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及其缓解对策
2013-03-11傅尔基
傅尔基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包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当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延续、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外需不足,由于我国金融法制、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或缓慢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偏紧,以及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又有新情况、新影响和新成因。
(一)“老”问题,“老”又“新”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都一直存在,是一个“老”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贷款有所增长。截至2012年9月末,上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11.49%,占贷款余额比例为19.47%,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29.34%。尽管如此,当前上海中小微企业主要是间接融资难度、也有直接融资难度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1.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远高于大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小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的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大型企业的贷款余额为8874.74亿元,远超中型企业的贷款余额6910.01亿元和小型企业的6702.36亿元,而小型企业2010年同期贷款余额甚至只有4281.84亿元,仅为大型企业的一半。
2.中小微企业银行借贷门槛高,融资成本持续增长,借贷难度加大
2011年央行三次加息,银行资金管制力度加大,进一步推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贷款难度。青浦区有四成受访企业表示融资成本明显上升。闵行区近半数受访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85%为银行业间接融资。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且还惜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受访企业反映,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贷款成本已达贷款额的11%以上,即使部分企业有贴息(2%)也要9%以上。
3.中小微企业民间融资利息过高,风险增大,难以接受
民间融资一直是中小微企业在“银行金融抑制”下重要融资来源。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查,中型、小型企业“以其他企业投资”来源分别为14.4%和15.8%,微型企业通过“民间借款”占26.7%。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风险加大,难以接受民间“高利贷”。
(二)“大”问题,“大”影响
上海中小微型企业在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推动创新、催生产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影响企业创业、创新和创收,甚至倒在起跑线上或发展壮大的半路上,进而影响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1.影响上海经济稳定增长和财税收入增加
稳定增长当前上海一项重要任务。转型发展必须是有一定增长速度的转型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上海各区、尤其是郊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主要税收、财政收入来源,如占青浦税收、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业务开展、甚至带给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经营亏损,影响上海市区经济稳定增长和财税收入增加。
2.影响上海加工贸易、出口创汇持续发展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上海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延续、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外需不足下,我国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但加工贸易、出口创汇仍在扩大,说明在转型发展中承担加工贸易、出口创汇的中小微企业仍有可为。上海对外开放扩大和转型发展、进出口贸易扩大和转型发展将是一个渐进、演变过程。所以,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会影响上海加工贸易、出口创汇发展。
3.影响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突破性进展
当前上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反映了上海金融抑制问题突出、金融创新滞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没能与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协调。“十二五”时期,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由框架性建设转向突破性进展,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平台化发展趋势中,依托、融合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加快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作用。所以,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会反过来整体影响到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4.影响上海“十二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从“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来看,上海正在从资源要素驱动、财富(房地产)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型依靠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国创新驱动发展主体来看,既有依靠大企业像日本,也有像美国等更多依靠小企业科技创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从上海实际来看,小企业更具有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等)、业态创新(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全球供应链营销等)驱动的动力和优势,是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现代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势必会制约“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5.影响上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30年上海开放经济的跨世纪重新崛起和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资发展。而民资几乎全是中小企业,它们撑起上海开放经济发展的“三分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年增加值占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成),也使上海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增加了活力和实力。因此,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不缓解,将会影响上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进而影响上海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效率提高。
(三)“难”问题,“难”在哪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在于我国融资供给体系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体系不对称、不匹配。
1.间接融资难的成因
