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闽台缘博物馆馆藏关帝像及其相关物件看闽台关帝信仰

2013-03-06黄善哲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关帝庙闽台关羽

黄善哲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福建 泉州 362000)

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民间信仰在促进文化认同起到重要作用。学者王代莉认为文化认同是在共同的语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1]。台湾大部份民间信仰是从福建传承过去的,海峡两岸在民间信仰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维系着两岸民间行为模式、道德思想。闽台民间信仰盛行,有关帝信仰、妈祖信仰等等,其中关帝信仰已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帝信仰都相当盛行。目前,仅在台湾地区主祀关帝和配祀关帝的庙宇就将近有五百座之多,可见其普遍性。

一、关帝像及其物件分析

目前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展《闽台缘》第六部分民间信仰的展柜中摆放着这样一些文物,有铜器、有木器、有银器、还有瓷器。我们先了解下展柜中的几件代表文物:

(一)清铜雕关公立像,一级文物,通高35.2cm,身宽11.7cm,腹围31cm,重4.51kg,头戴帽,身内穿铠甲,外着官袍,腰间束带,双手穿于袖筒内,双足穿靴,衣褶线条流畅。黄铜质,表面呈黑色。(图一)

(二)清木雕关公坐像,二级文物,通高40cm,宽22.5cm,厚11.8cm,底座长22cm,宽17.7cm,高25.5cm,头戴帽,脸涂红漆,身穿铠甲,左手持长髯,坐于交椅上,双脚踏在双兽足的踏板上,下一椭圆形座,面容威武,木质。(图二)

图一

图二

(三)民国银烧蓝关帝神冠,三级文物,高46cm,宽59cm,帽饰分内外两层,外层冒顶上饰以1个绒球,正面雕一龙首,两侧饰以左右相向的小盘龙,帽檐饰以一圈花瓣纹,有双翼,双翼由银线雕铸较密实缠枝花纹,左右各雕一只相背的盘龙,帽左右两侧各栓一布穗,鎏金蓝,内层为一圆形银质箍,上饰一个绒球,镂刻有缠枝花纹及花鸟等纹饰,正面有"民国丙寅""季夏建造"阳文楷书落款,通体鎏金。(图三)

(四)民国德化窑白釉觚,一般文物,高43.6cm,口径16.4cm,足径6.9cm,喇叭口,长颈腹,下展,圈足,底空。中突一周,分5格,每格印云雷纹,花瓣纹,径下印花瓣纹一周,形制瘦长,釉色灰白。颈部横排印有黑色隶书“通淮关圣夫子”,竖排中间印黑色隶书“威灵显赫”,左右各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德化弟子周玉清叩谢”等款识。(图四)

以上四件文物它们虽然材质不同,但它们所雕琢出的内容却都是反映闽台民间信仰的文物,它们所共同表现的便是——关帝信仰。从《清铜雕关公立像》和《清木雕关公坐像》可以反应出关帝神职的多样性,前者面容极为文雅,人们定是当做保护神和武财神供奉;后者面容极为威武,人们定是当做战神、驱邪神供奉。而从《民国银烧蓝关帝神冠》和《民国德化窑白釉觚》可以反应人们在某一次重大祭祀中特制的物件,前者为祭祀出游而制,后者为纪念祭祀而制,都同时记载着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信息,为祭祀活动留下重要的物证。

二、关帝信仰的由来

乌丙安定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民间信仰没有一定的至高信仰对象;民间信仰没有支配信仰的权威;民间信仰没有形成任何信仰宗派;民间信仰没有其信仰的完整体系;民间信仰没有可遵守的一定的规约;民间信仰没有专司神职的职业人员;民间信仰没有进行信仰活动的固定场所;民间信仰没有特定的法衣法器和仪仗等等[2]。关帝信仰也是如此,关圣帝君,就是民间俗称的“关公”、“关帝爷”,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有关羽的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山西运城解州西常平村人,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阳历六月二十四日)生。其庄上吕熊家有口井,只因只有少女才能饮他家的井水,关羽怒杀吕熊,填了井,逃到潼关,流亡涿州,与刘备、张飞结识,恩若兄弟。刘备起兵,命为别部司马。建安五年为曹操所执,操重羽才,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后因斩颜良有功,操封羽为汉寿亭侯。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久归刘备,部下欲追,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刘备命羽任襄阳太守,督荆州。小说家虚构出关羽与曹操相遇,演了一场义释曹操的故事,羽愿受军法处置,此乃“忠义千秋”。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用吕蒙计袭破荆州,关羽及子平被杀,孙权将羽首送操,操厚葬之。蜀汉后主追谥为壮缪侯[3]。

