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46例临床观察
2013-02-27齐保龙
方 陈,陈 永,齐保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出现Ⅱ型呼吸衰竭会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肺型脑病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直接危及生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重症。近来,我科应用纳洛酮联合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46例COPD并肺性脑病病人均为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将入选4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男16例,女7例。年龄61~85岁,病程5~30年;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7~86岁,病程4~23年。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组病例治疗前均有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值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减轻心肺负荷,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续以纳洛酮0.8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bid,连用3 ~5 d。
1.3 观察方法 观察患者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气分析、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疗效判定 显著: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于24 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有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改善,意识状态于24~48 h内转为清醒;无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血气分析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以治疗有效率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kPa)
表2 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kPa)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抽搐、烦躁,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无明显心律失常;未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通气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静-动脉分流、耗氧量增加等,最终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意识障碍时形成肺性脑病。目前临床已证实,机体在发生Ⅱ型呼吸衰竭时,体内的 β-内啡肽含量升高[1],β-内啡肽属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可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运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减弱,导致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2]。
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体,可竞争性阻止并取代β-内啡肽物质与受体结合对呼吸抑制起到一个反转作用[3];且纳洛酮有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4],故纳洛酮在治疗轻中度患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结果显示纳洛酮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无差异显著性,考虑原因为重症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5],无法自行排痰,感染将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壁水肿加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组织的顺应性下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异常,进一步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从而病情加重。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减少呼吸作功;并能缓解肾上腺素的释放,减轻心衰呼衰症状,缓解肺淤血,降低肺间质和肺泡的渗出;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有利于气体交换,从而提高PaO2和SaO2[6],缓解症状。但轻中度患者对机械通气耐受性差,纳洛酮在治疗轻中度患者可作为重要的辅助用药,对于重症患者必须行机械通气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有些重症的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同时,应用纳洛酮联合治疗,在意识恢复,临床症状缓解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1]顾 勤,朱章华,谢康民.呼吸衰竭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1998,18(4):22-23.
[2]李 蓉,何权瀛.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7):440.
[3]张佩斌,陈荣华.纳洛酮对小白鼠缺氧时呼吸抑制反转和低氧存活时间影响及临床价值讨论[J].江苏医药,2000,26(8):607-608.
[4]郭传运,张清洲.纳洛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6(4):138.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6]王 颖,张新日,高立伟,等.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脑病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