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体会
2013-03-03王君梅
王君梅
山西省盂县中医院内科,山西 盂县 045100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体会
王君梅
山西省盂县中医院内科,山西 盂县 045100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极大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并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加大,将中医护理介入到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单纯西医治疗护理此类患者有一定优势。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50%合并胃轻瘫[1]。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以老年患者易出现此类并发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在糖尿病基础上患者出现上腹饱胀、早饱、恶心、呕吐、暖气等症状,超声检查表现为胃排空延迟,上胃肠压动力异常。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变性、高血糖状态,胃肠激素失调有关[2]。做好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护理,可极大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稳定患者餐后血糖,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我科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50余例,其中有54例合并胃轻瘫。通过对54例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比较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护理相对传统糖尿病护理而言,具有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在我科入住的糖尿病伴胃轻瘫患者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岁,病程6~2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胃轻瘫的诊断标准。具有2种或2种以上消化不良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B超检查有胃动力障碍和胃排空延缓;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排除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中医辨证脾胃虚寒症19例、胃阴不足17例、寒热错杂18例。
1.2 方法 将54例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常规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加糖尿病系统监测护理设为对照组。将上述方法介入中医护理设为实验组。糖尿病系统监测护理是对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指导、运动指导、常见并发症相关知识的指导以及餐前餐后对患者血糖的监测。中医护理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服用方法的指导、情志方面的护理以及临正施护如隔姜灸或艾炷灸。
2 结果
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见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以上结果对比说明,实验组患者在中医护理介入后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方法与体会
3.1 饮食调理 遵照一般糖尿病饮食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的性状的调整、进餐时间的调整、进食次数的调整以及食物成分的调整。由于糖尿病合并胃轻瘫后,食物排空延迟,导致血糖不能按时达到高峰,从而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此为加速食物排空,使血糖高峰时间与胰岛素作用时间达到协调一致,我们采用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的饮食搭配方法,或将固态食物匀浆化。进餐时间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将每日三餐变为5~6餐,分别为早上、中午、下午、临睡前,餐间进食少量点心,并且进餐时间安排在注射胰岛素10~15分钟之内。食物成分应为含纤维成分低的饮食,甚至无渣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因纤维素可增加饱腹感,延迟胃排空,使蛋白质营养成分摄入更加不足。忌食肥甘存腻及辛辣之品,以免湿热内生。脾胃虚寒者避免进食生冷,宜进食温热食品。
3.2 血糖监测 定时监测患者餐前餐后以及运动前后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时间、注射量以及进行运动量的调整。
3.3 运动指导 糖尿病胃轻瘫症状较重的患者,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在护士或家属帮助下完成生活自理即可。不建议其进行运动。卧床期间指导患者餐后半小时以神阙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15分钟左右。在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之后,空腹血糖小于15mmol/L,护士可指导其餐后1~1.5小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活动前后注意血糖水平的监测,防止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4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糖尿病人由于病程长,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合并胃轻瘫后带来的恶心、上腹饱胀不能进食等不适感,可加重患者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易加重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从而加重胃轻瘫症状。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通过正确有效的知识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病程、治疗方法和效果有一定认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采取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3.5 药物护理 除应做好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知识的指导之外,应根据本病的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中药服用方法。其基本方法为少量频服,防止患者出现呕吐、拒药。脾胃虚寒者中药汤剂宜热服,胃阴不足及寒热错杂者可温服。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和舌脉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3.6 艾灸或隔姜灸的应用 脾胃虚寒可表现为上腹饱胀,喜温、喜按、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面色无华。对于脾胃虚寒性患者,可采用艾灸或隔姜灸的治疗方法。部位选用上脘、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艾柱与皮肤的距离,以局部潮红不觉炙痛为度。也可采用热敷、热熨的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均应以健康人的皮肤感知受热程度,以免由于局部神经病变功能减退,造成烫伤感染。
4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学 “痞满”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阴损、耗气,致中气虚热、脾胃升降失调所致。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症。运用中医辨证施护,配合传统的糖尿病护理,效果明显提高。其效果主要体现在患者的饱胀不适感在较短时间内可得到明显改善。应用中药健脾、养阴、和胃,配合胰岛素控制血糖,二者相得益彰,使血糖更易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通过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护理得以延续,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
[1]谭茜,李华等.中老年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 [J].临床内科杂志.2004,2:472.
[2]陈振杰,许冠苏,申国明.糖尿病胃轻瘫针灸疗法的研究进展 [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1):102.
R587.1
A
1007-8517(2013)09-0141-02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