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2013-03-02力黄德才
朱 力黄德才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2;2吉林省中医药大学,长春130021)
近1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朱 力1黄德才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2;2吉林省中医药大学,长春13002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控制感染,防止坏疽扩大,大大降低了截肢率。本文就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中西医结合疗法;糖尿病足;综述
糖尿病足是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足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为足部溃疡恶化而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1]。国内报道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420万人,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1.297亿。因此,有效治疗糖尿病足,降低截肢率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控制感染,防止坏疽扩大,降低患者截肢率。
1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糖尿病足属中医“脱疽”范畴,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所载:“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这是对糖尿病足的较早认识。汉代华佗的《神医秘传》最早记载了内服四妙勇安散治疗脱疽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预后进行了较为详尽和系统的论述。此后,《外台秘要》、《卫生宝鉴》、《景岳全书》等诸多医书中都有关于脱疽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脱疽已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本病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经络瘀阻为标,瘀久化热,肉腐筋损,而致坏疽。
随着对脱疽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医家和研究者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有价值的观点。林素财等[2]通过大量古代文献的整理对糖尿病足的病因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为元气虚弱、血行瘀滞;营卫失调、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寒邪入侵、气血涩滞;意外机械损伤等五个方面。陈龙云等[3]将本病诱因归纳为三方面:①感受寒冷之邪;②感受火热之邪;③外来伤害。对于病机的认识较为一致,不外本虚、标实两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贾氏[4]认为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消渴病日久,脾气受损,运化失常,阴虚火旺,互为因果,以致气阴两虚,并认为脾肾虚弱、瘀塞毒壅亦为重要致病因素。魏艿[5]认为本病在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础上,阴损耗气,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并累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血行滞涩,病久瘀成。修丽梅等[6]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责之气滞、血瘀、热(火)毒、寒凝、湿热、痰浊等。在辨证分型方面,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7]将糖尿病足分为五种证型:①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②湿热毒盛证,③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④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⑤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刘文君等[8]将127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和干性坏疽分类,认为湿性坏疽以阴虚证为主兼气虚证,混合型坏疽以气虚证为主兼阴虚证,干性坏疽以气虚证为主兼血虚症。杨焕杰等[9]参照《中医症候鉴别诊断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本病分为热盛肉腐型、气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三种证型。
2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目前西医对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缺血病变和局部感染关系密切,其中神经病变和缺血是形成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因素。而诱发其溃疡的主要因素有:①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皮肤;②溃破、水泡破裂、烫伤;③损伤、碰撞伤及新鞋磨伤等。
李振环[10]认为糖尿病足主要是因动脉及小动脉粥样
硬化,微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导致肢端缺血、缺氧、营养障碍,局部失去活力。加之神经病变抵抗力下降,患者的痛、温觉障碍或消失,因此发生严重的损伤、溃疡、坏疽和感染。高方余[11]也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他从微血管病变角度出发,指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和抗凝血功能低下以及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因素造成血液流变异常,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糖尿病性肢体缺血,从而形成糖尿病微血管性坏疽。阎书凤等[12]则认为周围血管性疾病在溃疡形成过程中仅仅只是一种罕见的损伤因子,神经病变才是在这一损害中起中心作用的病理基础,是一种决定性因素,而其他外界因素可加速或促成溃疡的形成。张庚扬等[13]为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32例截肢标本中,中动脉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各证型间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微小动脉、神经和肌肉病理学改变各证型间差异不显著;而且还发现标本均见神经束膜下水肿,有不同程度的髓神经纤维髓鞘变性或减少和深染变形的轴索。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日益凸显。大量临床对比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截肢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多以西医整体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作为基础治疗,同时结合中医内、外治法,使疗效大幅提高。而结合的关键则在于中医内治和中医外治方法的合理应用。
3.1 中医内治法结合西医治疗胡艳芳[14]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瘀、热毒有密切关系,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治法为主、内外联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70例,内治法在西药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股动脉溶栓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三种证型辨证治疗。①热毒炽盛、阴虚热结型予四妙勇安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②湿热蕴结、肉腐成脓型予龙胆泻肝汤和四妙散加减;③气血亏虚、寒湿流注型予四物汤与阳和汤加减。外治法采取西医局部清创、排脓处理,并予消炎生肌药物及西药配方液外敷。结果治愈60例(85.7%),好转6例(8.6%),无效4例(5.7%),总有效率为94.3%。
