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测度
2013-03-05□文/张娟刘侃
□文/张 娟 刘 侃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在人类与环境的复杂系统中,协调人类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制约等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地突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河南省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空气污染问题也逐渐凸现,研究其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关系,同时也能为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做出一定的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经济快速崛起,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2011年河南GDP总值已达到12,464.0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工业投资增长率达60%以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拉动力。
一、河南省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而河南省在1990~2004年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最高年份环保投资不超过GDP的0.7%。在1996~2004年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环保投资比重却相对下降,环保投资比重甚至不超过0.2%。工业增速年均超过15%,三废排放量逐年递增,而环保投资比重却下降很快,这必将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随着我国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十一五”以来,国务院确定河南省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8%和14%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采取加大环保投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环境污染治理被列入政府工作重点工作。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环保投资占GDP比重突破0.8%,并保持在0.6%以上。这标志着河南省经济社会正逐步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迈进。
二、模型的选取
为揭示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选择下面模型:
式中,Y是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标;X是人均GDP,经济增长指标;α0、α1、α2、α3是待估参数,ε 是随机误差项。α0、α1、α2、α3随着取值的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空气质量和人均GDP之间的拟合方程图形的形状。
Y选取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因为河南省主要大气污染类型是煤炭性大气污染,即主要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构成的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故可以近似反映出该省的空气质量。以1990~2011年为研究时段进行分析。为了剔除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给结果带来的误差,对各项指标取数据自然对数,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环境保护局编制的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1990~2011)。
三、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测度得出河南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较明显。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曲线的拐点位于2006年人均GDP13,172元处。方程拟合结果如下:
实证显示河南省工业烟尘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也存在“三次曲线”关系,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工业烟尘排放量增加较为平稳。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曲线的拐点位于 2004年人均 GDP9,200.6元处。1990~1993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有所减少。从1993年开始,排放量开始缓慢回升,直到2004年开始快速下降。方程拟合结果如下:
四、研究结论
实证分析说明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环境质量的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曲线拐点的出现并非自动发生,而是源于河南治理二氧化硫排放力度的加大。河南省通过空气污染的治理,采取一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拟合曲线才出现了拐点。可以看出,环保意识、环境投资、能源利用等因素都会对曲线的形状及走向产生影响。由于河南省正处于向工业化中级阶段的过渡时期,第二产业依然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第二产业的强化使得河南省的空气质量前景依然堪忧,更为关键的是环境污染程度存在一个“阀值”,超过了这个“阀值”,环境恶化将不可逆转。因此从长期来看,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即使曲线越过了拐点,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因此,河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比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应首先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从根本上减少这两种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来源。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应通过取缔燃煤小锅炉推行区域集中供热、禁止原煤散烧和露天焚烧、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努力增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的供应量,扩大管道燃气的供应范围。在汽车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在美国、巴西等大范围使用了20多年,较好地解决了环保、能源、农业方面的一些问题,收到了巨大的效益。目前,我国汽油年消耗量约3,600万吨,根据我国汽油现在的消耗水平进行理论预测,如果在汽油中添加10%体积的变性燃料乙醇,则可以替代360万吨等量的汽油。这既可以解决粮食深加工转化问题,又可以解决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和储存大省,目前有250亿公斤小麦库存没有去处,同时又是乙醇汽油的主要生产省份和率先使用省份,推广乙醇汽油势在必行。
[1]邢秀凤,曹洪军,胡世明.青岛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18.
[2]周宏春.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与对策建议[J].世界环境,2007.3.
[3]金三林.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特点、发展趋势及政策取向[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