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3-02-27康洪灿孙文涛钏兴宽李国生王锦艳陈国松尹正钦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保山市保山秧田

康洪灿 孙文涛 钏兴宽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尹正钦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粳稻新品种岫粳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康洪灿 孙文涛 钏兴宽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尹正钦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岫粳20号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介绍了岫粳20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常规粳稻;岫粳20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保山市地处低纬、高海拔,水稻生产集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山地气候于一体,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和严重,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保山市水稻生产在品种、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稻瘟病为重点的病虫害是云南省最严重的稻作区,特别是保山市的腾冲、龙陵低温多雨稻区是云南省最特殊的稻作区,常年降雨量在1 600~2 000 mm,并且主要集中于5~10月,因此水稻生产基本在低温、寡照、高湿的生态环境下进行,水稻产量较低,稳产性极差。针对保山自然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具有特殊适应性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保山水稻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是保山市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和重要保障。

1 选育经过

2000年用自育优质粳稻岫87-15作母本、滇超2号作父本杂交,经连续5代系谱选育,2005年出圃,编号为岫191-7。2006年参加预试,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8至2009年参加保山市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保山市粳稻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定名为岫粳20号,编号为滇特(保山)审稻2011033号。选育程序见图1。

图1 岫粳20号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1 预备试验

2006年参加预备试验,单产为869.5 kg/667 m2,居22个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种合系41号增169.5 kg/667 m2,增24.2%,增产极显著。

2.2 品种比较试验

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为729.8 kg/667 m2,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比对照品种合系41号增产107.3 kg/667 m2,增17.2%,增产极显著。

2.3 区域试验

2008至2009年参加保山市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674.4 kg/667 m2,居第1位,较对照种合系41号增产46.7 kg/667 m2,增7.4%,增产极显著。其中2008年6个试点单产在425.5~840.7 kg/667 m2,平均单产为675.3 kg/667 m2;2009年5个试点单产在402.7~814.7 kg/667 m2。两年增产点9个,增产点率达81.8%。

2.4 生产试验

2010年参加保山市粳稻品种生产试验,5个试点单产在647.7~812.3 kg/667 m2,平均单产为707.37 kg/667 m2,居参试种第1位,比对照合系41号增产55.78 kg/667 m2,增8.56%;有4点次增产,增产点率为80.0%。

2.5 示范表现

2008年示范6.73 hm2,平均单产694.7 kg/667 m2,比邻田种植品种增42.3 kg/667 m2,增6.5%;2009年示范种植164.67 hm2,平均单产677.3 kg/667 m2,比邻田品种增38.1 kg/667 m2,增6.0%;2010年扩大示范418.00 hm2,平均单产637.4 kg/667 m2,比邻田品种增32.0 kg/667 m2,增5.3%;2011年示范推广2 433.33 hm2,加权平均单产584.7 kg/667 m2,比邻田品种增28.4 kg/667 m2,增5.1%。几年示范结果,增产效果较显著。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全生育期172~180 d,属中晚熟品种。株高102~108㎝,穗长18.2㎝,穗总粒120.5粒,穗实粒106.2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4 g,最高茎蘖数41.7万/667 m2,有效穗30.9万/667 m2,成穗率75%,该品种分蘖力强,长势繁茂,叶色绿,剑叶直立,熟期转色好,难落粒,抗倒伏。

3.2 稻米品质

稻米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率81.8%、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9.3%、粒长5.1 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38%、垩白度1.9%、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0 mm、直链淀粉13.8%。

3.3 抗逆性

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稻瘟病反应型为感、病级7级,白叶枯病反应型为高抗、病级1级。田间表现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感纹枯病。

3.4 适应区域

适应保山市海拔1 500~1 800 m稻区种植,特别适应腾冲和龙陵县的低温、多雨稻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 d,然后用“浸种灵”或“施-巴合剂”浸种72 h,防治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再催芽播种。

4.2 适时播种

播种期是根据品种及气候等因素确定的,结合岫粳20号为中迟熟品种以及保山市水稻生产前期光温条件较好,有利于水稻生长,避开后期低温冷害严重,因此在合理安排好茬口的前堤下,一般在4月5~15日播种,有利于高产、稳产。

4.3 培育适龄壮秧

采用旱育秧,一是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的旱地或菜地做秧田;二是培肥苗床,秧田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667 m2,复合肥40~50 kg/667 m2,壮秧剂25~30 kg/667 m2;三是扣种稀播,秧田播种量控制在25 kg/667 m2;四是适龄移栽,秧龄40~45 d。

4.4 合理密植

水稻栽培密度是由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等因素决定,针对岫粳20号分蘖力强的特点,一般栽2.0~2.2万丛/667 m2,最高茎蘖数控制在38万苗/667 m2,成穗率达75%~80%,有效穗在28万~30万穗/667 m2。

4.5 科学施肥

结合岫粳20号生育期长的特点,施肥上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原则。根据预期产量指标,一般大田施农家肥1 500 kg/667 m2,尿素30~35 kg/667 m2(60%作中层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普钙35~40 kg/667 m2,硫酸钾8~10 kg/667 m2,一次作中层肥施入。

4.6 加强田间管理

管理上应抓好三个主要环节。一是管水,要求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苗足及时撤水晒田;二是除草,栽后5~7 d视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三是防虫,搞好以飞虱、螟虫为重点的防虫工作。

2013-07-17

康洪灿(1963-),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保山市保山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感怀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云南保山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预测实验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