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发言
2013-03-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洪虎
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目标来说,我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到2020年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要体现全面的要求。从现在算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八年的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理解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全面性,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目标任务都要全面。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相一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与这个目标相衔接,报告同时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十八大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似乎建成小康社会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相配。
其实不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目标实现了,就可以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了。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我国宪法对其过程表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首先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论坛演讲节选)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原部长高强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宏观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一,经济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解决一切问题,不能以牺牲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为代价谋取经济发展。第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能只注重两个翻番的目标实现,还必须研究提出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第三,GDP不等于社会财富,GDP也不等于国家经济实力,而且我国人口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还难以形成很强的国家竞争力。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第四,应当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发,切实改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的状况,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国内消费需求的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五,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应当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当控制政府的收入过快增长,努力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并调整高收入居民的收入。第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应该主要靠市场,靠金融,而不是靠政府,靠财政。第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宣传和文化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八,应当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将建设重点转移到小城镇来。第九,医改最本质的问题应该是改革医院收入分配制度,让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之中。第十,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改变财权过于集中的状态,实行相对分权的改革。(论坛演讲节选)
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之路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农办原主任段应碧
农业是保民生、安民心,保发展、安天下的基础产业,虽然当前农业比重在下降、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粮食安全依旧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依旧占据国民人数中的大多数,并且当前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因此,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重点要考虑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我想重点谈论一下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正如我们大家所知,传统农业生产链较短,生产附加值较低,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我们一方面需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更需要拓展农业的生产链,大力发展相关涉农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我觉得理解这一点尤其重要。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城市向农村让渡利益,而是应该形成城乡双方更高层次的互为市场、互为生产的格局,并且努力促进双方基本平衡。
总之,只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以及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才算是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就目前发展情形而言,并不存在一个脱离了城市市场的农村发展道路,因此,打破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坛演讲节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来的,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去年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按GDP计算的第二强国。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八年时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也集中显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很多,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必须发展。今后八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绿色发展。
一要狠抓城镇化,促进全面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很低,说是超出了50%,但是要扣除两亿六千三百万流动人口,真实的城市化率还不到35%,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认为城市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带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点。但是城市化要有正确的方向,重心要向下,一定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城市化的实质离不开经济建设,在我看来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
二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面积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怎么增加。
三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小康社会应该有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十二五”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大布局,强调了环境建设问题和建设两型社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强调GDP,要真正把百姓的生活搞上去,让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使我们建设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小城镇都秀美。(论坛演讲节选)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产能过剩、地方产业结构同质化,这个问题出在政府主导的政治经济发展力度太大。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的产品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如果算功劳,各级政府都有,如果说现在有问题,那么问题也得记在政府的账上。
这种体制在过去发展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内普遍产能过剩就有问题了。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方式的根本在于转动力。动力应该真正转到各级市场主体上去,而不是让各级政府再充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人,政府应该管好应该管的事情,为企业创造一个规范、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首先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
第二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我们实行的是以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而发达国家是以所得税、财产税为主体。
第三要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瘦身、扁平化,减少公务员,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办理效率。
第四要创新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最主要的是管好该管的事情,需要投入更多力量的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要搞好市场监管。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不能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
第五要改进政绩考核办法,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衡量政府的业绩,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论坛演讲节选)
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的几个问题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
中国现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性的农业经济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形成,新兴的农业经济主体在快速增长。现实的中国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性的、多样性的模式,走的是一条兼容性比较强的路。相关的政策也是比较包容和弹性的,留出较大的政策空间,允许各种模式来检验,由实践来检验。
第一个问题是公司和农业的关系。现在公司进入农业是客观的现实,上个世纪90年代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模式就是公司加农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都是提倡资本下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本方运作,其中有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工商资本下乡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代替。对农民形成带动效应,不是形成挤出效应。引进龙头企业主要是进入农户家庭和合作社干不了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特别不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去引进对农民只有竞争或者排斥,而没有带动的企业。确保以农民为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觉得这段话的政策表述很到位,真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第二个问题是培育新兴的职业农民。未来专业农户这支队伍是值得注意的。这部分人从事面向市场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农民,也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代表,未来应重点扶持。
最后一个问题是发展合作社。
我们常提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体现的重要方面是在农业中不断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候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是农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第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才可能实现。(论坛演讲节选)
财税政策调控与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2013年国民经济增长将比2012年更可观。在十八大的精神指导之下,我认为我们国家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势必按照加快的精神来推出,而改革势必联系其他一些重要方面,而形成通盘协调配套的金融改革。
首先要充分领会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释放的推动改革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两位领导同志关于改革的一些重要讲话说得非常到位,我们在承担历史责任、加快财税改革时有必要结合局部与全局、过去与未来全面考虑。财政的问题是公共资源配制、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公共权利为主体的系统化改革息息相关,也和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息息相关。财税改革密切联系着战略和全局。
我国的房产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在房地产调控、收入分配优化方面产生了正面效果。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房地产改革是牵动人心、牵动感情、争议不休的事情,个人所得税不能简单、低水平、非理性地反复炒作和讨论,这也是我国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税制体系中的一个积极的配套。
另外省以下财政体制要按照真正进入分税制来推进框架扁平化,扁平化向前推进,加上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转变,降低了行政成本,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释放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缓解了资源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打开了我国未来可持续的高速高质发展空间。(论坛演讲节选)
当前农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
对于当前农业形势,我讲三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