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013-03-05张金安
□文/张金安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2.9%,相关的主要统计指标在全国所居的位次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第19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然而,与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由2005年的83所增加到107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85.19万人增加到145.67万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教育人口第一大省。但是,与全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高等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107所,但其中只有43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3.9%,与河南占全国总人口7.7%的省情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河南省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所获得的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很低。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该省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的迫切要求。
一、文献综述
为了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许多学者对河南省现阶段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了广泛讨论。来俊军认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科研水平不够高。从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学术团队建设、科学管理和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刘淑慧从层次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综合化程度低、形式结构割裂、办学主体单一和区域结构不平衡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河南省高等教育适应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较好的途径。冉祥华认为,河南省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高校办学规模、“三重”建设、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河南的高等教育在相对规模、教育结构、师资结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针对这一现状,他提出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依靠GDP总量优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做强河南高等教育。赵科翔应用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供求原理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给问题。他认为9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俱乐部物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进一步,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供给数量取决于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学习天赋、社区教育费用等因素,从而构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函数,并实证检验了其合理性。孙俊杰等认为,河南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2)高校创新能力不强;(3)高等职业教育欠发达;(4)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刘高峰认为,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于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健康、和谐、快速地发展,提出以省域重点院校为主体的第一集团军应在高层次上有所突破;以市域本科院校为主体的第二集团军应在地方特色上有所突破;以县(市)域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第三集团军应在职业技术上有所突破。
上述文献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文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现有文献主要使用简单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经济理论基础,相关的理论分析不够充分。因此,本文采用经济理论中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来展开相关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
目前,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主要以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体系为主。其中,建立在距离函数之上,用于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涉及行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总体经济增长等方面,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重视。原毅军等人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与趋势,认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高明和解百臣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寿险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效率分解,指出技术进步是促进寿险行业效率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原则,采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开展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现构建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为基础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测度模型。
用N维向量x=(x1,…,xN)表示N种高等教育投入,M维向量u=(u1,…,uM)表示M种高等教育产出。为导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首先考虑单投入单产出基本情形,同时假定已有t和t+1两个时期投入产出数据,则全要素生产率δTFP可以定义为:
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每个时期的产出与投入距离函数可写成:
因此,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基于产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定义式为:
由于上述距离函数是所对应的法雷尔技术效率函数的倒数,所以可以将生产率指数的距离函数描述转化为效率函数描述。据此定义式为:
其中,四个技术效率函数的非参数模型为:
其中,式(1)在规模收益不变和要素可自由处置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如下形式,即:
括号外面是两个时期资源配置效率的比值,与技术水平的变化无关,只表示两个时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的变化率。括号中两个比率的平方根可以看作是在t+1和t时期之间用两个比率的几何平均数表示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根据上述分解可以给出下面两个定义:
定义一: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的条件下,基于产出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
定义二: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条件下,基于产出(即产出可扩张)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或技术进步率)为:
由于上述公式中使用的技术效率函数都有对应的非参数可测算模型,因此可以采用基于生产前沿面的非参数方法进行测度。至此,建立了基于产出非参数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体系。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0~2009年度我国各省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四大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各年鉴所含指标之间的差异化以及我国教育情况的现状——各类教育中不同教育对象的结构比例,最终选择普通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测度对象。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确定了所研究问题的观测单元之后,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评价我国各省高等教育在2000~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时,合理选取投入产出指标就十分关键。传统上,投入指标选择资本存量水平和劳动力人数来度量。各省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根据教育的特点采用年末校舍面积(单位:千平方米)、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单位:千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单位:千元)、年末图书数量(单位:千册)来度量。由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年》中不再统计中国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情况,因此2007年及其以后年份的各省级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选择基本建设支出以及事业性经费支出中的其他资本支出;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关系主要涉及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其中,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故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的度量;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作为产出指标的度量。最后,年鉴上的年度数据都是名义值,为了计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需要对以价值量度量的指标——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和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行价格调整。我们以2000年为基期,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2000~2009年的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行调整,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四、测算结果
使用上述讨论后确定的方法和各个指标计算的我国各省级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由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明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实际进展,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小于1表明该省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了。从计算的具体结果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增长的省份有15个,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103.7%)、山东(86.2%)、北京(78.6%)、上海(71.4%)、湖北(68.6%)、湖南(47%)、重庆(42.1%)、浙江(17.3%)、安徽(14.8%)、河北(12.6%)、江苏(10.3%)、天津(10.2%)、辽宁(9.6%)、河南(4.4%)、福建(1.5%);剩余省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退步状态。进一步分析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中,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生产率一共增长了4.4%,说明2000~2009年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全国各省级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位居第14位,处于相对较好的位次。但是,从中部地区六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不理想,仅在江西省和山西省之前,排名第4位。特别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十年4.4%的增长率并不高,远远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人口大省的省情并不适应。
进一步计算河南省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标。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1.101,技术水平变化率为0.948。因此从理论上看,造成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变化率的下降,已经成为约束河南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当然,这一理论假说还需要经验研究的支持。
总之,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效果并不明显,理论上看主要是技术创新水平降低了5.2%造成的。
[1]来俊军.河南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略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9.
[2]刘淑慧.河南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冉祥华.河南高等教育:十年成就、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9.
[4]赵科翔.河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求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10.6.
[5]孙俊杰,王鑫宏.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