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的书法岛
2013-03-06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镇江的焦山游玩喽!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焦山是长江中唯一的一座江心园林,远看好像碧玉浮江,所以人们把焦山称为“浮玉山”。来到焦山上的浮玉岩,南宋知名书画家赵孟奎的两个苍劲秀丽的大字“浮玉”展现在我的眼前。
登上山顶,寺庙、亭台、楼阁、碑林、长廊映入眼帘,给焦山增添了独特的风韵。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来过这里并留下墨宝。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有五次登临焦山,山上建有乾隆行宫。御碑亭中,乾隆御笔的字里行间,抒发了他对焦山的钟情和厚爱。
你们知道吗?这座在宋代还寂寞无名的小岛,因为一块奇特的铭文刻石而变得热闹。这篇铭文就是《瘗(y@)鹤铭》。
传说南北朝时期,华阳真逸隐士曾得到一只仙鹤,他驾着仙鹤四处云游,好不自在,没想到仙鹤却在焦山仙逝。隐士很伤心,他把心爱的仙鹤葬在焦山下,并写下《瘗鹤铭》,刻在石壁上以作凭吊。
后来,石刻遭雷轰崩坠到江中。宋代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几乎所有留下名字的大家,都曾经临摹过它。有的甚至还凿几字带走,《瘗鹤铭》因此而远近闻名。可是数十年后,石刻又坠入江中。直到清康熙年间镇江知府陈鹏年再度把它从江中捞出,将仅存的九十余个残字黏合在一起,移到焦山碑林。经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有160字左右。1997年、2008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对《瘗鹤铭》残石打捞了三次,经鉴定,发现其中疑似“方”“鹤”“化”等残字,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篇铭文很独特,有点像文字游戏,它没有留下任何朝代纪年的信息,甚至没有留下作者真名。更为奇特的是,它的行文顺序和古代常规的行文正好相反,是从左到右的。《瘗鹤铭》字体浑厚古朴,仿佛楷书,又带隶书和行书意趣,字形大小悬殊,一笔一画毫不拘束,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更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黄庭坚说它是“大字之祖”,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
山下的焦山碑林,是仅次于西安碑林的全国第二大碑林,其中有王羲之的《破邪论序》、颜真卿的《题多宝塔五言诗》、米芾的《城市山林》等名家的手笔,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