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管理落地 实现文化自觉

2013-03-11刘鹏凯

上海企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力文化管理

刘鹏凯

心力管理的实质是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不是把文化做成管理,而是要将管理做出文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心力管理是以细节管理为手段,和谐为灵魂,以文化管理为归宿的管理模式。

每个企业都在探寻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将管理“落地”。一个企业家,如何将自身确立的管理模式真正推行下去,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有一段话可算是很好的诠释。孟教授说:“企业组织要想赢得职工的全身心热爱,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才智乃至热血和生命,那么企业就不能只把自己与职工的关系仅仅定位于经济雇佣关系。因此企业与职工不但要有经济契约,还要有心理契约,这种契约能将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主导价值观一致起来,使职工与企业达到高度的文化认同。”

很多第一次来到黑松林的客人,都会对这个花园式工厂的整洁美丽,秩序井然,留下深刻印象。经常有人会问我,是不是因为有人来访,提前做了功课?这一点我很自信,不管你什么时候来,不需要提前通知,我们能做到365天如一日。每年,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地,用我们企业管理人员的话说,董事长不在家,要比在家管得更好。用员工的话说,习惯了。这是什么?这是文化自觉。但这种自觉不可能速成,需要培养,正如俗话道,桑树从小揄,到老直笔笔。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包括认识的问题,又包括实践的问题、行为的问题。黑松林尽管规模不大,但20多年来天天向上,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一直持之以恒推行心力管理模式,并在推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形成了一种“上班工作8小时,文化管理管用24小时”的影响力,并将这种影响力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使黑松林文化真正落地,开出了心力管理的花,结出了心力管理的果。

《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修成正果。值得人深思的是,孙悟空本是只野性十足,又不循章法的猴子,经过师傅唐僧的反复教训、引导、灌输理念,加上紧箍咒的约束,最后这只野猴子也渐渐接受了佛家的行为规范习惯,并将那些约束自己的制度变成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了佛家的价值观念。

由这个神话故事联想到文化管理,还给我这样的思考:一旦修成正果,实现文化自觉、文化管理的境界,紧箍咒即制度是不是还有存在的意义?如何才能通过有效方式,将种种制度规章从有形变成无形,由约束行为变成约束思想,变成员工行动的指南呢?

在我们黑松林有一条鲜明的管理理念:法治治标,德治治本。黑松林人从建厂那天起就不断用信念和价值观、用文化熏陶企业的氛围,去指导员工的行动。打造黑松林的“精神、精品、精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早在1994年,黑松林就提出了“创黑松林精神名牌的决定”。1997年又提出“六倡六戒”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早晨上班后集体出操晨训,集体诵读:六倡:一倡敬业爱我岗,黑松林精神记心上;二倡开拓和创新,自我加压闯市场;三倡强化质与量,客户回头厂兴旺;四倡团结如一人,上下心往一处想;五倡“三老”和“四严”,奉公守法纪律强;六倡严管不铺张,降本节耗路宽广。六戒:一戒缺少开拓心,吃着老本守着穷;二戒工作不负责,留下隐患是黑洞;三戒作风软懒散,做天和尚撞天钟;四戒违法和乱纪,为非作歹理不容;五戒内部不团结,同室操戈起内讧;六戒办事摆阔气,大手大脚手头松。

俗话说,看得住人,看不住人的心。制度是人订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人来执行。黑松林在订立员工守则过程中,打破一订了之的传统做法,运用角色效应,用心为员工服务,将守则人手一册,广泛征求意见。待大家认同后,大张旗鼓地举行了一次全员签名仪式。会上集体诵读“六倡六戒”,各部门代表发言,发出了“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的铿锵誓言,并将附有每人签名手迹的复印件与守则等制度挂在企业多处显眼的地方,促使员工主动感触,提高了员工的投入程度、参与意识和整合能力;每天早晨出操诵读“六倡六戒”,让员工每天反复体验,自我检察,体会自己签名认可的制度,提醒自己从我做起,“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行动的矮子”。