图三

关羽是个人,怎么变成了帝、王、神?宋真宗信道教,其时演绎出“关公斩蚩尤”故事。到了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元代文宗加显灵威勇英济王,明代万历二十二年道士张通元请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有关帝之称。

三、闽台关帝信仰及文化交流

在历史上第一座关帝庙就始建于隋代。《佛祖统记》和《三国演义》都记载有关帝爷死后在玉泉山显圣的故事(玉泉山位于现今湖北省的古城当阳):“僧人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在玉泉山上建造玉泉寺。因为智顗曾经看见两个威严有王者风范的人,长者美髯须、少者冠帽秀发,原来是关羽、关平父子,他们请求智顗在山上建寺,于是智顗就建玉泉寺来纪念他们。”[4]从此便有了的关帝信仰。

在闽台关帝信仰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庙宇,同时还会在关帝诞辰日期里举行祭祀活动。关圣帝君的诞辰日期,较为普遍的有农历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三种说法。但在闽台关帝信仰中,一般会选择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祭祀活动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关帝的生日,也是关帝“单刀赴会”,会下“磨刀雨”的日子;祭祀关帝的活动及其方式大致有:祭拜关帝、迎神出游、庙会和演戏祝寿等等。关帝既是老龙转世,当然和天神施雨相关,所以在这天的祭典上有时还会加上祈雨的仪式。(也有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龙的生日、关平的生日或是“桃园三结义”的纪念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才是关帝的生日。)

图四

闽南地区是福建民间信仰最盛行的地区之一,关帝庙很多,其中泉州的涂门街通淮关帝庙和漳州东山县铜陵关帝庙最负盛名,对台湾关帝的信仰影响最大,同时还被奉为关帝祖庙。如遇关帝诞辰特别重大的日子时,台湾信众组团到泉州、漳州的祖庙来进行祭祀。

台湾地区关帝信仰起源于泉州、漳州人民移居台湾所带去的神灵崇拜。台湾地区自郑成功时代开始奉祀关圣帝君,并且陆续兴建关帝庙,一般说来,新建立的庙宇都是从某处旧庙宇分灵而来的,因此台湾关帝庙同闽南的关帝庙有密切的关系,而其祭祀的方式,大抵沿用古礼制。在台湾的关帝庙中,有两座最为重要,一座是位于台南市中区三义街26号,旧地名为抽签巷的小关帝庙;另一座就是位于台南市中区永福路与民族路口,与小关帝庙相对,且距离仅百余米的名大关帝庙。

在台湾的诸多关帝庙中,香火最盛的,应该是台北市的行天宫。行天宫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圣帝君诞辰的祭典:当天的早晨六点,先举行迎神仪式,以示天上关圣帝君降临现场;接着行和献、亚献、终献等“三献礼”,宣读祝文。庙方则准备有免费的寿桃、寿面、糕点、汤圆、桂圆茶等祝寿物品,供信众食用,希望藉此得到关圣帝君的庇佑,增加智慧福寿。并请有戏班子演戏、舞狮表演等活动。

闽台关帝信仰之所以会如此盛行的原因,除了政府官方的推崇和鼓励之外,主要是因为关帝神职的多样性,信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祭祀活动来表达对关帝的敬仰,同时在祭祀活动中所留下的相关物件也为闽台关帝信仰者拉近心的沟通和情的交流。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指出,在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先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咿呀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社群的习惯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已是他的戒律。每个出生于他那个群体的儿童都将与他共享这个群体的那个习俗,而出生在地球另一面的那些儿童则不会受到这些习俗的丝毫影响[5]。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帝信仰文化交流等更为频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关帝信仰文化中包含着“大一统”的思想文化,关羽一声奋斗的历程就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这表明了他得思想是思想国家统一的积极思想,是要求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思想。关帝信仰的凝聚力,为祖国统一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关帝信仰被海峡两岸的同胞高度认同,我们可以利用关帝的神缘加深海峡两岸的联系,关帝信仰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可以加深两岸人民血肉联系,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

[1]王代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6).

[2]乌丙安.中国民俗学[C].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242-245.

[3][晋]陈寿.三国志·卷三十六.中华书局,2009,4:134-135.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1,5:263.

[5][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5.

猜你喜欢

关帝庙闽台关羽
“关羽”去世
本刊“闽台文化研究”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华容道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关帝庙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关羽大意失荆州
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记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静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