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个结合” 突出“三个重点” 完善“三个体系” 全力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新农村

2013-03-08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三个结合磐石市村屯

近年来,磐石市一直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确立了“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坚持“三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完善“三个体系”,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稳步推进村屯环境整治。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一年内有明显改善、两年内有显著改观、三年内有根本性变化的工作目标。

1.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工作方法

1.1坚持环境整治与村屯规划相结合磐石市将严格执行村屯规划作为规范村屯秩序,解决村屯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行、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等“五乱”问题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引导。使村民深刻意识到村屯规划具有法律效用,必须严格执行。而且,建设和保护好环境,受益的是群众自身。群众理解了,开展工作就顺利了,大部分群众都能主动按照规划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占道堆积物。二是联合执法。对在整治过程中拒不执行的个别人,新农村办协调城建、公安、土地管理等部门按照各乡镇村屯规划进行联合执法,对占用公共道路、排水沟上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残垣断壁等有碍村容镇貌的进行了集中拆除。目前,共依法清除路障3000余处,拆除私搭乱建600余处。在集中拆除乱搭建过程中,没有出现群众上访事件。

1.2坚持环境整治与农业环保相结合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磐石市在抓好传统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一是抓好污染源头。采取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引导农民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农膜等生产垃圾的污染。二是整治违规物品。与城建、畜牧、农业执法大队、农业环保监测站联合对农村生活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进行了整治与规范。三是变废为宝。为了减轻农民秋季燃烧玉米秸秆造成农村环境的污染,磐石市积极引进秸秆加工设备,大量收购农民的玉米秸秆进行深加工,这样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护了环境。

1.3坚持环境整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农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农村卫生整治工作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磐石市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一是积极宣传发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新农村办编印了《道德“三字经”》,下发至各乡(镇)村屯;常年悬挂环境整治标语、过街旗幅,定期组织人员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在市中心大屏幕滚动播出倡议书等,着实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开展志愿者活动。每年组织志愿者签名、志愿者队伍沿街宣传等多种活动形式,联合举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志愿者宣传日活动。三是树立模范典型。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载体,通过评选“文明卫生户”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教育群众倡导新风尚,创造新生活。

2.突出“三个重点”,推进科学发展

2.1突出示范带动示范村建设启动以来,磐石市一直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载体。三年来,共建成了3个样板村和45个省、市、县三级示范村。共投入资金3.2亿元,新建水泥路46条251公里,示范村100%实现通水泥路;新建农村公路桥8座741延长米、边沟281.6公里、围墙和栅栏18.7万延长米;改造自来水2542户;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和直播卫星用户4726户;新建卫生厕所9000个。示范村基本实现了院墙标准化,道路水泥化,排水沟渠化,饮水安全化,厕所卫生化,畜禽饲养圈舍化,卫生保洁经常化,村屯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同时,对路、沟、树、墙、大门、大门垛统一标准,厕所统一式样,柴草垛、粪堆统一位置。示范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为其他村环境整治工作树立了标杆和样板。

2.2突出全面提升提升村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提高面,在环境整治工作中至关重要。2010年以来,共启动建设236个提升村,全面提升了农村的环境层次。一是以“四清”为重点整治村屯环境。全市共出工9.3万人次,投入资金150万元,出动车辆18000多台次,清除垃圾5万余吨,清理粪堆1850个,清理卫生死角562个,修排水明沟和暗沟400余条、2.6万延长米,新填死水塘和污泥坑385处,清除路障3000余处,其中拆除私搭乱建600处。二是以“四改”为重点建设新设施。3年来,236个提升村共开工建设项目628个,总投资9883.3万元。其中,投资2883万元新建围墙栅栏43.69公里,投资92.6万元新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6259座,投资3493.39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项目128处,解决6.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以“两化”为重点美化环境。全市共投入资金3017万元,绿化村屯234个,共植树970万株,栽花种草1240万平方米。村屯绿化工作在吉林市排位第一,省政府检查合格率达100%。

2.3突出沿线整治2011年起,按照“全市扮靓三条线”的新农村文明走廊建设总体目标,对全市主要公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靓化,全面提升磐石市整体形象。一是打造绿色长廊。两年来,全市公路沿线共修建植树台86公里,植树20.3万株,栽花种草325万平方米,道路两边实现绿满栽严,打造出了绿树成荫、鲜花锦簇的公路风景线。二是打造洁净长廊。全市共出动人力3.5万次,挪除沿线柴草堆4200座,清理粪堆850个,清除垃圾700吨、路障2600余处,拆除私搭乱建350处,使困扰磐石市多年的公路沿线三大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打造靓美长廊。92个公路沿线村屯,共拆除破损栅栏13500米,新建水泥板围墙41769延长米、砖墙8870延长米、铁栅栏7767米、艺术围栏3600米。沿线围墙栅栏达到齐、直、美标准。

3.完善“三个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3.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为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力度,磐石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也相应成立了环境整治组织机构。每年市委、市政府都组织召开由各责任部门和乡镇街主要领导、268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大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磐石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各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张贴发放宣传材料、广播等形式,号召大家自己动手,建设家园。

3.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一是组建队伍。各乡镇成立城管办公室,负责对乡镇所在地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经商秩序的管理。城管队员列市城管执法局领导下的中队或小队,由乡镇政府和市城管执法局双重领导。乡镇所在地成立环卫队,负责政府所在地的垃圾清运和卫生清扫保洁。各行政村以屯为单位设置1~2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公共活动场所清扫保洁,监督和制止垃圾乱倒行为。二是配置设施。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和清扫工具。乡镇街政府所在地实行垃圾不落地管理,环卫工定时收集、清理,主要街路设置果皮箱;取消村屯内及村边垃圾点,每户在院内设置一个简易垃圾仓,将积攒的垃圾自行倾倒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定时填埋处理。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与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政府明确,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费来源从乡镇财政经费、卫生费收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收入和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等渠道中解决。三年来,各乡镇街共投入环境整治资金900余万元。市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进行补贴。

3.3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磐石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方案》,设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单项奖,作为乡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明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评比排在后三名的单位,在年末新农村建设考评中下调一个档次。同时,各乡镇街也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签订了责任状,年初定标、季度检标、年末兑现,把此项活动直接与乡村干部工资奖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今后,磐石市将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降低工作标准,不减弱工作力度,不减少经费投入,不出现“问题反弹”,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三个结合磐石市村屯
奋进中的磐石市实验小学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巧用“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结合”
基层建设要搞好“三个结合”
基于现状下的村屯生态绿化建设探析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
农发行磐石市支行积极做好存款营销工作多措并举 攻坚克难
吉林省磐石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磐石市农发行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