黑松林巧妙运用后来被称作为“全员认同管理法”的全员签名和天天诵读的型式,增强了员工的制度意识、自律意识、认同意识,全厂上下形成了公认的铁规矩,形成了一种自律的风气,文化自觉的行动。

文化自觉的根本是抓住人心,只有从“心”开始,以心为本,让员工从内心认同企业,怀着积极主动的心态为企业工作。只有员工认同企业,怀着一颗合作之心,倾心倾力,同心同德同行,才能保持不衰的热情和强烈的忠诚度,而只有怀有这种心态,将文化在广大员工心中“扎根”,将企业文化理念真正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大家才能用心建设心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大家心中的企业文化。

最近,我看到马未都先生在博客中提出一个“半球理论”。说的是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在婚姻中只是个半球,必须合在一起才能滚动。但问题是男女半球的直径不一,很难保持一致。如果直径差距不大,完全可以磕磕绊绊地往前滚,滚着滚着棱角就磨平了,滚起来就舒服一些,如果直径相差过大,无论初始力有多大,滚着滚着就滚不动了。企业与员工也如同“滚球”。员工选择了你这个企业,等于是和你这个企业结了婚,能不能很好地合起来“滚球”,首先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如果一把手在沟通中总是居高临下,就会造成沟通障碍,劳资双方难以磨合。

一个企业要实现文化自觉,首先需要合心合力。企业家和员工应具备身和心的合作,就像两个人同锯一根木头,只要拿起了锯子就是一家人,两边的人就是平等的,要锯好木头就需要默契交流和配合,和员工站在平等的地位,在维护制度的前提下,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环境,把员工当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断推动循环,只有这样,条条框框的各项制度才能从墙上纸上走到员工心上,才能成为员工成长进步的阶梯,文化自觉才能从机械而幼稚地实践,长时间的养成教育,实现自主管理,文化自觉才能水到渠成。

黑松林人在实现文化自觉的过程中走了三大步:第一步,老总用自己的心与员工交换,自己苦修心力,同时打造一个黑松林人修炼心力的平台——以心为本,心至力则胜;第二步,以人为本,管理为推动力,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行为准则为标准,以文化自觉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中建设心力文化;第三步,弘扬企业精神、理念、愿景,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价值,建设和谐幸福黑松林共同努力奋斗。

黑松林的心力管理,无不显示出其“培”与“育”的境界。文化管理需要我们像母鸡一样用自己的体温,将身下的鸡蛋孵化出小鸡,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推进。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天早晨,我在原材料仓库门口,发现一滩似油非水的“水汪塘”,像面大镜子,在阳光下一漾一漾地闪烁,我心生奇怪,天又没下雨,怎么会有积水呢?于是,蹲下身用手指沾了一点,闻一闻,没有气味。再用大拇指拈一拈,油腻腻的。哦,原来是配料工将二丁脂洒到地上了。地上的一滩二丁脂,仿佛一扇窗口,让我窥见了员工的责任心,看到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影像。

顺藤摸瓜,原来配料员的帮手小沈是“水汪塘”的制造者。“这是你洒在地上的吗?”生产科丁科长严肃地质问。“我不是不想弄好,可是这个吸料器也太不好用了,再小心也会洒出来。”小沈一副苦瓜脸,呛呛的从库房一边拿出个残缺了的吸料器。我一见,果然够破的,像个断了手臂的维纳斯,难怪小沈有点不服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喔。我看看振振有词的小沈,对丁科长说:“让大家到这里集中。”

“这是撒在地上的一滩原料,每公斤16元,相当于4斤豆油,谁家的油瓶倒了不扶,油泼了不清理好?”现场安静得似乎空气都凝固了,只听见我的高嗓门。沉默片刻,我又拿起残缺的吸料器,“使用这种工具能保证不洒到地上吗?同志们,请你们各抒己见,写到问卷上,谁是第一责任人?”我边说边让丁科长发放着现场问卷。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卷引来了井喷般的议论。最后的答卷是这样的:车间主任主动请罪领罚;当事人气消怨散,主动扛起了责任。世界就是这样,雨与雨诉说总是泪流成河,星与星交流会星光灿烂,窗户越擦越亮,道理越辩越明。

