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三味——记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善玉
2013-03-05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大港教育局张振起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大港教育局 张振起
2 0 1 2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大港一中”)迎来建校三十年校庆。在校庆图册“历史回眸”中,清晰地记录了滨海新区教坛名家、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李善玉的成长历程。1 9 9 6年7月,李善玉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回母校任教,已经1 7年了。
立业之难
大港一中是天津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第一所国际生态学校,也是滨海新区名校。一名新教师要想站稳大港一中的讲台,并不容易。李善玉至今记得初登讲台的第一堂课,是为高二的学生讲授毛主席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他写字的功底薄,加上紧张,板书的情形可想而知。寥寥六个字,在偌大的黑板上歪歪扭扭地散布。题目还没写完,教室里已是笑声一片。遭遇窘境,李善玉开始踏下心向老教师们请教为师之道。成华恩老师说:“业务很重要,年轻人一定要把课教好。”王天喜老师说:“总结要写清楚,手要勤快。”张万祥老师说:“把教育当成事业,不要只认为是职业。”……在之后的日常教学中,李善玉勤勉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十几年中,李善玉已记不清曾经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挑灯夜战,虽然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地改善,但教师的生活永远都是苦累参半。
在古诗词教学中,李善玉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坚持课前“每日一诗”的涵咏吟诵,每学期诵读达1 0 0多首;尝试诗词创作,定期组织“赛诗会”,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有所长的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专题研究,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李善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科学预设。他以“避实就虚”、“借题发挥”、联系现实等多种方式巧设课堂结语,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李善玉认为,语文无边界,但语文有内涵。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传道育人。由于长期的身体疲惫、精神紧张和思想压力巨大,距离2 0 0 7年高考只有十多天时,李善玉患上了严重的神经性耳鸣症。医生劝告他赶紧把工作停下来,必须静心调养,可想到学校里还有几十名正准备走进高考考场的学生等着他,他安慰并鼓励自己,忍受着耳鸣和耳膜鼓胀的痛苦悄然回到学校,走上了讲台。令人欣慰的是,那年高考,学生们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班学生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 0 0%。
敬业之诚
李善玉认为,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长经历也不同,现在对学生教育的模式未必适应将来学生的成长需要,因此,教育工作是充满灵性的,也是常做常新的。教育工作更需要的是教师真诚的付出、热情的投入和积极主动的不懈探索。
李老师曾经教过一个看问题非常偏激的男生,尽管平时成绩较差,但他却非常自负,坚持认为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稍加努力,就能考出佳绩。但在高三第一学期末的会考中,他的语文成绩竟考了个“D”,是全班唯一没有通过会考的学生。李老师怒不可遏,但冲动后转念一想:如果教师采取粗暴武断或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很可能一蹶不振,由自负走向自卑。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教他如何面对现实,扭转局面,最大限度地消除会考失利造成的心理影响。知道考试结果的那天晚上,李善玉在冰冷的风雨中跋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学生的家。那是一次令他永远难忘又意义重要的家访。李善玉和学生的家长语重心长,说得孩子心服口服,眼含泪花。在不久后的补考中,他奇迹般地考了个“A”,当年高考,又如愿考入重点大学。李善玉用尊重、理解、宽容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前行的动力。
工作经历逐渐丰富,李善玉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多。近些年,他婉拒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家教请托和财物感谢。有家长要求教师为孩子单独辅导,李善玉说:“辅导可以,但这钱绝不能收。师生关系不能掺杂任何私利。”他认为:作为人民教师,辅导学生功课责无旁贷。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李善玉以自己的高尚师德践行了“立德树人”的职业准则。
执业之得
李善玉说:“班主任工作是具体而琐碎的,工作效果很难用固定的或量化的标准衡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班主任的‘积极’和‘有为’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李善玉曾经连续1 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个年富力强的“老班主任”。工作中,李善玉始终坚持“以公心引导学生,以爱心帮助学生,以信心鼓舞学生”,帮助一届届学生顺利地走过高中生活,步入大学。他坚持三年制定“帮教”计划,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为了帮助经济和学业上的“双困生”重树信心,他曾经在学校和社会奔走呼告;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格,他创作班集体“嵌名诗”……十几年中,在大港一中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中,他的工作尽管风雨载途,但一路克服难阻,取得了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
正所谓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李善玉带过的班,不仅总能决胜高考,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名牌高校,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中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还有滨海新区团代会的代表、校学生会主席。他带过的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
孟子有言曰: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对李善玉老师而言,学生的成功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在德育科研方面,李善玉精心研究教育规律,笔耕不辍,《“法治”“礼治”“无为而治”——谈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等一批德育论文先后在《天津教育》《德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并获得天津市德育学术年会论文一、二等奖,《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于高三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获得全国一等奖。
李善玉认为,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不断总结、反思,创新工作方式,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语文教学中,他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到“三精”(即精心把握教材和课标,精致设计学案教案,精细组织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效果和反馈提高,在“低负高效”课堂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 0 1 0年7月,他参加全国第二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谈起语文教学心得,李善玉深有感触地说:“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记忆积累—理解运用—体验感悟’这样一个迁移过程。语文教学的‘效益’在于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弘扬和光大。这是一种‘大效益’,也是语文教学的真正效益。”
2 0 1 0年至2 0 1 2年,李善玉先后主持、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之文本深度解读与教学创新设计”等4项科研课题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他在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中承担了几十场的讲座和辅导。李善玉的努力赢得了学生的拥戴和领导、同事们的认可。面对成绩、荣誉,李善玉感慨地说:“教师可以安于清贫,但是不能甘于平庸。做有个性的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是我不变的追求。我会继续努力,让人民教师的事业在太阳底下永远熠熠闪光。”
链接:李善玉,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滨海新区青联委员,大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大港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曾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教师、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大港“十佳”班主任、大港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