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切槽与船体施压破冰的模拟分析

2013-02-28程海涛郝用兴杨松伟刘亚辉

关键词:破冰船船体水体

程海涛,郝用兴,杨松伟,刘亚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45)

黄河冰凌灾害频发,内蒙段和河南山东段最为严重.为预防凌汛灾害,黄河上最常用的办法是爆炸破冰,由于需要动用国防力量,成本太高,易形成二次冰坝,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爆炸破冰不是最理想的破冰防凌措施.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下游建造了2艘破冰船“克凌”号[1-2],其吃水深度 1.4 m,排水量1.475×105kg,在时速3 km 下可冲击破0.33 m厚冰,利用压载水舱破冰最大厚度可达到0.45 m.“克凌”号黄河破冰船由于破冰能力有限,80年代后已停用.研究者们在寻找更有效的破冰措施中,认为破冰船可溯源而上,利用河道自然坡降和水流的动力,使冰块顺流而下,避免炸开的冰块再次聚集,二次形成冰坝,该方法具有机动性强、经济性好、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3].

为了提高破冰船破冰能力,笔者提出了辅助切槽与施压联合破冰新方法,并建立了水的等效模型,对船体施压破冰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对不同切槽深度的破冰效果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证.

1 船体施压破冰分析

1.1 有限元模型

计算冰弯曲破坏模式下冰载荷的模型普遍认为是弹性基础模型,忽略面内应力的影响[4].

破冰船在破冰过程中,速度很慢,破冰过程是一个静力过程.如图1所示,冰受到自身重力G、水对冰底面的分布压力p1、水对冰侧面的分布压力p2、船体对冰的压力P船作用.破冰船靠船体前部重力压冰,对冰的压力为P船,假设压力P船作用在冰上表面宽为a,高为b的等腰三角形区域.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图1 冰的受力示意图

1.2 水的等效模型

1.2.1 水对冰的作用分析

水对冰表面的作用表现为分布压力p水,其大小等于水的压强,即

式中:ρ为水的密度;(x,y,z)为冰与水接触面上的任一点的坐标;h为点(x,y,z)距水面的距离,h=-z;g为重力加速度.

p水包括水对冰体底面分布压力p1和侧面分布压力p2.由于冰体z轴方向尺寸较小,而且没入水中尺寸有限,p2对冰的应力、应变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只考虑p1.

1.2.2 水体等效模型

p1与深度h呈线性关系,水对冰的作用力简化后,水体可等效为厚度为H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水体等效模型.水体等效模型在冰的分布压力作用下被压缩产生弹性变形,其在垂直方向的变形量等于冰水接触面上的点(x,y,z)距水面的距离h.

水体等效模型的应力

式中:ρ取1 000 kg/m2;g取9.8 m/s2;Δs为冰体与水体的接触微面积;ΔF为Δs内产生的冰体对水体的压力.

水体等效模型的应变为

式中:ΔH为水体等效模型变形量,ΔH=h;H为水体等效模型厚度.

式中E水为水体等效模型的弹性模量.

由式(2)—(4)推出水体等效模型的弹性模量

由于水对冰的作用为浮力,水体等效模型纵向与横向的形变不影响垂直方向的形变,故等效泊松比μ水=0.

1.3 模拟方案

冰模型的几何参数取x=60 m,y=30 m,z=0.6 m;E冰=2.27 ×109Pa,μ冰=0.3,强度极限 σb=1.15 ×106Pa.

水模型的几何参数取x=60 m,y=30 m,H=5 m;E水=49 000 Pa,μ水=0.

船对冰的总压力F船取186 000 kN,压力P船简化为均布力,其作用区域如图1所示,a=1 m,b=0.67 m的等腰三角形,即P船=558 000 Pa.

在模拟过程中,冰的底面与水体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取0,顶面三角形内受均布力P船,水的底面完全约束,其余边界处于自由状态.网格采用8节点六面体线性非协调单元(C3D8I),该单元有以下优点:克服了剪切自锁问题;在单元扭曲较小时得到的位移和应力精确;在弯曲变形中厚度方向只需很少的单元,就可以得到二次单元的精度,但计算成本低于二次单元[5-6].