就间接融资难来说。一方面是银行供贷难。一是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众多融资需求。尽管银行贷款余额增长很快,但相对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显不足。二是商业银行存在贷款“大企业”、“大数额”、“长期性”倾向,轻视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出于注重规避风险,更愿融资给企业喜好“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很少关爱到一些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三是借贷融资渠道不宽,除了实体间接融资渠道之外,网络间接融资渠道不发达。这是因为网络营销平台不发达和金融管制严重,网络金融借贷只在有限企业网站开展。四是融资创新产品受限。就实体间接融资产品来说,像单笔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小贷公司,与小微企业的需求之间仍存差距。第三方支付方式方兴未艾,但要转为全面银行业务,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是中小微企业借贷难。一是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一般具有一次性借款数量小、期限短、要得急、放贷快、次数频即“小、短、急、快、频”的特点,这不适合大型商业银行放款数量大、时间长的审贷要求。二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济规模小、资质轻,经营不够规范、风险高,财务报表不规范、不透明,缺乏抵押品、信用低,成长性难以判断,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等贷款需要企业财务信用明了确定、有实物资产抵押的传统要求。三是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信用担保和风险分担机制、模式不健全,影响到银行给予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增加了中小微企业借贷成本。四是政府对银行给予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不大,政府主要支持给交税多的大企业贷款,增加税收是政府的考核指标,小微企业、创业企业几乎没有税收上交。
2.直接融资难的成因
一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政策门槛更高,发债和上市审批严格,费用高,融资难度更大。尽管我国已经开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深圳股交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但中小企业发债和上市非常难。例如,像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上市融资的额度需求一般在1000万-3000万之间,但上市费用往往高达几百万,在自身难以承担情况下,减少动力。二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又面临缺少机构和资金介入。由于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中“对赌”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害怕陷入“股权危机”、妨碍企业正常经营和成长,不愿接受。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受到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限。由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评审和门槛严格,致使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申请项目资金难度增加,成功率平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履行率不到20%,其运作和发展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影响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成长。四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不能得到民间资本投融资充分支撑,原因在于民间资本投融资受到较多的政策限制和模式创新不足。
二、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重要和关键的是创新金融市场体制、经营模式、服务产品、融资担保、融资方式和融资业态,要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重要和关键的是创新金融市场体制、经营模式、服务产品、融资担保、融资方式和融资业态,努力突破科技金融创新难、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全面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从而保障上海经济稳定增长,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创新金融市场体制
1.进一步改革开放商业银行领域
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商业银行领域,成立区域性私营商业银行或科技银行,允许经营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试点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具有科技银行性质的社区银行。
2.进一步改革开放货币债券市场
政府帮助筛选撮合和财政贴息支持,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以集合中期票据和集合信托债权基金、集合企业债券形式在票据、债券市场获得更低成本融资。
3.进一步改革开放场外资本市场
大力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场外股权交易,除了去深圳证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外,可以更多选择培育、辅导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去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便利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退出。
(二)创新金融经营模式
1.独立中小微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要专设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部门,整合服务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资源,政府给予税收和政策优惠,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贷款能力、规模和水平。听取专家建议,借鉴日本与德国的做法,拨出一部分外汇存款作为专门扶植小微企业的银行储备金。
2.特设科技型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专设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部门,或设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或在沪独立开设科教银行,或采用中外合资方式,成立像浦东硅谷银行兼营商业贷款和科技投资的创投银行。
3.力推创投银行贷投保
推广创投银行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结合融资、或者加上信用担保结合融资的金融经营模式,为创新企业提供最高效的融资方式,即在对创新企业先行风险投资,然后跟进银行贷款,加上同业信用担保或政银企联合信用担保,既能帮助创新企业获得创新风险投资资金,又能使创新企业以更低成本去获得融资,降低股权稀释,同时,银行贷款风险也可降低。
(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1.创新企业阶段品牌贷款
如像交通银行那样,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和优质发展不同阶段,推出创业通、展业通和卓越通等品牌贷款产品和服务。
2.创新具有行业特色贷款
如像交通银行那样,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特点的中小企业,创新智融通、惠农通、税融通、优贷通等适合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3.创新适合科技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私募基金和风险基金可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政府合作,推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产品,如交通银行“携手通”等。
(四)创新金融融资担保
1.创新商业银行贷款担保种类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资产形态,突破传统物权、质权贷款担保限制,扩大债权、货权和智权等担保贷款,实行单一或组合权利融资担保。
2.创新商会、园区企业担保机制
为缓解无抵押、无担保、资信无、额度小、期限短、急需要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商会、园区可以构建会员企业、入驻企业非盈利性互助担保融资机制,与商业银行合作,在政府财政贴息支持下,开展互助担保融资。
3.创新政府出资信用担保体系
为健全中小微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政府可以探索出资成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参与组建再担保机构司,探索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完善多层的投融资担保体系。
(五)创新金融融资方式
1.开设网上融资平台
随着全球信息化、互联网、3G、云计算等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普遍设置和运作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官方网站、独立频道,为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等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互动式、及时性平台。金融行业公会建立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上海乃至全国的金融资源,全面对接、及时互动金融服务机构融资供给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消除双方信息不对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2.优化审批借贷流程
试点推动银政合作,优化审批中小微企业借贷流程。银行方面实现“小规模融资超车道、中规模融资快车道”的流程再造;政府则安排财政预算资金作为贷款增长奖励和风险准备金,对银行坏账按比例给予补贴。
3.推出供应链融资方式
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为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并且实行供应链融资的全程电子化,通过系统的对接实现贷款的网上申请、单据确认、发放、还款等。
(作者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