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①
2013-02-28王艳唐红兵
王艳 唐红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目前,体育表演专业属于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受到国家教育部门高度倡导兴办。其专业方向主要有艺术体操、操舞、体育舞蹈、武术表演等方向。目前我国现阶段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学校已经达到23所,主要以体育专业院校为主,以及一些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目前高校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
由于目前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多,每年招收的学生也不断增加,每年毕业的学生也都突破好几百人。但是在一些领域体育表演专业的人才仍极度匮乏,如表演设计、编排、组织等。为此,研究体育表演专业的就业市场,清楚认识体育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需求市场,有助于教育部门或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顺应时代需要和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文献资料进行资料收集,并以市场营销学等理论方法,针对专著、相关杂志、高校就业网站信息等收集信息。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针对我国部分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学习以及各大城市的娱乐场所、俱乐部,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专家和管理者等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69份,回收率为93.8%。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名称、专业方向、毕业生去向、学校专业培养目标方案、体育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对体育表演专业评价、专业专修实践课程内容、所在省份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培养建议等。
1.3 访谈法
通过电话以及网络形式等对体育表演专业的专家或高级管理者进行一对一式的访谈。访谈了对体育表演专业以及就业市场非常了解的资深专家20人。专家访谈内容包括: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设置课程的合理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市场导向、体育表演专业毕业生具备素质以及对专业就业市场现状分析等。
1.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1 某高校2011届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对比图
表1 高校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表2 某高校2011届体育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表
2 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转向追求精神文明,不断追求身体健康以及生存和谐。而体育表演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满足了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时代的发展,体育表演专业的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完善成熟,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和招生数目也在不断增长。以一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就业情况为例。
由表2和图1可知,目前体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学校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健身俱乐部。而在企业、舞蹈艺术培训等领域也是体育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由此可知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具有多样选择进行就业。根据2008年《社会蓝皮书》中有关体育表演专业的分析表明,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体育表演专业的人才都被社会大量的需要。其中俱乐部的需求是最大的,调研结果如表3。
经调查分析,若每个俱乐部最少需求平均6名健身指导老师,全国现有的健身俱乐部为6万家以上,则全国目前所需体育表演专业人员36万以上。而高校培养的该专业的学生远远不够仅俱乐部这一行业的需求。
针对一些主要城市的娱乐表演场所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如表4。
通过表4得出舞蹈表演、艺术编排在娱乐表演场所需求比例较高。但是这种行业人才流动量较大,尤其存在学历与表演能力差异性突出问题。这也表明我国的教育没有按照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等现象。调查发现在表演娱乐场与体育表演专业兼顾两方面人才还是很缺乏,这也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领域。
图2 全国部分俱乐部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图
图3 部分娱乐表演场所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
表3 全国部分俱乐部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
表4 部分娱乐表演场所体育表演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
3 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分析发展对策
3.1 对体育表演专业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发展定位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向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以及多样化发展。
(1)进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高校要确定培养目标,即培养体育表演专业特色特点人才。结合学校地位、资源以及优势,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来确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2)进行社会需求定位分析。根据市场动向和趋势,确定就业市场需求,进行教育模式完善和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加大体育表演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适应社会需求。
3.2 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根据社会、市场等需求,以专业填空补缺、针锋相对、另辟蹊径等方式进行培养策略调整,增加竞争力。同时搭架技能应用性人才以及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策略。
(1)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够通过实训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增大就业筹码。
(2)建立自我测评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包括:个人特性、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3)建议开始就业指导教育培训。根据体育表演专业学生个人特点进行选择性指导,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针对性的进行职业计划,提高他们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认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4 结语
目前,体育表演专业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为此,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市场调查和分析,建立多样性专业培养方向,对社会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针对性的完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加强专业实践培养,提升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同时,优化突出课程,重点培养自身教育特色,加强专业通识知识教育;按照企业单位等进行体育表演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结构调整,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实现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1]白文飞,徐玲.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兼谈6所体育院校200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
[2]梁志敏.解读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问题[J].财经界(科教纵横),2007.
[3]伍礼霞.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4]刘艳,李树民.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孔德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6).
[6]陈灿.对我国专业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升温”现象的剖析与思考[D].北京体育大学,2005.
[7]林东.化解高师体育毕业生就业难的理念创新与具体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8]李政涛.在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9]林洪洞.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10]刘超,赵一平,杨继星.扩招后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教师资源网,2008.
[11]翟廷立,刘晓宇.魏旭波,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