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03-05沈燕
沈燕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本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12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2例ADR报告中,50~86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52.25%);涉及药物品种29种,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86.8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6.28%)。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关键词]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145-02
近年来,由于药物品种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发生率明显上升,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集到有效ADR报告312例。现对这31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本院ADR发生的特点,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集到的312例有效的ADR报告。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ADR表现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构成比。
2结果
2.1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312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占38.14%),女性193例(占61.86%),患者年龄5~86岁,见表1。
2.2ADR涉及药品品种及分布
31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6大类29个品种,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1]的药品分类方法分类统计,结果详见表2、3。
2.3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
ADR报告中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和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4。
2.4ADR因果关系评价、程度分级及转归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312例ADR报告中,肯定62例,占19.87%;很可能163例,占52.24%;可能87例,占27.88%。按程度分级严重者1例,占0.32%;一般者311例,占99.68%。转归结果:经治疗痊愈310例,占99.36%;好转2例,占0.64%;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本调查发现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且≥50岁年龄组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与文献报道相符[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出现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而且,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稳定能力下降,也易诱发ADR。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联合用药、长期用药较多见,故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综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因此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指导和监护,结合其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品,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将老年患者用药的风险降至最低。
本研究显示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6.86%,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3]。这与本院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有关,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指征用药、超级别用药、联合用药较多、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超剂量用药、适应证错误等问题是导致ADR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在271例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为前3位,与这类药物在临床上所使用的范围广、用药频率高、剂量大有关。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造成不良反应的急剧增加,也易造成细菌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引发二重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ADR的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76.28%,以皮疹、瘙痒及静脉炎多见,多数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对原患疾病无影响。这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1)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4-5];(2)药疹是由变态反应所致[6]。故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在临床诊疗中,虽不能完全避免ADR的发生,但是,我们必须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
[2] 朱丽莎,杨思芳,屈马静.1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7):707-709.
[3] 黄艳芳.2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72-1975.
[4] 蔡长春,李景苏.我院122例循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85-486.
[5] 王俊平.2003~2005年鱼台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调查[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6):52-54.
[6] 王振义.临床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94.
(收稿日期:2012-10-17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