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旗帜在山城高扬
2013-03-05陈凤斌邱战平
文/陈凤斌 邱战平
不断强化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从2008年以来,本溪市委自觉站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高度,紧密结合本溪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实际,以密切党组织和党员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着眼点,以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为主要任务,持续探索创新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持续开展以为民服务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机制健全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构建服务网络。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为民服务中心,各村、社区全部建立为民服务站,村民、楼栋党小组普遍建立为民服务点,并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为民服务中的骨干作用,在全市形成了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在市、县(区)直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建立健全各类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帮助群众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各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流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组织,组织开展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形成了全域覆盖、上下衔接、严密完整的为民服务工作体系。
——打造服务队伍。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等各种服务队,利用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党员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活动,设立党员服务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项目,组织党员领岗履责,作出服务群众的公开承诺,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目前,在全市党员队伍中构建了规模大、素质高、工作实、服务优的服务队伍。
——创新服务载体。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的职能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党员的特长,探索和创新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的特色载体。在全市党政机关中开展了“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依托“四级”服务网络,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中开展了“三代”(代办、代访、代诉)服务;在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了“四零”(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条件”、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服务;在各级组织部门中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惠民生,争做人民满意组工干部”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样、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有效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服务机制。在组织领导上,突出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他们带头参与、带头推动为民服务工作,并把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在督导检查上,建立了专项督察通报制度,各级组成检查组定期深入基层,实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通报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在绩效评价上,坚持群众满意标准,采取集中评议、登门评议、致函评议、座谈评议、会议评议、网上评议、专业评议等方式,定期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在表彰奖励上,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成效作为评选“一先两优”的重要指标,适时评选服务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对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的县、区委进行专项表彰。
百舸争流千帆竞,山城昂首党旗红。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犹如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正引领山城14.5万名共产党员将党的温暖源源不断地送到群众心坎上,为170万山城人民早圆“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还注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民谋福利。对于困难家庭看病问题,院长、党委书记闫振伟有着自己的认识:“如果病人是家庭支柱,因为困难看不起病,就会拖垮一个家庭。”基于这种思想,医院党委组织了多次高水平义诊,让包括帮扶对象在内的众多困难家庭受益。2013年3月5日,医院党委再次组织最好的专家,带着最先进的仪器到清河城实施义诊,并带去了价值上万元的药品。
为了保证“走下去”的实效,本溪县林业局党委设立了活动公示板。记者看到,局党委书记王金龙等班子成员,无论在帮扶金额还是下基层次数上,都名列前茅。县林业局还制定了特殊困难户由局党委和党员干部联合帮扶的制度,田师傅镇大东社区的徐国东有幸成为受益者。50多岁的徐国东是个孤寡老人,双腿股骨头坏死,半个小时仅能挪动几十米。住的地方是搭建的棚子,仅靠塑料布挡风。副局长柴永君下基层时得知,徐国东4年多没开火,靠别人接济食物勉强维持生存。他将这种情况上报后,局党委决定,由于帮扶钱物也不能改善其生活,应将其送至托管中心。2012年11月1日,送徐国东到东营坊乡托管中心那天,局党委特意派了车,柴永君则帮徐国东拎最重的行李。当时,有40多名村民围观。有人议论说:“老徐头命好啊。”还有人直接问柴永君:“你和老徐头啥亲戚啊?”
现在,徐国东已经在东营坊乡托管中心过上了幸福生活。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让他感到身心俱暖。可以想见,随着“下基层、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人能像徐国东这样,收获经由真情传递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