张志明[15]通过临床疗效对比的方式,将7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降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局部清创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中药托里消毒散加减口服,处方:金银花10~20g,黄芪10~30g,紫花地丁、川芎、赤芍、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白芷、玄参、川牛膝、黄柏各10g,皂角刺6~10g。连续治疗8周后,治疗组痊愈3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4%。同时提出“蚕食”疗法清创并不适合糖尿病足的治疗,而应该采取彻底清创,才能使清创后炎症不扩散,坏疽范围不蔓延扩大,易于创面愈合的新观点。
3.2 中医外治法结合西医治疗黄琨等[16]在饮食调节、控制体重、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西药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在局部清创处理后予以中药足浴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足浴处方为:苏木20g,淫羊藿30g,海桐皮30g,伸筋草30g,桂枝30g,当归20g,红花20g,乳香20g,没药20g,细辛15g,黄柏20g,黄连20g。结果58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显效+有效)28例,未愈(无效)7例,有效率达88%。
穆亚东[17]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在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通、清、洗、敷、糊)。通:生理盐水+脉络宁20ml静脉滴注;清:清理创面,去除坏死组织;洗:中药煎剂(黄连、苦参、牡丹皮、蒲公英、黄芪等)熏洗;胰岛素、抗生素、654-2,加生理盐水局部湿敷;糊:生肌玉红膏,珠香散糊敷。对照组采用一般外科换药方法。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7例,有效率66%。
刘华[18]对30例糖尿病足感染溃烂患者,给予西医结合中医辨证外治法治疗,他在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等基础上,予以西药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支持治疗等;局部采取清创处理后给予中外外敷,处方为:金银花15g,生地黄12g,蒲公英10g,川牛膝10g,乳香10g,没药10g,大黄10g,丹参9g,红花9g,并随症加减。结果30例患者中22例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3.3 中西医内外综合治疗胡光勇等[19]在西药控制血糖,抗感染,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的治疗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脉络瘀阻型予阳和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毒蕴型予糖尿病坏疽I号方,组成为黄芪、当归、生地黄、白芍、麦冬、黄芩、石膏等;气血两虚型予糖尿病坏疽II号方,组成为人参、白术、黄芪、熟地黄、当归、黄芩、穿山甲、皂刺等。在予以西医局部清创处理后结合自制油调膏(黄柏、石膏经香油调制)和一效膏(冰片、炉甘石、朱砂、滑石粉加香油)外用。结果78例患者治愈52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6%。
沈剑[20]为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西医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局部清创处理等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外洗,内服处方以自拟“糖足康”(黄芪30g,炒山楂、天花粉、熟地黄、玄参、生甘草、生何首乌各15g,桃仁、红花、川芎各10g,金银花、当归各20g)为主进行加减;外洗方为:桂枝6g,丹参15g,忍冬藤30g,紫草10g,苦参15g,五倍子10g,白及10g,血竭8g,乳
香12g,之后再撒敷九一丹;对照组只进行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42.85%,证实了中西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好。
刘新山[21]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选用干扰物、阿司匹林和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龙胆泻肝丸、胃苓汤、柴胡疏肝散等,用炉甘石洗剂擦涂患处,二拔散外敷,同时还结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本研究中针灸疗法的融入,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4 总结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持续高血糖引起的综合性病变,累及神经、血管、局部感染以及组织破坏等。临床治疗主要以整体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为主,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是将西医在降糖、抗感染及局部清创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医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截肢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1]沈剑.中西医内外合治糖尿病足138例临床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47-848.
[2]林素财,林琳,廖芳莲.糖尿病足中医病因梳理[J].光明中医,2009,24(3):525-526.
[3]陈龙云,钟鹏飞.糖尿病足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179-181.
[4]李泽光,贾德林.贾德林教授关于糖尿病足的理论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6(5):56-57.
[5]魏艿.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浅析[J].陕西中医,2009,30(12):1696-1697.
[6]修丽梅,罗毅文,王振萍,等.糖尿病足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1,39(5):91-93.
[7]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618-625.
[8]刘文君,徐丽梅,马建伟,等.糖尿病足的中医症候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22-24.
[9]杨焕杰,吕培文,丁毅,等.中医辨证外治5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J].北京中医药,2008,27(9):717-719.
[10]李振华.糖尿病足的病理及临床治疗初探[J].求医问药,2012,10(7):630-631.
[11]高方余.糖尿病足病理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8,28(1):200-202.
[12]阎书凤,潘巧仪,王蕾,等.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J].广州医药,2005,36(3):6-8.
[13]张庚扬,范英昌,金树梅,等.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23(2):115-117.
[14]胡艳芳.中西医结合、内外联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350.
[15]张志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060-1061.
[16]黄琨,彭建.58例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95-96.
[17]穆亚东.应用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糖尿病足[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3003.
[18]刘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9):2898-3899.
[19]胡光勇,李鑫,石岩.糖尿病足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疗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49-150.
[20]沈剑.中西医内外合治糖尿病足138例临床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49-848.
[21]刘新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4):48-4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1.106
1672-2779(2013)-11-0163-02
��张文娟
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