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来利益,“代”出和谐
2013-03-05杨守军厉飞
文/杨守军 本刊记者 厉飞
2010年4月以来,本溪市委从基层工作实际出发,从促进和谐稳定的大局着眼,在全市城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了“三代”服务活动,赢得了一致赞誉。记者到溪湖区和桓仁县采访,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在一楼到四楼的楼道里,溪湖区河东街道办事处展示了“三代”服务成果。当时看得眼花缭乱,但在河东街道及井泉等社区采访后才发现,没展示出来的成果还有很多。
2012年11月1日,因为管道老化等问题,河沿、峪前、立新3个社区供暖出现问题,部分居民要组织上访。河东街道工作人员在稳定居民情绪后,迅速启动代访机制,向有关供暖单位反映问题,并让它们向居民承诺正常供暖时间。3日、4日,河沿和峪前社区先后正常供暖,但立新社区仍有13栋楼存在问题,新矛盾一触即发。河东街道工作人员在请求上级部门协调的同时,和立新社区的同志坚守在维修一线。晚上11点多,维修点灯火通明。有的同志困倦难耐,就在社区水泥地上铺了木板休息一会儿。11月8日,维修工作终于完成,13栋楼的居民家里暖了起来。
峪岗社区峪中三道街8号楼后有条用了30多年的小道,陡峭狭窄,乱石遍地,不少人都在这里摔伤过。即使如此,由于这条小道是到学校、市场等地的捷径,很多人还是不得不走。在动迁改造回迁后,峪岗社区积极将居民意见上报,最终,这条小道被改造成了50多米长的下山楼梯,并安装了护栏。居民都拍手称赞道:“这下出行就安全顺畅了。”
井泉社区书记陈立英在走访时发现,家住新湖郦城的赵淑芬家里停电又停水。经了解得知,赵淑芬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和别人正常沟通。从立新社区动迁搬到这里,不知道办理水电手续,却在原来的用电账户里交了2000多元钱。陈立英在为赵淑芬跑手续时才发现,就连她的身份证明都要重新办理。派出所,缴费部门,来回折腾几次,不仅把赵淑芬家的水电问题解决了,还把误交的2000多元钱追了回来,陈立英由此得了个“赵管家”的封号。
崔某家住河沿社区二甸子村,有退休金,还有点儿小生意,每月能有几千元钱收入。他平常把钱交给二婚的老伴管理,在一次生病需要钱时,却被告知没攒下钱。原来,这钱全让老伴给她女儿了。崔某要上法院讨说法,因不会写辩护词,就到河东街道找司法所长付强求助。付强陪他去了四五次法院,最终取得了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单从采访来看,溪湖区的“三代”服务表现为成果多,桓仁县的“三代”服务则表现为特色足。2006年4月,记者曾赴桓仁县古城镇拐磨子村采访“为民服务代理制”——本溪市农村“三代”服务的雏形。时隔7年,农村“三代”做法已是山花烂漫,而在桓仁县普乐堡镇瓦房村,记者有幸又发现了一朵“奇葩”。
帮远在广州的村民王志华办理准生证,往返县城帮村民李艳办流通人口证,这些“三代”故事也充分体现了服务精神,却少了一些“刺激”,比如,银行账户被查封。瓦房村党支部书记马启富就受过这样的“刺激”。10多年来,瓦房村很多人出国务工,富了起来。像马海,到韩国当船员,几年后回来,大房子也盖了,车子也开上了。李秀刚夫妇俩更是一起出国务工,一年能挣几十万元。村民出国务工,前期需要投入6、7万元,多数需要到信用社贷款。此外,还要做公证,签合同。有些业务,村民不熟悉,都是马启富和村主任袁宝贵“代办”,并在担保人处签字。一直平安无事,直到有一回,马启富接到法院电话,说他担保出国务工的一个村民违约了,他的银行账户已被查封,如果违约金不能及时到位,其中的钱将被全部转走。
经历这事后,马启富没有后怕,照旧帮村民办理出国务工业务。“帮老百姓富裕的事,不能退缩。10多年了,我们村连个上访的都没有,更别说到法院起诉的了,还不是因为村民富了,生活好了。”不仅能为群众“代”来利益,还能“代”出社会和谐,这个结果,不正是“三代”服务实效的最生动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