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脓肿术后中药坐浴95例
2013-03-10孙云玲李莉梅刘红香
孙云玲 李莉梅 刘红香
(1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吉安343000;2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遂川343900)
外阴脓肿术后中药坐浴95例
孙云玲1李莉梅1刘红香2
(1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吉安343000;2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遂川343900)
目的 加速外阴脓肿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外阴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5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坐浴和药液互相配合,共起清化湿热,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解除外阴脓肿患者的术后痛苦。
外阴脓肿术后;中药坐浴
外阴脓肿是妇科疾病的一种体现,如果发生外阴脓肿一定要早治疗,脓肿多是由炎症引发的,如果不彻底治愈会反复发作。严重时还会形成糜烂、溃疡,或出现大片湿疹等,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给个体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坐浴是一种很古老的治疗方法,《内经》中有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记载,其中 “渍”即热汤洗浴之法。现代医学认为坐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利于药物吸收,增强疗效,加速创面修复,促进愈合。
外阴脓肿术后常常出现伤口疼痛、出血水肿、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外阴脓肿术后采用中药坐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2013年资料完整的住院病历,按入院时间顺序采取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9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均为女性,其中文盲48例,中小文化12例,高中文化14例,大学文化21例。对照组共9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岁,均为女性,其中文盲47例,中小文化10例,高中文化17例,大学文化19例。两组患者从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妊娠妇女、产后两周内、妇女月经期、盆腔急性炎症期等不适宜坐浴者;有精神病史,过敏体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癔病不能合作者均予以排除。
1.3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 《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1]。
1.4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 《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同时还对全部病历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渗出停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三项指标进行观察。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坐浴方式:黄柏20g,苦参15g,生大黄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五倍子20g,延胡索10g,血竭5g,冰片5g。由本院制剂室按工艺流程制成中药洗剂,每袋200ml,治病时,取一袋置于坐浴盆中,冲放沸水1800ml,先熏蒸外阴脓肿切开局部,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坐浴5~10min,1~2次/天。
1.5.2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浴液2000ml,便后先熏蒸局部,待水温降低至40℃左右,再坐浴5~10min,1~2次/天。
1.6护理
1.6.1一般护理术后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注意有无创面出血、渗液、水肿情况,有无排尿困难,头晕、全身发热等。给予及时处理并记录。
1.6.2心理护理主要是消除畏惧疼痛、忧虑手术效果及伤口恢复的心理,告知病人伤口情况,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治愈情况,宣讲坐浴的作用及目的,树立患者治病信心,以便配合治疗和护理。
1.6.3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粗粮,如:芹菜、瘦肉、香蕉、蜂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1.6.4坐浴时护理①坐浴前排空大小便,并清洁外阴及肛门。②保持适宜的坐浴温度,时间不宜太长[2]。③坐浴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和脉搏,如有眩晕、面白、出冷汗应立即停止坐浴,卧床休息,必要时,坐浴前饮用糖水。④坐浴时注意室内通风,冬季坐浴时,应注意保暖。⑤坐浴盆应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7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n,%)
创面疼痛消失时间、渗出停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外阴脓肿手术后,常见伤口疼痛、渗出、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西医在外阴脓肿手术后多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治疗,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作用比较强,但无止痛消肿作用,而且易使创面老化,不利于创面的愈合。中国医学认为,脓肿疾病多为湿热下注,术后脉络受损,导致局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针对以上病因,我们拟定清热利湿,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原则。《理论骈文》说:“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我们采用黄柏、苦参、生大黄、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利湿,延胡索、血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冰片芳香走窍、散热止痛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坐浴治疗法,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荡涤污浊毒邪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坐浴时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减轻创面渗出,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的增生,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畏怯温热作用,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而止痛[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苦参、生大黄、蒲公英、金银花有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伤寒杆菌和皮肤真菌的作用,延胡索具有止痛作用,血竭具有止血、促进溃烂创面愈合作用,冰片可拮抗前列腺E(PGE)和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可起止痛作用,同时又促进其他药物吸收,生大黄除抑制菌外,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性减少创面体液外渗,有明显的止血作用[4]。五倍子的鞣酸能使皮肤黏膜溃烂等部位的组织蛋白凝固收敛,使血液凝固呈止血作用。
综上所述,坐浴和药液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起清化湿热、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功能,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2,256.
[2]宁余音,姜红,孔秀莲,等.肛肠手术后病人中药液坐浴时间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7A):1172-1173.
[3]南登.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147.
[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9,14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16
:1672-2779(2013)-22-0024-02
杨 杰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