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重视四逆汤研究中的“同名异物”现象

2013-03-02董柳慧淤泽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同名干姜组方

代 蓉 董柳慧 薜 婧 淤泽溥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应重视四逆汤研究中的“同名异物”现象

代 蓉 董柳慧 薜 婧 淤泽溥△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四逆汤组方在上千年的应用过程中发生了演变,出现了大量“同名异物”的情况,因此对该方剂在历史沿革演变中出现的主药组成、用量比例、炮制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引起研究者对中药方剂研究中“同名异物”情况的重视,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四逆汤;同名异物;方剂研究

四逆汤是出自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回阳救逆的名方,主治四肢厥逆、精神萎靡、冷汗自出、表热里寒、下寒上热、真寒假热、脉沉微、沉迟、微细、脉微欲绝等因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里虚寒证。如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细、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下利、大汗、手足厥冷等,均可使用四逆汤治疗[1,2]。组方由附子、干姜及甘草三味中药构成。卓越的疗效,严谨的组方,合理的配伍,使其在问世千余年间,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被称为“破阴回阳第一方”。众多学者从理论文献、方剂配伍、化学药理及临床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CNKI上四逆汤的研究论文已达2382篇,但由于其组方在上千年的应用过程中发生了演变,出现了大量“同名异物”的情况,即名虽同为四逆汤,仅是其组成药味相同,但其中组成药物的剂量和比例、组成药物是否经过炮炙等都有所不同。有的研究忽略了此“同名异物”现象,将实质内容不同的四逆汤研究进行比较,必然影响研究结论。本文对四逆汤研究中“同名异物”的情况及产生原因分析如下,以供四逆汤研究学者的参考。

1 四逆汤的原始组方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四逆汤原始组方为: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1,2]。

2 四逆汤“同名异物”演变的历史沿革

四逆汤为千古名方,由于历史的演变,历代医家在对张仲景原始组方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药量的调整、药物的炮炙,形成了实质内容不同的四逆汤。现将我们查阅了历代四逆汤的组方演变情况归纳为下表1[3-6]:

表1 四逆汤组方演变的历史沿革

年代 出处 组方清 《金匮玉函经二注》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清 《伤寒瘟疫条辨》 附子[生]干姜[生]甘草炙各二钱2010年 《中国药典》 附子(制)300g,干姜200g,炙甘草300g

3 “同名异物”四逆汤的差异

3.1 组成药物的剂量和比例不同 从表1可知:甘草的用量多为一两至二两;附子的用量为一枚或两钱,现代药典的用量为300克;干姜的用量多为一两至一两半;少的三药均只用二钱,相差甚远。

药物用量大小对药效的影响已众所周知,方剂中药组成相同,若药物用量不同,则是不同的方剂,如四逆汤药味不变,加大姜附用量则为通脉四逆汤;桂枝汤重用桂枝则为桂枝加桂汤,虽药味不变,适应证已不同。

3.2 组成药物的比例不同 在《伤寒论》中,四逆汤方为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去皮,破),换算成现在的度量单位为炙甘草27.6g,干姜20.7g[7],附子15.03g[8],即附子与甘草的配比接近于1∶2,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6]中:淡附片300g,干姜200g,炙甘草300g,即附子:甘草等于1∶1。二者之间在配伍的剂量上相去甚远;附子、干姜、甘草的比例在《伤寒瘟疫条辨》为1∶∶1∶1;现代药典附子、干姜、甘草的比例为3∶2∶3;差异也很大。

组成药物的比例明显影响药物疗效,如四逆汤抗休克实验发现,干姜、甘草用量较小的组方药效最佳,三药用量为附子10.0g,干姜8.4g,甘草11.0g,而四逆汤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则认为附子10g,干姜4g,甘草6g为最佳配方[9]。

3.3 组成药物的制法不同 从表1可知:甘草多为炙甘草,清代以前历代文献四逆汤中的附子除宋《太平圣惠方》中用炮炙品外,均为生附子,而《中国药典》各版均为熟附子。干姜也有生熟之分,宋《太平圣惠方》用炮炙品,其它文献为生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主要是增效减毒,现代药典为安全起见,四逆汤中都是用制附子。但有学者用生、制附子组配四逆汤治疗肾阳虚证临床研究表明,生附子组疗效指标优于制附片组和常规四逆汤汤剂组[10]。

4 小结

中药同名异物,物多源的状况较普遍,近年来引起了广泛重视,已有不少对同名中药辨析的文章,而对方剂“同名异物”的现象还远关注不够。中药复方研究对方药原药材的基本要求是组方固定、基原清楚,若是制剂还应有规范的提取制备工艺,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不同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并最终保证临床疗效。本文以四逆汤为例,分析了中药方剂研究中“同名异物”的情况,旨在引起研究者注意实验方药的制备,从药材基原、主药组成、用量比例、是否炮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所比较的方药是否存在“同名异物”的情况,是否齐同可比,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1]李宇航.伤寒论“四逆辈”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1):9.

[2]徐润芝.四逆汤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探讨 [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10(1):87.

[3]刘世恩.张仲景全书上下[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4]李顺保.伤寒杂病论大全[M].学苑出版社,2000.

[5]于伯海.伤寒金匮温病名著集成[M].华夏出版社,1997.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程先宽.《伤寒杂病论》方剂剂量折算标准研究 [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8]刘敏.仲景方附子品种及用药剂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49-3250.

[9]廖晖.四逆汤中甘草作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271-272.

[10]邹雁宁.生、制附子组配四逆汤治疗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12):3.

R285

A

1007-8517(2013)06-0033-02

2013.01.18)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8CC151)。

代蓉(1976-),女,云南丽江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淤泽溥E-mail:Yuzepu@126.com。

猜你喜欢

同名干姜组方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同名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热性作用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三 人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