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3-03-05薛清彬
薛清彬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的疗效影响。方法114例早产儿根据孕妇产前是否给予地塞米松分为对照组(未给予地塞米松组55例)、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组59例),比较两组早产儿RDS发生情况,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情况,以及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DS、新生儿败血症、死亡发生率均较低(P<0.01,P<0.05)。观察组出现RDS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RDS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早产儿发生RDS,且能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早产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地塞米松;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064-02
早产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病理改变为肺透明膜病变,致病机制为胎儿肺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时间在胎龄35周左右,而早产儿多此物质分泌不足。所以胎龄不足35周的早产儿易发生RDS。此病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预防早产儿RDS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娩出生的早产儿,根据其是否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分组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发生RDS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娩的114例早产儿,胎龄28~35周,平均(32.4±1.2)周,其中,男60,女54例,体重为1000~3100g,平均1950g。剖宫产87例,顺产27例。均为单胎。按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地塞米松,首次给药时间至胎儿娩出时间大于1d,小于7d,对照组未使用地塞米松,或首次给予地塞米松时间至胎儿娩出时间小于1d。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性别、1minApgar评分、胎龄及剖宫产率等方面对比,如表1所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常规治疗、控制并发症及检查。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痰、酸中毒,抗生素抗感染,静脉营养,改善呼吸循环。观察组产妇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6mg/次,1次/12h,连续肌内注射4次。比较两组早产儿RDS发生情况,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情况,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1.3疗效标准
1.3.1RDS诊断标准 参照CPAP标准[3]:出生8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PaO2<70%,鼻翼扇动,发绀,口吐白沫,呻吟,三凹征,且经面罩或鼻导管给氧症状无改善。
1.3.2临床有效率 痊愈: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正常,发绀与呻吟消失,电解质紊乱消失,酸碱平衡,两肺肺纹理清晰,X线检查无“白肺”;好转:呼吸较平稳,血气分析好转,呻吟基本消失,发绀消失,X线检查阴影改善。总有效=痊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征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DS、新生儿败血症、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
2.2两组总体疗效
观察组出现RDS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RDS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见表3。
3讨论
RDS目前仍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早产儿肺表面张力降低,呼气时保持肺泡张开,发生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导致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开放,右向左分流,缺氧加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纤维蛋白渗出,形成肺透明膜,使缺氧酸中毒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故生后RDS的发生率常高于足月儿[4]。
Ⅱ型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能够刺激Ⅱ型细胞的分化,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地塞米松可竞争性结合肺泡壁Ⅱ型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产生多种相关性蛋白,作用于患儿肺泡Ⅱ型细胞,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达到降低肺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肺水肿的发生的效果。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能够增加新生儿肺顺应性和肺容量。此外,地塞米松还可加速肺抗氧化酶系统的发育成熟,改善肺泡功能。由于地塞米松为脂溶性药物,且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够通过胎盘,在产前通过母体作用于胎儿,促进胎儿肺发育,从而减少RDS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作为糖皮质激素药物,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研究表明新生儿使用地塞米松可竞争性与大脑齿状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从而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和死亡[5]。而产前母体给药则可显著减少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损伤,且进一步减少RDS发病率,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6]。
本组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使早产儿发生RDS的概率明显降低,未用地塞米松组发生RDS的概率为30.9%,而应用了地塞米松组,其RD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至5.1%,表明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早产儿发生RDS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廖金莲.地塞米松对预防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3):1823-1824.
[2] 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等.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多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381-384.
[3] 杨媛.出生前地塞米松和出生后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5):46.
[4] 张树英.产前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63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5):188.
[5] 廖洪,周文艺.早产儿的围产因素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3(6):649.
[6] 廖春梅.地塞米松对预防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6):2430-2431.
(收稿日期:2012-08-31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