晤的有江抗何克希,省保四团唐纳民、郭曦晨,以及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郑凤石、罗启祥、浦太福等。会晤中,举行了江抗、省保四团、太仓地方当局联席会议。会上,就江抗、省保四团避免磨擦、合作抗日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为江抗顺利通过太仓、与省保四团建立统战关系打下了基础。

江抗东进到太仓,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方家桥联席会议,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其它爱国力量在太仓地区合作抗日的序幕。

江抗主力挺进太仓

为开辟太仓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江抗东路指挥部将新江抗的4个连编为江抗二支队。二支队进入太仓北部地区后,打据点、抓汉奸、破坏敌人的公路和通讯设备,向南挺进直达冯家桥、岳王市和靠近沙溪一带的中部地区。在二支队出击之时,民运干部施光华在浦太福的协助下,发动和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政治攻势,在农村和集镇的茶馆、酒楼和交通要道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大造舆论,密切配合二支队的战斗。江抗的军事出击和政治攻势引起了日军的不安。

6月5日,驻茜泾、浏河、沙溪、太仓的日伪军约200余人水陆并进,对正在转移中的二支队进行堵截包围。为了痛击日军,二支队在一天中三次与日伪军作战。上午8时到10时半,二支队一部在茜泾附近的朱家宅与浏河的日伪军打了第一仗。午前10时到下午1时,二支队到达牌楼市后,与追来的日军又打了第二仗。午后1时到3时,二支队越过七浦塘进入老闸时,遇到日伪军拦击,又打了第三仗。三次战斗共毙、伤敌60多人,二支队亦伤亡30余人。

二支队的一日三战使日军惊恐万分,但日军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处处设防,封锁堵截,在穿山等制高点上架起重机枪,妄图切断江抗撤回常熟的通路。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随部队一起行动的浦太福自告奋勇当向导。天黑后,他带部队穿村落,走小道,绕过日伪据点,避开敌人封锁线,使二支队安全地回到常熟驻地。江抗主力深入太仓的行动,进一步扩大了江抗的影响。

8月到12月,在苏常地区常备队基础上组建的江抗五支队,在支队长薛惠民、侦察参谋浦太福的率领下,又先后在太仓境内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

1939年7月,江抗与太仓县政府、省保四团在方家桥举行联席会议会址

中共太仓县委书记杨子清

夜袭毛家市伪自卫团是五支队组建后的首次战斗。毛家市伪自卫团成立后为虎作伥,配合日军进行夏季“扫荡”。为打击日伪和进行反“扫荡”,五支队领导决定对毛家市伪自卫团进行袭击。8月3日晚上,五支队三大队约90余人披星戴月从何家市出发,于深夜12时左右到达毛家市。随即兵分两路,包围了伪自卫团的驻地双林庙和高真堂。经过激战,伪自卫团死、伤、被俘者多人。战后,五支队领导将缴获的7支步枪和弹药及被俘的人员拍成照片,广为宣传,扩大影响。

11月14日,五支队在太仓常备队的配合下,越过敌人据点,长驱直入敌伪势力最强的敌伪腹地新塘市,袭击伪自卫队。这次战斗俘获伪自卫队员10余人,缴获步枪4支、子弹1000余发。

离县城9华里的香花桥敌伪据点是太仓县城的东北屏障,也是日伪的重要据点之一。驻据点的伪自卫队仗着日军的庇护,骄横跋扈,作恶多端。江抗五支队事先对香花桥的敌情和地形进行了侦察。12月14日,20多名江抗战士悄悄到香花桥附近宿营。15日夜,薛惠民率领担负主攻的突击班攻入敌伪据点内部。浦太福率警戒组埋伏在从县城到香花桥的路上阻击太仓援敌。这次战斗共俘虏伪军8名,缴获步枪8支、子弹千余发及其他战利品,江抗无一伤亡。

五支队在太仓境内与敌人进行的多次战斗,打乱了日军“扫荡”部署,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太仓抗日根据地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英勇顽强的反“清乡”斗争

侵华战争中,日军兵力伤亡惨重,物资损耗极大,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充日益困难,所得到的只是点和线的占领,广大区域仍然控制在中国军民手中。日军为摆脱困境,变中国占领区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支撑其抽兵南进、扩大侵略战争,于是利用其扶植的汪伪政府,策划了对大江南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的阴谋。

从1941年7月1日开始,日伪军集结重兵逼近苏常太,开始了严酷的军事“清乡”。苏州清乡办事处和清乡督察专员公署成立,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李士群和汪伪省民政厅长张北生分别担任处长和专员。各县成立了清乡特别区公署,太仓特别区公署由伪县长洪保婴兼任主任,具体负责“清乡”工作。针对日伪“清乡”,太仓人民在太仓党组织的领导下为保卫根据地,开展了英勇顽强的反“清乡”斗争。

太仓县委书记杨子清在白茆塘东烟墩庙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上级反“清乡”斗争指示,研究部署了本地区的反“清乡”斗争。会议决定精简机构,疏散人员。当地干部发2个月生活费,回家分散隐蔽,就地开展斗争;外地干部则坚守岗位,开展反“清乡”斗争。会议还就情报联络、交通站设置等问题作了部署。

7月上旬,反“清乡”主力部队从常熟到达太仓后,太仓县党政机关人员40余人集中于常太边区烟墩庙,与部队会合后随部队行动。为了牵制敌人兵力,打乱敌人“清乡”部署,主力部队决定主动出击,攻打方家桥日军据点,打开太仓反“清乡”斗争的局面。根据侦察情报和方家桥的地形,作了战斗部署:反“清乡”主力部队担任主攻,县大队配合阻击援敌。7月中旬一天的夜晚,主力部队向方家桥日军据点发起攻击,但因发现敌情有变,据点里的日军有所增加,便主动撤出战斗。第二天早晨,部队作战略转移,途中多次受敌包围袭击,战斗十分艰苦。这次战斗,虽未攻下方家桥日军据点,损失较大,但由于它是苏常太反“清乡”斗争第一仗,而且发生在敌人自认为已控制的地区,对日伪震动极大。方家桥战斗结束后,主力部队撤走,太仓军民面对强敌,坚持与敌周旋,就地开展斗争。

7月下旬,日伪全面占据了太仓抗日根据地,并转入政治、经济、文化“清乡”,局势相当严峻。太仓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失去了开展活动的回旋余地,同时地下交通站被破坏,县、区间联系中断,已难以掌握全面情况,更不能公开活动,后又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联系。为了减少损失,保存有生力量,太仓党组织、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装被迫撤离太仓“清乡”区,向上海、常熟方向突围。

在突围中,党组织通过保持统战关系的地方人士及伪职人员等各种社会关系,设法为撤离人员取得敌人的通行证、良民证、职员证等证件,以便混过检问所。撤离人员穿过敌人的“清乡”封锁线,顺利经过浏河、横沥桥等大小检问所后,安全到达上海。突围到上海的,除个别被敌人逮捕外,均由组织安排,分别安全转移到苏北和茅山根据地。绝大多数外来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各方的帮助下,安全撤出“清乡”区,粉碎了日伪彻底消灭东路抗日力量的企图。

猜你喜欢

方家太仓支队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方家山核电业绩登高的技术措施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诗歌四首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