1.4 模拟结果及分析

冰在3个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的内应力最大值σ0max=2.77 Pa,如图2(a)和(b)所示,应力最大值位于图2中A处.应力由A处向四周递减,其中应力值超过其强度极限(σ>σb),可破裂的区域在x方向长度W约为2.5 m,此时仅能开出2.5 m左右的河面.但破冰船的宽度通常都在6 m以上,2.5 m左右的破冰宽度远小于船体的宽度,将阻碍船体的前进,无法实现连续破冰.在不增大船体吨位的前提下,考虑改进破冰方案以拓展破冰宽度.

图2 船体压冰结果

2 切槽与施压联合破冰理论分析

冰在水的浮力F浮、自重G和压力P船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这些力的方向均平行于z轴,故冰发生弯曲变形,冰体上垂直于x轴的任意截面上内应力产生的内力矩为

式中:M为截面上内应力产生的内力矩;s为所取的与xy平面垂直的截面;σ为该截面上任意微元ds对应的正应力.

由于整体受力条件不变,故任意截面上M分布均不发生变化.考虑在某位置切一定深度的槽,则该位置被切到的截面处应力σ=0,此时该位置未被切到的截面处应力σ会变大.

据此原理,提出辅助切槽与船体施压联合破冰方法.即在破冰船的两侧对称切出2条具有一定深度的槽,以增大切槽位置处未被切到的截面处的应力分布.该方法可将破冰宽度拓展至两槽的距离.通过切槽结合船体压冰联合破冰,使破冰船在拓宽后的水面上连续前行,实现连续破冰.

3 切槽与施压联合破冰模拟

3.1 有限元模型

依上述理论,在图1所示的模型上,以船头y轴为中心线对称切2个相同尺寸的槽,如图3所示.槽的宽度d=0.1 m,长度L=6 m,两槽间的距离为D=6 m.其试验的船体施压条件与普通破冰船破冰一致,切槽的深度v分别取 0.1 m,0.2 m,0.3 m 和0.4 m,进行4组模拟实验.

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如图3所示,记A处最大应力值为σA,左边开槽B处,最大应力值为σB.由于两槽位置对称大小相等,最大应力也相等,两槽处只在B处取σB比较.4次实验所对应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

图3 辅助切槽与施压联合压冰模型

图4 联合破冰实验的有限元模拟结果

如图4所示,切出不同深度的槽后,A处在x方向达到强度极限的长度几乎没变,W≈2.5 m.两槽中间的应力分布变化不大,但开槽B处随着槽深的变化应力图有很大的变化,如图5所示.

图5曲线表明:①随着切槽深度v的增加,A处应力σ逐渐减小,B处应力σ逐渐增大;②A处的应力随着切槽深度v的增加缓慢减小,B处的应力随着切槽深度v的增加而迅速增加;③当切槽深度v≤0.3 m时,最大应力值仍在A处;④当切槽深度v略大于0.3 m后,最大应力值出现在B处,且该应力值大于冰的抗拉强度,B处比A处先达到强度极限,冰的断裂先从B处开始,故破冰区域在x方向长度扩展到了6 m,冰按照预期的效果被破坏.

图5 A和B处最大应力曲线图

4 结语

普通破冰船破冰过程中,冰盖上的应力以船与冰盖的接触处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破冰区域横向宽度有限,不利于船的前进.

辅助切槽与施压联合破冰方法通过开槽切割冰盖,致使开槽处截面上的应力发生变化.两槽中间应力随着开槽深度的增加变化很小,但切槽处的应力大大增加.当切槽深度大于0.3 m时,B处比A处先达到强度极限,冰的破坏从切槽处开始,冰按照预期的效果破坏,被破冰区域在x方向长度可以拓宽到两侧槽的间距6 m,提高了破冰能力,有利于破冰船的连续破冰.

[1]可素娟,王敏,饶素秋.黄河冰凌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97-113.

[2]张南如.黄河破冰船设计经过[J].中国造船,1957(3):59-70.

[3]韩俊丽,段文阁.从凌汛决口看黄河内蒙段防凌措施存在的问题[J].阴山学刊,2006,13(4):38-42.

[4]何菲菲.破冰船破冰载荷与破冰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5]石亦平,周玉蓉.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62.

[6]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8-347.

猜你喜欢

破冰船船体水体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世界最大破冰船
破冰船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的匹配性分析
原子破冰船
探访“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