彼德·德鲁克说:所谓领导能力,是能够将一个人的视野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使之工作表现提升,并且建立超越自我的人格。一个企业的成功,只有通过员工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管理者纵容员工的一次过失,就会有上百次的过失等着你,文化自觉就只能纸上谈兵。

细节传导企业价值观。人的行为是所有文化载体中最重要的部分。管理大师韦尔奇说:管理的价值观正成为21世纪管理者的基本功,管理者要通过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从而产生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行为和意识。心力,就是人的全部精力。引导我们的行为方方正正的。当人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这是“心力”的巨大效应。文化自觉靠人而不是机器,即使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也没有灵魂,文化落地需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然而,我们的日常管理中一些看似解决了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又反复,让同一块石头绊多次跟头,原因很简单,我们最需解决的并不是完善我们的管理思想那么简单,而是将我们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真正入脑入心,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自觉看管好那颗看不见的心。

心力管理的核心是心力开发。记得小时候我为写好一篇作文,到邻居铁匠店内仔细观看铁匠沈老伯打好一把刀的经过,最后沈老伯告诉我,要打成好刀,最关键并不是千锤百炼,而是在千锤百炼后要把它放进冷水里迅速冷却,这样磨出来的刀钢性才好。时至今日,沈老伯的话铭记于我心。千锤百炼的锻打磨练并不是“成器”的关键,而关键是成型后要让自己火红的身心跳进冷水里降降温,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让自己更坚强。

文化自觉不是天生的,需要企业家精心培育,用心去做,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真正的管理智慧应该是防范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从发现问题到认识、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到不再重复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久而久之,员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就会在日常管理中自主自觉地发挥作用,我们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很多年前,一天晚饭后,我独自在厂区散步,无意中发现手中还捏着一张餐巾纸。我突然来了灵感:能不能用它考验一下员工的自觉意识?夜色中,我将餐巾纸揉作一团,随手扔进窨井盖的隙缝。第二天一早,员工们陆续到厂上班,大家都很自觉地清理各自的保洁区。七点半,例行出操结束后,我却遗憾地发现,揉作一团的餐巾纸仍然静静地镶嵌在窨井盖的隙缝中。

我授意领操的副总让大家停留一下,走到队伍前面,说出了我的考题。员工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到了窨井盖方向,我没有直接追问责任讲大道理,而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说庙里有位老师父,他新收的徒弟头天进庙门,必须做例行功课:扫地。一天,有徒弟来拜师,师父还是安排他扫地。扫完后,师父问:扫干净了吗?徒弟说:扫干净了。师父又问:真的扫干净了吗?徒弟想了想,肯定地说:真的扫干净了。师父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原来,师父事先在屋子的角落里丢了几枚铜板,看徒弟在扫地时能不能发现。那些心浮气躁、卖奸耍滑的后生,只会做表面文章,而不会认认真真去扫那些边边角角,因此,也不会捡到铜板交给师父的。这就是师父收徒弟的考试题目。

小故事大道理,员工们听得专心,个个若有所思。我仿佛看见有股清亮的溪水流过大家心头,不经意间荡涤着心头不易察觉的尘埃。

习惯成自然。每个人每天都会重复着许多行为。这些规范或不规范的行为累积成为习惯,要改变何其难也。作为一个管理者,企业管理行为如同修塔一样,如果只想着快快把塔体竖起来,忽视或忘记夯实塔基,这个塔总有一天会倒掉的。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基础管理深入人心,才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扔纸团也好,丢铜板也罢,方式很简单,目的却很明确,无非是帮助大家矫正不规范的行为累积,由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文化自觉融入员工心中,烙在脑中,成为使然。

心理学中有一个“横山法则”。说的是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激励员工自发控制自己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过多地强调“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收效甚微,而真正的管理者是“无为而治”。

文化自觉需要用心。正如一个人背着一袋种子四处游走,却不知道要把种子撒在何处,那么,他怎又能指望秋天的收获呢?

(作者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心力文化管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相思花飞梦》
谁远谁近?
从心力角度谈大学生信仰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管理的另一半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