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政府去赚钱?”
2013-03-07
南方周末记者 冯禹丁 实习生 蒋昌昭
南方周末记者 冯禹丁
南方周末实习生 蒋昌昭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对于住房公积金体制的改革方向,你有何建议?
汪利娜:它应该是按照金融企业化的方式去做,因为它跟社保基金不一样,社保基金只是收取、支付,公积金涉及融通资金,发放个贷,投资保障房、持有公共租赁房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业单位能做的事情。事业单位不能玩钱,必须向金融企业化的这个方向转。说要入市,事业单位能入市吗?按照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公积金到底要往哪里改?不能这边占着事业单位,保着自己的铁饭碗,那边又玩老百姓的钱,又没有自有资本金,还说能承担风险。
不同于一般的金融企业,公积金有政策性金融的性质,因为它为政府住房保障的政策目标服务,拿的是强制性的储蓄,这本身就有政策性质。没有政府的政策,根本就拿不到这笔钱。
在现有的事业单位框架下,公积金也可以做一些调整,比如改革现有的资金使用政策,公积金不能用来交物业费、取暖费,把人家的钱都扣在那里,等到离退休的时候才用。
南方周末:你对日前证监会表态公积金将要入市的事情怎么看?
汪利娜:它可以去入市,但要说清楚入市的目的是什么。入市能解决股市问题、住房保障、老百姓消费的问题吗?不能说入市能解决公积金沉淀的问题,实际上你把使用的范围扩大,老百姓会用自己的钱,效率要比你高得多,而且更安全。
再说入市是为了增值,增值有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比如说可以根据不同存款的年限提高存款利率,这个保值增值和稳定收益的途径比入市要好得多。为什么不愿提高利率,就是为了要存贷利差来支付高额的成本,因为公积金中心是个预算外的事业单位,完全是靠利差来管理和养活这些人,公务员退下来都来这里混个职、谋个差。
其次,入市之前要讲清楚收益的分配办法,现在还是产权不清。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现在的增值收益扣除管理费用等,全部充作政府财政的保障房补充资金。这个基金到底姓公还是姓私啊?
它跟社保基金不同,社保统筹账户里有很多政府财政资金,可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共资金,但公积金从一开始就是个人账户做实的,它是个互助资金。财政部就觉得这是政府发起设立的,这个钱就是政府的。如果产权不清、收益分配不当,连风险责任人和增值收益的分配方法都不公开、不明确,我们凭什么让你拿这钱去赚钱啊?
南方周末:现在有人主张取消公积金,你怎么看?
汪利娜:公积金原来的设计是解决改革过程中城镇职工工资中住房含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发展到现在,现有缴存人里占整个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按照官方的说法,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缴存人占了70%多,接近80%,但从全社会就业人口算,比重还不到30%。所以作为一个政策性的工具,提供低息贷款是好事,因为城镇化过程中老百姓住房问题这么难解决。但问题是它要真正在住房保障中发挥作用,就得扩大选择范围,让那些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参与进来,惠及他们。否则像现在,覆盖率低,贷款难,服务差,又不提供组合贷款,那人家当然觉得你可有可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