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6例经皮肾活检临床与病理分析

2013-03-08赵亚娟刘艳红胡桂才朱菊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肾炎肾小球经皮

黄 兰,赵亚娟,刘艳红,周 瑾,胡桂才,朱菊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

326例经皮肾活检临床与病理分析

黄 兰,赵亚娟,刘艳红,周 瑾,胡桂才,朱菊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

目的:回顾总结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进行肾穿刺活检的标本,分析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构成比例。方法:参照WHO肾小球疾病的组织学分型方案,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测明确病理诊断。结果:326例肾活检病人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8例占首位(79.1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9例占11.96%,其它占8.9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中最多的是IgA肾病(43.41%),其次为微小病变肾病(25.97%)和膜性肾病(13.1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41.03%),其次为紫癜性肾炎(35.89%)。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其它少见的肾脏疾病也有检出。

经皮肾活检;病理分型;临床

经皮肾活检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最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肾组织活检可以明确病因、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直接指导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可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1]。因此,经皮肾活检也有诊断肾脏疾病“金指标”之称。本研究总结了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间经皮肾活检326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6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男156例、女170例,男女之比为1:1.09,年龄10-70岁(平均41.6±17.2岁)。穿刺前临床诊断分别为:慢性肾炎117例,肾病综合征120例,隐匿性肾炎21例,急性肾炎6例,急性肾衰竭5例,紫癜性肾炎14例,狼疮性肾炎18例,高血压肾损害7例,药物相关性肾病9例,蛋白尿原因待查9例。

1.2 经皮肾活检

1.2.1 术前准备:除外出血性疾病和孤立肾,肾衰竭患者肾脏体积无缩小;控制血压≤140/90mmHg;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检测;穿刺前嘱患者练习憋气和床上排尿,准备好肾穿包、穿刺枪及肾穿针、麻醉药品及消毒剂。

1.2.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普通B超穿刺探头引导下,常规定位穿刺部位为左肾下极或右肾下极。用美国巴德肾穿枪,穿刺针型号(16G×20cm),常规取2-3条肾组织,并立即在光镜下初步观察肾小球数目,确保手术成功。

1.3 病理学检查 肾穿刺取得的组织标本经常规处理后,冰冻切片用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IgG、IgA、IgM、C3、C4、C1q、Fib,乙肝患者同时检测HbsAg和HBcAg;石蜡切片用于HE、PAS、PASM、Masson染色,部分患者加做刚果红染色。

1.4 诊断与病理分型 参照WHO(1982年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每一例患者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荧光及光镜改变特点共同探讨,明确病理诊断及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包括IgA肾病(IgAN)、微小病变肾病(MCD)、膜性肾病(M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CGN)、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GN)等;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包括狼疮性肾炎(LN)、紫癜性肾炎(HSPN)、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糖尿病肾病(DN)、肾淀粉样变性(RA)等;③先天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薄基底膜肾病(TBMN)、Alport综合征、Fabry病肾病等;④小管间质性肾病,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慢性间质性肾炎(CIN)、马兜铃酸肾病(AAN)等;⑤肾血管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肾病(IRD)、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BAN)、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MAN)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326例肾活检病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8例(79.14%),其中IgAN 112例、MCD 67例、MN 34例、MsPGN 24例、FSGS 11例、EnPGN 6例、MCGN 3例、CREGN 1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9例(11.96%),其中LN 16 例、HSPN 14 例、HBV-GN 3 例、ORG 2 例、DN 2例、RA 2例;先天性肾小球疾病2例(0.61%),均为TBMN;小管间质性肾病14例(4.29%),其中ATN 2例、AIN 1例、CIN 11例;肾血管性疾病13例(3.98%),其中IRD 1例、BAN 10例、MAN 2例。

2.2 2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2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构成比

2.3 39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构成比 见表2。

表2 39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构成比

3 讨论

3.1 病理类型与构成比 本组资料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较高,326例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8例(79.14%,258/326),其中IgAN 112例(43.41%,112/258),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类型,略高于国内文献报道的38.46%-40.0%[2-3];其 次 为MCD 67例(25.97%)和MN 34例(13.18%)。

3.2 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构成比 本组资料中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在326例肾活检患者中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120例,占同期肾活检的36.81%。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18例,主要病理类型包括MCD 67例(56.78%)、MN 22例(18.64%)、IgAN 17例(14.41%)、FSGS 6例(5.09%)、Ms PGN与MCGN各3例(2.54%);继发性肾病综合征12例,其中狼疮性肾炎10例(83.33%),肾淀粉样变性2例(16.67%)。

3.3 修正临床诊断 本组326例患者,通过肾组织活检和临床病理讨论,有40例(12.27%)患者需要修正诊断。临床诊断慢性肾炎综合征2例,病理结果为薄基底膜肾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例,病理类型为肾淀粉样变性;2例糖尿病病史短、临床上不能确诊的糖尿病肾病,通过肾活检确诊糖尿病肾病1例、合并IgAN 1例;临床诊断慢性肾炎但病理结果为高血压肾损害5例,小管间质损害5例,缺血性肾病1例;临床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病理结果为IgAN 1例;临床诊断为蛋白尿原因待查9例,病理结果分别为MN 5例,MsPGN 2例,FSGS 2例;临床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肾病,但病理结果为高血压肾损害者6例;急性肾衰竭5例,病理结果分别为IgAN 1例,CREGN 1例,ATN 2例,AIN 1例;慢 性 肾 衰竭病因不清者2例,通过肾活检也明确了病因。经过临床病理讨论修改治疗方案125例(38.34%),与文献报道相似[4]。

综上所述,经皮肾活检是诊断各种肾脏疾病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根据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可为临床提供可靠明确的诊断,指导制定及时相应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等均是需经肾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的肾脏疾病,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开展肾活检,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持。

[1]邹万忠.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4):270-275.

[2]何灵芝,马红珍,张小云.120例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59-60.

[3]伍巧源,李洁,陈梅,等.IgA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特点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0,50(29):28-29.

[4]杜鹃丽,王汉民,于艳,等.肾活检1542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7):1599-1602.

R446.8

A

1004-6879(2013)01-0035-02

2012-08-30)

猜你喜欢

肾炎肾小球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